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距离世子殿下出生已过去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贤王府上下充满了喜悦和忙碌。

贤王和王妃对小世子关怀备至,府中的下人们也都尽心尽力地伺候着。

而在皇宫中,皇帝也时常询问总管太监有关于小世子的情况,赏赐不断。

贤王妃的母家也时常派人来探望,每次来都带着各种滋补的礼品和精致的婴儿用品。

这一日,贤王妃的母亲又亲自前来,一进府就直奔王妃的院子,满脸欢喜地抱起世子,逗弄着说道:“我的小外孙又长大了些,真是越发惹人喜爱了,以后也不知道多少女子会被他迷了眼。”

贤王妃在一旁微笑着说道:“母亲,您这般疼爱他,都快把他宠坏了。”

贤王妃母亲说道:“才这么小哪里会宠坏他,你看他不哭不闹,可不像你小时候咯,你小时候那可是一天要哭好几回呢。”

贤王妃嗔怪道:“母亲,您又提我小时候的糗事。”

王妃母亲笑着说:“这哪算糗事,不过是活泼了些。”

贤王妃无奈地摇摇头,看着襁褓中的孩子,眼神中满是温柔。

王妃母亲又问道:“我这外孙可曾取名?”

贤王妃回道:“还未曾呢,陛下正为此思量。”

王妃母亲点点头:“这倒也是,皇家取名,自是要慎重些。”

王妃母亲回到:“我回头去问问你爹,叫他问问皇帝,这老是没有名字也不是个事呀。”

贤王妃赶忙阻拦道:“母亲,万万使不得!这取名之事,陛下自有主张,切不可贸然催促,以免失了礼数。”

王妃母亲皱了皱眉,有些不甘心:“可这孩子也总不能一直没个名儿呀。”

贤王妃耐心劝道:“母亲放心,陛下定然不会拖延太久,咱们且耐心等待便是。”

王妃母亲无奈地点点头又轻轻拍了拍贤王妃的手:“罢了罢了,听你的。”

王妃出生于唐国公府,府里从小到大也就她这么一个,所以她是极其受宠的。

国公夫妇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吃穿用度皆为上乘,甚至为此还专门请了名师教导。

王妃又是十分争气,所以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女红刺绣,王妃都学得极为出色。

在这万般宠爱中长大的王妃,养成了温婉大方又不失活泼的性子。

出嫁到贤王府后,贤王对她也是呵护备至,如今又为贤王诞下世子,只是脸上的神色依旧不减,依旧如同当年那个温婉的少女。

自王妃母亲走后,贤王妃心中一直有些忐忑,心神已不再怀中抱着的小世子身上,生怕母亲真的去催促皇帝取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贤王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宽慰道:“婉儿莫要忧心太多,你难道还不清楚你母亲是怎样的人吗?她向来是最疼爱你的,只要你开了口,他自然是不会去问的。”

贤王妃轻轻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吧,此事可万万不能出差错了。”

而另一边,王妃母亲回到唐国公府,虽心中仍想着询问丈夫有关于皇帝取名之事,但想到女儿的叮嘱,终究还是暂且按下了这个念头。

而此时皇帝坐在御书房中,眉头紧锁,手中拿着两份名单,反复权衡。

身旁的太监王贵大气也不敢出,静静候着。

过了许久,皇帝终于开口道:“王贵,你觉得朕该选择哪一个才好?”

王贵赶忙跪下,惶恐道:“奴才不敢妄言,这等大事还需陛下圣裁。”

皇帝说:“这是我问你的,无须如此紧张,起来吧。”

王贵这才战战兢兢地起身,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依奴才之见,文武百官所拟之名,多是考虑了朝堂局势与各方利益,而陛下您所想之名,自是饱含对世子的期许与慈爱。但最终如何定夺,还得看陛下您呀。”

皇帝听了,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又恰巧看到了桌上的“易”字。

他的眼神突然一亮,心中似有了决定:“此字寓意变数之中寻得安稳,就叫这孩子‘易’如何?”

王贵连忙附和道:“陛下圣明,此字甚好,世子殿下定能担得起这一名字。”

皇帝叫王贵赶紧磨墨,他要拟旨了。

王贵赶忙应诺,动作熟练地开始磨墨。墨香在书房中渐渐弥漫开来,皇帝提起笔,略作沉思后,在纸上笔走龙蛇。

不多时,圣旨拟就,皇帝满意地放下笔,说道:“速去贤王府宣旨。”

王贵双手接过圣旨:“遵旨,奴才这就去。”

此时文武百官身处天香阁,正对当时朝会上陛下所问的名字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依我看,陛下或许会倾向于从咱们所拟的名字中挑选。”一位身穿绯袍的官员说道。

“未必,陛下心思高深莫测,说不定早有自已中意的。”旁边一位清瘦的官员摇了摇头。

“但陛下心思难测啊,说不定有自已独特的想法。”又有官员插话道。

众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着最终的结果。

而另一边,太监总管王贵带着皇帝的圣旨已经来到了王府门口。

王府的管家看到王贵,赶忙迎上前去,恭敬地说道:“王公公,您怎么来了?”

王贵微笑着点头说道:“咱家奉陛下之命,前来宣旨,快去通报贤王和王妃。”

管家不敢怠慢,连忙点头,匆匆跑进府内通报。

不一会儿,贤王和王妃便带着众人来到府门口,跪地迎接圣旨。

王贵很是和善的说道:“陛下有旨,王妃才刚刚诞下小世子无需跪下接旨。王妃请起吧。”

王妃感激地说道:“多谢陛下恩典,多谢公公。”

王贵微笑着点点头,接着说道:“贤王,准备接旨吧。”

贤王恭敬地应道:“是。”

王贵微笑着展开圣旨,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贤王之子,赐名‘易’,望其未来顺遂如意,处变不惊。钦此!”

贤王和王妃连忙叩首谢恩:“谢陛下圣恩。”

王贵收起圣旨,递到贤王手中,说道:“恭喜贤王、王妃,世子有了这等好名字,日后定是前途无量啊。”

贤王笑道:“公公辛苦了,快请进府喝杯茶。”

王贵连连摆摆手:“多谢贤王美意,咱家还要回宫复命,就不多叨扰了。”说罢,便转身回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