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生意奔波城里乡村 收废品走遍大街小巷
杨庆来对父亲是非常崇敬和佩服的。父亲是村里出了名的手艺人,他会瓦匠活儿,会木匠活儿,能做铸造木型,能做桌椅板凳,能做立橱大柜,还能刻砖雕梁盖房子。在杨庆来心目中,父亲是坚强的靠山,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去哈尔滨后,杨庆来顿时感到了失落,也马上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也想像父亲一样,用自己的肩膀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为家里解决一些生活困难。
思来想去,杨庆来便想到了收破烂,这是目前他力所能及的一种生意。他从大人那里得知,洼里王供销社收购废品。为此,他抽出时间,去供销社问了问日常废品的收购价格。回来的路上,他蓦地想到,洼里王有废品收购点,泊镇一定也有。石桥村离泊镇近,离洼里王远,去泊镇卖废品更加便捷。想到这儿,他收住脚步,转身朝泊镇奔去。他对泊镇的街巷并不熟悉,更不清楚收购废品的地方在哪儿。他在街上问了几个人,也没弄明白哪里收购废品。看看太阳已经落山了,他心里未免有点儿急躁。也是情急智生,他猛然想到了泊镇西关村的舅姥爷。他与舅姥爷家的表舅年龄相仿,每年都能见几次面儿。他想,或许表舅能帮上自己的忙。
西关村位于泊镇西南角,是一个毗连泊镇的村子,如城中村一般。杨庆来的表舅叫赵景云,后来成为西关村党支部书记。在杨庆来的防爆工具厂从石桥迁往泊镇之际,表舅给了他很大帮助。这是后话。
杨庆来没有看到表舅,只见到了舅姥爷。舅姥爷答应帮他扫听一下收购废品的单位,说等他来交废品时,就带他去。杨庆来告辞时,天就快黑了。舅姥爷想留他吃饭,他推说要趁着天亮赶回石桥,便急匆匆地出了门。他越走天越黑,最后黑得看不清路旁的树木和庄稼,只听到里面偶尔传来的三两声鸟叫和一些异样的声响。黑黢黢的路上,前面没有人,后面也看不到人,好像自己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似的。这里是从泊镇到石桥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三不靠的地方,一不靠村庄,二不靠店铺,三不靠大路,是一片荒野地带。这个地方经常有打劫道儿的人,也有迷路的人。听上一辈儿人说,这里时常有诡异现象发生,有人在这里碰到“鬼推磨”,于此走了一夜,到天亮时才发现自己正在坟地里转圈儿。
在这条路上有一片余家祖坟,白天能看到许许多多的石人石马,还有王八驮石碑。离此不远处有一座老年间留下来的废砖窑,像一个巨大的坟墓,周围长满野草和小树,里面经常有狐狸、刺猬、黄鼬、蛇、獾等野生动物出没。这片野地里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人行小道儿,道旁有一片片的松林,松树下是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新旧坟头。白天人们走在这里都觉得瘆人,更别说月黑风高的晚上了。杨庆来不知道,村里人为什么要将死人埋在离道路很近的地方。他始终觉得自己人小胆子不小。他从来不怕那些自然死去的老头儿老婆儿,却对横死病死的青壮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而这路旁的坟墓不乏意外死亡的人。眼前的一片静寂让人惊悚,骤然发出的一个声音更让人惊骇。杨庆来想着想着,就加快了脚步,最后竟然跑了起来。
终于听到了村里传来的狗吠和牛叫,杨庆来长吁了一口气,步子慢了下来。走进村里,他像是从遥远的地方回到久别的故乡一样,心头有了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
家里人都在等他吃饭。他一进门,母亲才开始揭锅盛饭。母亲在饭桌前坐下时,瞅了杨庆来一眼,却没有说话。从母亲的目光里,杨庆来已经领会,母亲是想知道他去废品收购站的事情经过和结果。因此,他主动说道:“俺想好了,以后利用一早一晚儿,去收破烂儿。”
母亲随即问:“收破烂儿是要大声喊叫的,你喊得出来吗?”
“喊得出来。”杨庆来明白,母亲话里的意思,不是说他嗓门大不大,而是腼腆不腼腆,羞怯不羞怯,于是便信心十足地说,“我怕什么?有人没人我也不怕!”
母亲欣慰地说:“能喊出来就行。我说你不能一家一户地去问呢!”
二弟杨庆国冲杨庆来做了一个鬼脸儿,脱下自己脚上的一只鞋,举起来问:“收破烂儿的,这个怎么收?”
母亲险些将刚吃到嘴里的一口饭喷出来,随即又板起脸,对杨庆国叱责道:“你想把鞋掉碗里呀?!那粥还喝不喝?”
杨庆国像是没听到母亲的训斥,瞪大好奇的眼睛看着哥哥,高声说:“你喊一句让俺们听听。”
“喊就喊!你听着。”杨庆来咳嗽一声,然后扯开嗓子喊道,“破烂儿的卖么?”
“哥!这个要吗?”妹妹将手里的菜饼子举到哥哥面前,有几分天真地问。
杨庆来将妹妹的手推开,笑着回答:“不要。要了你的饼子,俺就成要饭的了。”
杨庆来的话,将一家人都逗乐了。这极具感染力的笑声,驱走了屋内因生活窘迫而凝结多日的晦霉之气,让每个人的心境都快活起来。笑声散开后,母亲看着杨庆来,耐心地指点道:“你要觉得在咱村熟人面前喊不出来,就先到外村去收。没有熟人的地方,更好喊出口。万事开头难,你这第一嗓子喊出去,慢慢就习惯了,就不会在熟人面前难为情了。”
正如母亲说的,喊出这第一声,确实很难。躺在炕上,杨庆来在心里喊了无数遍“破烂儿的卖么”;走在去邻村的路上,他又喊了几遍“破烂儿换钱”,当自己真的进了村、见到人,还是免不了脸上发烫,心跳加速。
“破烂儿的卖么?破烂儿换钱。”杨庆来终于在外人面前喊出了平生第一句吆喝,它标志着杨庆来正式迈出了自己在生意场上的第一步。当声音冲出喉咙的那一刻,杨庆来感到瞬间搬开了压在自己心头的一块巨石,浑身上下都轻松了。随后,便是那些振奋人心的时刻。当他的生意开张,当他收到第一件旧衣,他的双手竟然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庆来收过废铜,收过废铁,也收过猪毛和猪骨。他从一家一户收的那些破烂儿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就用小车推着交到泊镇废品收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