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冬季,我告别了这座城市。那一年高考结束,对于18岁少年的我做了人生中最大的决定入伍参军,没有考上好的大学,父母又不舍得这么小的孩子就外出务工。没有勇气再读一年的我,当兵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在我们这个北方的农村,当兵是一件大事,近十几年,我是唯一一个又出去当兵的娃娃,不时的会有,亲朋好友知道我要去当兵,到家里坐坐。我穿着,没有带军衔的绿色军装,站在那里,似乎从每个人眼里看出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一直到了很晚,才送走最后一波人,那一夜我确睡得出奇的香,18岁的少年没有忧愁感,碰到枕头就能睡着。

第二天,母亲早早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那时才凌晨五点,北方的12月依旧被黑暗笼罩。我尚未整理好衣装,母亲已经煮好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已会离开很长很长时间,在我意识里只是比昨天早了些。起来后,我只问了母亲一个问题“妈,今天比昨天冷”,也许对于我来说也许今天的特别之处只是就这样。“妈,你也吃一点”我望着坐在我旁边的母亲,“我吃过了,你慢慢吃,别烫着,这边有醋”说完这句话我就低着头吃,母亲就坐在旁边等我吃完。

吃完母亲饺子,我们要赶往30公里外集合地点。母亲做事总是秉持着“赶早不赶晚”的原则。在家门口,她依照习俗点燃了一串鞭炮,随后我们坐上了前一天预约好的小面包车。随着车辆离家越来越远,我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莫名的离愁。母亲在车上反复叮嘱我,生怕我遗漏了什么物品。其实,行李是母亲前一晚帮我精心整理的,那个军绿色的背包里,只装了两套换洗衣物和一本《徐向前元帅》。这本书是父亲前几天特意为我寻来的,他反复强调要我带上它,也许在他心中,期望着他的儿子在部队中也能成就一番伟业,毕竟,哪位父母不盼望自已的子女能够有出息呢?人世间的恩情,只有父母的永远还不完。到了集合地点,挤满了送兵的人群,很多很多人,登车前母亲像很多母亲那样叮嘱着我要好好的,不要与人发生矛盾,不要想家,不一会来了几个人把我们从人群里分离开集合起来,整队,点名,分配了所登的车辆信息,紧接着登车,我忙着找座位,放自已的包,已然不顾车窗外还有母亲,当我坐了下来,我靠着车窗户,找她时,发现她站在人群里她站在人群里,努力地踮起脚尖,寻找着我的身影。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满是不舍和期盼,仿佛想要把我留在她的视线里,再多看一眼。她目光终于在找到我,站在那里看着我,我也向她摆了摆手示意我坐在这里。这时天空慢慢下起了小雪,我用手示意让她站在可以挡雪的地方,他没有对我说话,也没有向我挥手,只是站在那里看我,从她的眼神,我可以看见她的内心,俗话母子连心,从未离开她身边的孩子,即将奔赴未知的远方,就像小鸟长硬了翅膀离开妈妈一样,我知道现在只差一个点,就会让她爆发。 \"滴滴\"随着头车一声长喇叭,车子的发动机开始抖动,这时所有人都朝着窗户外的人群望去,有的人不坐在靠近窗户的位置早已经站起来了,车外的人群也开始躁动,车子动了,那一刻,母亲对我挥手,我清楚的看到她的眼角泛起了泪光,我知道这一刻母亲的情绪将随着车子的启动而爆发,我顺势收回了自已的眼神,把头转向了车内,我知道如果我的眼神跟她再次交汇,她应该会更加的难过,只有这样她才能够从我的离开中缓过来,我不想看到她难过的样子,可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怎么能会不难过呢。车子越走越远,母亲的身影也逐渐远去。我紧紧地贴着车窗,看着她在人群中变得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这时我突然有点不知所措,车厢内大家都在静静的坐着,很长时间没有人出声。车子就这样带着所有人的牵挂和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少年奔向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