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州

杭盛端坐在书房中,拿着手中裴吉托人给的书信,久久不能言语。

他不用再逃去杭州避祸了!

积累一辈子的家业保住了!

好姑爷成了淮南王!虽然他和语儿不一定能最后成婚。起码不会害他和语儿。这是他由商转仕的出路啊。淮南成为裴吉封地,他不日将返回淮州!

北边恐有大旱灾。

除了北边大旱,哪一样都让他兴奋的不能入眠,淮州竟然成了裴吉的封地!

淮南王被封王后,有了王府。与杭府隔了几条巷子。

杭盛叫来全福:“淮南王府你派人看看还缺啥,打扫干净,添置好。

还有,淮南王回王府后速速来报”

无论是他当初仗义相救语儿的事情,还是为着裴吉将来的路,他也得好好算计一番。

人人道他是大善人。富而不奢,贵在担当,贵在品格,贵在气节,又有一副菩萨心肠。

创办了几十所义学的学校。穷苦百姓家的孩子也能去学堂了。

淮州乡间药物少,他就推广了简单的药物治疗的方法:熏蒸浴洗法。利用当地盛产的百合、马鞭草、紫苏……等药用植物作此疗法,简单的病症在家里就能治疗。

如《金匮要略》中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疗“阴津亏损,虚火亢盛,口渴不止”。百合养阴润燥,用百合煎汤浴洗周身,通过皮肤的吸收,达到养阴清热的作用。

又如《名医类案》以马鞭草煎汤熏洗治疗疮疡,以葱白煎汤熏洗辅助治疗小便癃闭不通。

再如《续名医类案》以紫苏煎汤入大盆内,令病人坐上熏蒸,冷则添滚汤,外用盐炒热,熨脐上及遍身肿处,则便通肿消。盖由于热气的熏蒸,使皮肤毛孔开张,皮下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全身的血液、淋巴循环,由此疏通经络,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正气恢复,疾病容易痊愈。

还有,《金匮要略》还以矾石汤煎水浸渍足踝治疗湿邪积滞脚气冲心及壮热卒死;以败蒲席煎汤浴洗治疗坠马及一切筋骨损伤。

……

逢秋收季节,杭盛提前告诉管家全福:“今年天气异常多变,干旱,地里的收成都不好,大米就只收一半吧,剩下的那一半就让吃不上饭的人家收去,不要去为难他们,也不要去制止他们。”

他经常用圣人商道之言鞭策各地商会,仁义为先,利益为后,善行善举。

杭盛的善行不胜枚举,方圆几十里的人,无不敬重他。

他本人似乎也挺喜欢“大善人”这个绰号,每次听到别人远远招呼他“杭大善人”,他定会放下手里忙的事情,抬头扬起笑脸点头。瞧着,脸上好像有那么点儿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溢于言表的喜悦。

可他也是个商人,行善之人的结果,大抵是不会差的。

佛家常说:福报在后面。善良的人,只是眼前吃亏,但是他们的将来福泽深厚,厚德载物,厚道养家。

十年前的淮州,土匪猖獗,时常祸害四乡。

附近五矿山上有个土匪叫王霸天,乱及社会,危及民生。

有一年,土匪王霸天劫持了富商杭盛。因为杭盛名声在外,他是个有名的富商、大善人,王霸天自小崇拜行侠仗义者。所以对杭盛并未用强悍手段。而是在山寨里好酒好饭款待着他,派出几个喽罗通知他的家人:“没有两千两银子的赎金,就抬着棺材来收尸!”

王霸天是从陕西北边逃荒来的淮州,淮州自古富庶。为了生存,他和同乡占地为王。

杭大善人的家人心急如焚,还未有动作,周边受恩惠之人为救人心切,纷纷凑齐了赎金,然后又带上酒肉、布匹、盐糖等送到山寨。

匪首王霸天佩服杭盛的为人,甚是感动。最终,王霸天不但分文未要杭盛的钱,还派了六个人用小轿把杭大善人送回了家。从此,这群土匪再不去淮州骚扰。

还同杭盛结拜,再不抢夺好人,专做行侠仗义之事。王霸天但凡偶遇强盗劫掠过往商旅,而官兵又迟迟未至。王霸天会和其他同乡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凭借一身好武艺,将强盗击退。

不仅如此,王霸天自和杭盛称兄道弟后,受杭盛影响,侠义行为并非一时之举。他常常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为他们提供食宿,甚至亲自教授他们武艺,让他们有自保之力。他还不时为那些受到欺压的百姓出头,解决纠纷,甚至不惜与地方豪强作对。这些行为,使他在民间的威望日隆,人们无不赞叹他的大义凛然。

此后,刘大善人逢人便说:“土匪不是强盗,他们做事讲‘道’,讲‘义’,比起那些偷鸡摸狗、道貌岸然的常人更可敬。”而他,更是多行善广积德,善行无辙迹。

行善多了,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无数人慕名而来,各地设立了分会接待投奔而来的商人,淮州成了十九洲布匹、米粮、油、药材、茶叶、盐糖、丝绸等等最大最强的大宗商品集散地界。

有商户总结了杭盛的财富,富可敌国。

那他们可太小看他了,杭盛一年的营收都快能赶上国库现银了!

杭盛懂得“外不露富”的古训。

在外,杭盛每年名声很好。善举无数,且每年为朝廷捐献大量银钱,每年资助十几名贫困考生继续学业。地方官员的政绩因着杭盛,也不错。

大蓝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读书人更多了。为了促使淮州宗族中的贫寒学子能够顺利通过科考,杭盛助官府设立了助学机构,从卷资、路费、贺金等等方面给予贫寒读书人各种资助,用来维持其日常生活开支,以银钱为主,也有谷米等食物,一般按月发放。

在内,从未建豪宅、从未设豪宴、除女儿外从未锦衣玉食,从未妻妾成群。与人为善,富而不奢。

他明白,当没有权利时,巨额财富只会招来杀身之祸。

现在裴吉要来了,北方大灾,他的机会来了!只要博得淮南王的庇护,杭氏此生无虞了。

他招来管家全福,“多派几人时刻留意河水水量。”

管家全福道:“是,老爷”。

淮州多雨,且有太湖。淮河水更是贯穿全域,滋养了本土世世代代的人们,这条河是十八弯曲度,水是“财”也是“才”,每道弯都要截取淮河的一脉灵气。

可这两年的淮州天气异常,雨水不多。河流分支水量也大大减少,更有甚者,一些小支流干涸了。秋收过后俩月,杭盛商会中米粮在这个时间段本该降价却不降反升,反常。即使没有裴吉书信,这也让他敏锐感知到北方应该有地方大旱。与裴吉信中传回来的消息不谋而合。

裴吉传给他的消息比他想象中更加严重,不仅旱灾,导致农产品绝收、田园荒芜,

“草根树皮,搜食殆尽。

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

还出现了蝗灾,赤地千里,飞蝗遍野,更有人为了生存而举家流浪。

杭盛准备,积谷备荒 灾蠲赈济。但具体举措要等淮南王的意思。

他不仅要成为淮州的大善人。

还要成为享誉十九洲的大善人!

成为第一位拿出全副身家赈灾的皇商!当然,给女儿的嫁妆除外。女儿的嫁妆那是不能动的!

他要尽散其财,富好行德。

也为了成就裴吉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