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率部撤到山上后,英业所部也立马追赶上去。

李青山等人撤到了山顶的土墙上这面土墙是新建说是墙,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土包这是最后一个防守的地点,在这里唯一一点好处就是上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道路只能通过三五人。此时,太阳西斜,余晖洒在山顶上。李青山望着山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心中暗自盘算着。他转身对身后的士兵们喊道:“兄弟们,今天便是我们生死存亡之时!我们已无退路,唯有背水一战!”

士兵们齐声高呼:“愿随将军死战!”声音响彻山谷。

李青山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大手一挥,下令道:“布防!准备迎接敌人的进攻!”

这时候,英业的部队也赶了上来,几轮箭雨过后,仅剩的剑士也用完了。两军便开始了短兵相接。

就在拉锯战开始不久后江东泽所不也终于赶到成功对英业形成了合围之势。英业眼见局势愈发危急,心急如焚地试图带领部下杀出重围。然而,出口却早已被江东泽的部队严密封锁,毫无逃脱之路。

在两军齐心协力的围剿之下,英叶所率领的军队伤亡惨重。许多士兵纷纷扔下手中的兵器,选择投降。这些新兵原本就是临时招募而来,缺乏战斗经验和实力。如今又遭围困,士气低落至极,根本无力抵抗太久,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举手投降。

随着战斗逐渐趋于平静,英业所剩无几的残兵败将也纷纷缴械投降。李青山望着眼前这片满目疮痍、一片狼藉的战场,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

最后,李青山在遍地横陈的尸首中寻得了英业的遗体,并顺利从其身上搜出了江东泽一直苦苦追寻的重要物件——大召王命。当目睹此物时,他心头顿时浮现出对未来行动的盘算与谋划。

江东泽抬起头,目光扫过那群被俘获的敌军,然后转头对身旁的张顺说道:\"再挑选三百人出来编入军队内剩下的和之前的一样,全部拿去充当摇役。

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大召对北齐的威胁终于得到了暂时的缓解。现在,是时候对这次战争中的英勇将士们论功行赏了。

在成功击退大召之后,江东泽将城池的名字改为南都城。一方面,他坚信北面的城池必定能够收复,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战略重心都会放在北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重点终究还是会回到这里,因此他需要一座城池作为跳板。另一方面,这座城南都城对于刚刚穿越而来的他具有特殊的意义。

此刻,在南都城北大营里,江东泽身姿挺拔地站立在军营正中,目光坚定地注视着下方的士卒们。他高声说道:“此次战役,我军可谓大获全胜!在战前,我曾向大家许诺过军功制度,如今便是兑现承诺之时。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辉煌的战果:我军仅以三千余众之力,便成功击溃敌军万余人,击毙敌人一千七百有余,俘虏近九千之数!其中,有七百人已编入我军,两百人编入城防部队。此外,我们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粮草物资……”获敌军盔甲武器若干,粮草三千石。战马16匹。此战我军损失人员550人共计。此战我军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当然,本王是个说话算话的人,经过详细地统计军功之后,众人开始共同欣赏这份令人欣喜的成果。毫无疑问,在此次激烈的战斗中,表现最为卓越、功勋最为卓著之人当属王贵。他率领着重型骑兵部队,犹如一把锐利无比的利剑,直插敌人心腹,为我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鉴于其英勇善战及出色指挥才能,特由亲卫军总统领提拔为骑兵军团的军团长,此职位相当于军队中的主将级别!

其次要提到的是李青山,他带领所属部队坚守左大营,成功抵挡住了敌人多次猛烈攻击,立下赫赫战功。因其杰出表现,从原来的副将晋升为重甲步兵军团的军团长。

再者便是王选,他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并成功击毙敌军右将军丁文,功绩显著,理应得到嘉奖与升迁,现升任亲卫军统领之职。

此外,还有一位名叫张顺的将领,在此次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为此特别赏赐白银百两以及良田十亩。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这绝非江东泽有意打压,实在是因为尽管这几人皆获升职,但实际统领人数有限。以王贵率领的骑兵军团为例,总共仅有四十余名骑兵;重步兵军团也不过百余人。

而对于已经处于主将级别的张顺而言,如果让他去统率一个兵团,实则无异于降级使用。

封赏完以上几位关键人物后,江东泽并未做过多逗留,紧接着便前往匠人所视察工作。其余事务则交由张楚等人负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