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历史悠久,里面除了普通的老房子外还有几座同样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其中最出名的有两座,一座叫永祥寺,一座叫马家盐号。
永祥寺最初是县城的驿站。古时县城是一座码头城,所有从水路往来的船只都要在县城靠岸,运送来外面的盐巴和各种货物,又运送走当地特有的桐油和土产。因此,县城在古时陆陆交通不便的年代繁华无比,还得了一个“水上油盐古道”的美称。而永祥寺便是那时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后来驿站搬迁,不知为何变成了一座寺庙,七八十年代成为了粮管所,二十世纪初重新修葺后又挂回了永祥寺的牌匾。只是没有了僧侣,变成了文物保护单位。
而故事的主角马家盐号就在永祥寺的隔壁。
马家盐号是县城曾经七十家盐号中的一家,规模在当时的各家盐号中属于中等偏上。这是一个融住家和盐号为一体的宅院,整个建筑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由龙门、石库门、对厅、两厢、正房、厨房、盐仓、花园和天井等构成一个古典的封闭式四合院,共有大小居室三十多间,周围绕以高墙,自成一统。
马家现任当家人已经九十多岁了,每当天气晴好的时候他就会回到盐号看看,但也只是看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继续住在这里,他只摇摇头说是因为他年纪大了,一个人住这里孩子们不放心。其实真正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宅子它,不清净。
说起这座宅子,那是县城四大不清净地方之一,而离它最近的就是它隔壁的永祥寺。
永祥寺每天上午九点开门供人参观,下午四点准时关门,管你是谁,时间一到必须离开。曾经有人不信邪,偷偷躲在里头不出来,结果第二天开门的时候发现他趴在离门口不远的地方,手伸的长长的,呈现出一个想要努力爬出门口的姿势。管理员把他送去了医院,醒来后就惊恐万分,嘴里一直喊着有鬼。
马家盐号也一样,每一个进去过的人都说那里面阴气太重了。特别是那些曾经住过人的房间里,哪怕是在盛夏时节,只要一推开门就是一阵透骨的凉气。
县城从前也是闹过土匪的,陆陆续续闹了得有几十年吧,而大部分的盐号也是那个时候彻底消失的。
土匪烧杀抢掠,男人杀死,女人抢走,房子烧掉,钱财掠夺。对各家盐号来说真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直到六十年代最后一个土匪头子被枪毙,县城才算是彻底解决了匪患。
而马家盐号虽然是侥幸保留了下来,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最惨烈的一次,土匪趁着家里男人外出跑船,袭击了宅子。女人因为反抗侮辱大多被杀死在了床上,剩余在家的男人也因为人数悬殊无力抵抗,的盐号也保不住了。
但,自那以后宅子便有些不太清净了。有人在里面住着的时候还好,随着马家的后人一个个长大,再一个个因为各种原因搬离宅子,最后就只剩下一个倔强的要守着老宅的马老爷子了。
老街的邻居们说,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晚上,老宅里响起了一阵诡异的动静。有胆大的年轻人就想去查看一下,结果透过门缝看到花园里人影憧憧,可老宅里就只有一个老人住着,哪里来的那么多人呢?
年轻的邻居睁大了眼睛努力看,才发现那些人的穿着有问题。他们要么穿着满襟衣要么穿着对胸衣,白布裤腰的青蓝色裤子,脑袋上包着青色或者白色的帕子,这一看就是他爷爷那辈人的打扮。
可他爷爷要是还活着也都一百多岁了,这,怎么可能?
还没等他想明白,他又看到这些人手里拿着刀,追着其他一些人毫无章法的乱砍着,血飞溅的到处都是。
那些房门大开的房间里有女人的哭声,叫骂声,惨嚎声…
正房的门口,马老爷子瘫坐在地上,嘴里不住的喊着“爷爷,太公,救我…”
年轻的邻居吓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瞬间又爬了起来飞快的跑回家,然后哆哆嗦嗦地给马家的儿子打电话,说明了宅子里情况,让他们赶紧想办法。
第二天,马家的儿子找到了年轻人。说昨晚上马老爷子是发病了,胡言乱语,让他别往心里去,他昨晚上应该是被发病的马老爷子吓着了,所以出现了幻觉,还给了年轻人一些钱,说是害他受惊了的补偿。
还有就是,希望他别再跟其他人说起这件事情。
理由听起来很牵强,但既然人家给了钱,那也就不是那么牵强了。
那天之后马老爷子被接走了,宅子里连续几天都有和尚道士进出。
再后来,宅子挂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说是等马老爷子过世之后就无偿捐献给国家。
而如今,那里也归永祥寺那个管理员一起管理了。
早上九点开门,下午四点准时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