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已经全部退回汉中,我传旨把所有人都召集在汉中城的丞相府中,众人行过君臣之礼,杨仪出列说道:"陛下,臣杨仪有事要启奏。"

"杨长史有什么事?"

"陛下。魏延有反意,丞相在军中就经常提醒我们,而且在前段时间确实不听军令,私自率兵马想夺取汉中,献给魏国并投靠魏国,幸得陛下及时出现才避免祸害,望陛下明察。"

"哦,你有证据?"

"丞相多次跟我们几个说魏延有反意大家都知道,费祎等军中几人可以作证。丞相北伐魏延多次不听号令对抗丞相这事大家都知道,丞相死后命我统军退回魏延断后,然而他却率兵马往北走,然后又想南下攻打汉中,一定是投靠魏国想夺汉中献城。"

众人听完都在小声议论纷纷,而魏延却一言不发,面无表情,恍佛杨仪所说的这一切都不是在说他一样,静静站在班列。

"你们有没有丞相的遗言。"

"回陛下,丞相死前已经写下遗言交由陛下,这是丞相的亲笔信,丞相特意嘱咐由我亲手交于陛下任何人不得观看,请陛下过目。"

只见费祎说完就把书信拿出来给黄皓,黄皓接过书信交给我。书信中大概写明,蒋碗接替处理政务,费祎和姜维分管大军的后勤和统兵事务,董允,王平可以委以重任。我把书信内容让黄皓宣读了一遍。

"杨仪,丞相遗言并没有你说的意思,而且里面也说很清楚由姜维统兵。"我说完露出一个玩味的笑容望向杨仪。

"我…"杨仪听完当堂呆住,他知道的是当时诸葛亮死的时候太突然,来不及布置人选统兵,只是匆匆说魏延断后,大军退回汉中便死去。他自持是诸葛亮身边亲信就和几个近臣一共商量趁机夺取兵权,安排大军的行动趁机复仇魏延。听到诸葛亮的遗言,发觉自己在他心目中根本不值得一提,整个人都无地自容。

"好吧,杨仪你侍奉丞相多年,也应该下放当地把丞相所教的东西造福一方。我命你前往建宁治理你可否愿意?"

"我…陛下,我才疏学浅不能胜任,不如安排其他人去,我继续留守丞相府辅助处理政务吧。"

"呵,既然这样,我想你也累了,我赐你良田百亩,不如你回去休息吧。好了,没其他事了大家就跟我一起回成都,丞相已死,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一生为我国尽忠职守,我们要为丞相举行国葬。"

我说完也不等杨仪有所反应,就退出朝廷,众人见状也纷纷退去,留下杨仪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怎么也想不到本来胜券在握的行动会演变成自己一败涂地。过了很久,他突然大笑起来,伴随着笑声他也走出朝堂,从此他就辞官归隐。

随着杨仪的倒台,这场兵权的争夺也落下帷幕,按照诸葛亮的遗言我分别重用蒋碗和费祎处理政务,政策方面延续诸葛亮生前的政令,同时所有国家大事都统一上报我来商议定论,军务则实行屯田制,由姜维和魏延主持分管统一归我来直接下令,提拔了王平为汉中太守布防汉中阳平关,董允为御史大夫整顿官场处理大批人员,减轻了官吏带来的人民负担,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家渐渐地从积弱中得到了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