不错,周思甜的不仅有空间还非常牛,有无限容量的静止仓库,还有非常神奇美容养生的灵泉,可种万物的的土地。

这空间想必是她曾奶奶留下来的,里面种满了各种农作物,还有王者般的各种可食用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

空间里的一个小房子里,仅留下“谦受益,满招损”这六个大字,而曾祖母的痕迹杳无踪迹,那时她年幼无知,未能领悟这六字的深意,以至于后来吃了不少苦头。

周思甜想到自已空间里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不禁喜笑颜开。她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她都用不完呢!刚好家里没人,她可以去空间里尽情享受啦!

说起原主,周思甜真是不知该如何评价。原主估计是这个家里唯一的极品,仗着家人的宠爱,在家里简直是横行霸道。

她从不收拾房子,也不洗衣服,这些家务活都由小妹周思宜包揽。这不,外婆生病了,周思宜去乡下照顾,才一个星期,这屋子就变得像猪窝一样脏乱。

让她洗这些脏衣服?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前世,她曾祖母在世时,就从未让她干过这些家务活。曾祖母去世后,她有空间相助,更不可能做这些事了。

她原本打算将这些脏衣服拿到空间里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清洗,然而,片刻之后,她就悲催地发现,自已不仅无法进入空间,甚至连空间的存在都感应不到了!

周思甜瞬间崩溃了,前世她可是依赖着空间,什么活都不用干!如今空间没了,她实在难以接受。

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前世她辛苦打拼了近二十年的财富,也都烟消云散了!早知如此,她何必那么拼命呢!哎!她这是什么苦命啊!

经历过狂风巨浪周思甜的适应能力依然强大,没多久就从失去空间的悲伤之中走出来。对她来说,没有空间或许是件好事,上辈子的她对空间过度依赖,导致生活技能全无,现在没了空间她连原主都不如。

别问她是怎么打理空间的,她自已租了一片地,打造一个和空间一模一样的农场,她趁工人睡着时把人带进空间干活,多年没人发现异常。

缺乏生活技能的周思甜,开始搜寻原主前世的记忆。此时的原主,仍是那位娇娇大小姐,一无所知。不过原主前世的后半生异常凄惨,没有什么技术性的手艺,但起码生活技能还是掌握了一些。

刹那间,周思甜愕然愣住,她竟然穿书了,而且还是书中从未出现过的角色。为何她会知晓自已穿书了呢?只因原主在电视中看到的那三位商业女大佬,正是她最爱的年代文里的女大佬!

那本年代文,她刷了七八遍,越看越爱,却不想自已竟然穿越进了书中。没有空间的她,决定去抱紧女主的大腿。

想到此处,周思甜也顾不得屋内的凌乱,急忙拿起户口本,奔向知青办报名下乡,女大佬们下乡的地方地理位置优越,条件也不错,动作稍慢,恐怕就没有名额了。

看着知青办的帮她在登记表上写上肃省雪市林县临江公社通沟岭大队,周思甜终于松口气,跟着女大佬不仅能喝上肉汤,说不一定还能吃上几片肉。

别告诉她打铁还靠自身硬这些,她现在就是一无是处的废人,就算她有技能但没有靠山,以原主家的家庭条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人头地。

从知青办走出来后,周思甜只觉得浑身发软、双腿打颤,仿佛下一秒就要晕倒在地似的。她定了定神,这才意识到原来身体的主人已经整整三天没有进食了!

周思甜连忙打开挎包翻找起来,希望能找到一些食物充饥。当她将手伸进包里时,摸到了一堆花花绿绿的纸钞和票证,钱最少有三四十,还有肉票。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一个刚刚出师的工人每月的工资也不过三十六元而已,而肉票更是稀缺资源,一般人很难得到。

如此看来,可以想象得出原主以前是多么地备受宠爱,可惜原主并不懂得珍惜这一切。然而此刻她没有时间思考这些问题,最要紧的事是先填饱肚子,恢复体力,既然手里有钱又有票,那她自然毫不犹豫地朝着附近的国营饭店径直走去。

肃省雪市林县临江公社通沟岭大队知青点,苏瑶从知青点出来去大队支书家,路上遇到大队的长舌妇李二婶。

李二婶见她如此行色匆匆,关切地问道:“小苏知青,你这是咋了?如此匆忙?”

苏瑶停下脚步回答道:“婶子,我去找佟支书有点急事。”

李二婶继续问道:“啥急事啊,要不要我帮忙?”

苏瑶面露难色地说:“也没啥大事,就是我们知青点的沈知青,下工时去山里采山货,这都天黑了还没回来。她人生地不熟的,我怕出什么意外,想让佟支书安排人去找找。”

“下工就去了,天都黑了还没回来,沈知青那娇柔的身子,这么久不回来怕在山里出什么事了,苏知青,你快去找个人向大队干部汇报,我们先和你去找人。”

李二婶激动万分地说着,然后朝大队的情报中心飞奔而去。你可别误会她是正义感爆发,实际上是她的八卦之心在作祟。

沈知青来到他们大队大半个月了,何时进过山采山货?这恐怕是受不了苦,想找个能干的人来养了吧!以前的知青可没少干这种事。他们得跑快点,说不定还能赶上一场好戏呢!

大队的情报中心,就在大队部旁边的李文学家门口。听说,李家祖上出过秀才,一家人可算是大队的知识分子。大队的会计和赤脚大夫,私塾先生都出自李家。

李文学本人正是大队的赤脚医生,掌管着大队的药品。同时,大队的供销社代销点也设在他家,卖的无非就是些盐、酱油、醋,还有陶罐瓦罐之类不要票据的常用物品。

李文学家门口的路边,有一棵大梨树。每个地方,都有那么一群充满好奇心的人。他们一开始只是站在梨树下,窥视着别人买些什么东西。日子一久,这里便成了大队的情报中心。

梨树下,成天聚集着一堆无所事事的女人。她们在这里家长里短,谁家有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们的法眼。毫不夸张地说,就连人家夫妻一晚做了几次、一次几分钟,她们都能打听得一清二楚。

这不,七月的天气正好,天上的月光皎洁如水,梨树下还坐着二十几个女人在乘凉八卦,手里还搓着麻绳。李二婶一号召找沈知青,大家一窝蜂地让苏瑶带路,要跟着她一起去山里找人。

大家都不是傻子,都知道他们不是去找人而是去捉奸,有几个离得近的,还跑回家去把珍贵的手电筒拿来用。

苏瑶看着这庞大的队伍,满意地露出了笑容。沈曼秋啊沈曼秋,你不是纯洁清高吗?看我怎么揭穿你伪装的面孔!我本想放过你,可你偏要自已送上门来,那就休怪我无情了。

兴奋的苏瑶,早已将向大队干部汇报并安排人去找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和大家很有默契的悄无声息的朝山里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