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李世民看着吐蕃使臣在朝堂上自以为聪明的做法还挺高兴的,但是后面自家臣子上奏让自已的好心情一扫而空。想着在宫里也没意思,不如去柳文的酒馆坐坐,还能暂时放松一下。

李世民已经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把我的酒馆当做了放松休闲之地,对我也愈发不设防。也幸亏对我不设防,有什么朝廷政事都对我说了,也把我的建议放在了心里,因此也避免了很多地天灾人祸,让大唐盛世早早地到来,进一步推动了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到来。

这时候,李世民呢?正在我的小酒馆里临窗而坐,唉声叹气呢!

“我说老李,你家世不凡,明明就是个富贵闲人,有什么好愁的?我看你每次到我这儿,都是愁容满面的。虽说能够借酒消愁,但是什么东西都有一个量,少量饮酒是情趣,过量了,可就危害身体健康了。这个度你可要把握好了,什么东西可都是过犹不及啊!”

“过犹不及,好一个过犹不及,你说一个酒馆掌柜都知道过犹不及,他怎么就不知道呢?不知道过刚易折吗?”

“过刚易折,老李你说谁呢?”

李世民意识到自已无意间把自已的心里话说出来了,看来朕真是把柳文当成自家人了,面对太子承乾,朕都没有这么推心置腹。罢了,说都说了,也问问柳小子有什么高见吧,或许是朕当局者迷,看看柳小子作为旁观者,他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想明白后,李世民猛地喝了一口酒,对我说道:“柳小子,老哥哥我确有难事。我手下有一位掌柜,他的心性、能力都是上上之选,但是就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看到别的掌柜贪墨,总是直接捅破,毫不留情面。虽说他的行为对我的生意是好事,可是他捅破的人里面很多是从我刚刚开始接手生意时,就一直跟随我的老人,这……”

说到这儿,我也明白了老李的意思。无非是这个让老李头痛的掌柜乱拳打死老师傅,对旧人毫不留情面,让老李为难了呗!

不过这位有个性的掌柜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位名人,就是魏征。想到魏征,我也就拿魏征跟老李举例子了。

当我提到魏征时,老李明显地愣了一下,“怎么?老李,你不会连魏征是谁都不知道吧?”我面露疑惑,不能啊,连我这个升斗小民都知道大名鼎鼎的魏征魏大人,老李出身显贵不可能不知道啊!

“魏征啊,我当然知道了,谁不知道魏征啊!”

其实,老李只是没想到我能拿魏征举例,初听到时,还以为我看破自已的身份呢?后来,才知道是自已想多了,人家只是举例而已,这明显就是自已心里有鬼,自已吓唬自已。

“知道就行,老李我想说的是你家的掌柜就和魏征魏征魏大人很相似,他们都是敢于进谏,直言不讳之人。”

“对于魏大人,我对他有一句评语,那就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这话一出,直接震住了李世民,他嘴里不断念叨着我的话,细细品味其内涵,“难道朕堂堂大唐天子,还没有一个酒馆掌柜有容人之量吗?”

我知道我的话对老李原有观念冲击不可谓不大,但是我是真心把老李看做是朋友的,那我就不能为了讨好老李而选择顺着他,我必须让老李认识到有个敢于直言,不阿谀奉承的手下人的重要性。其实,我也是借用了后世记载李世民对魏征逝世后的评价。不然,我虽知其意思,却说不出这么富含哲理的语句。

李世民想通之后,感觉自已之前还对魏征冒犯自已的事斤斤计较,真是因小失大了。还好,今日早朝没有因世家之势严惩魏征,不然自已这会儿就追悔莫及了。毕竟君无戏言,朕即使知道是自已做错了,考虑到皇家颜面,也不能反悔。这样的话,朕不是失去一位全心为民,不畏权势的忠臣了吗?

若是传扬出去,天下还有谁敢在朕的面前说真话,朕可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我知道以老李的智商,很快就会想明白的。这不,现在老李的神情就不像刚刚那样郁闷、不悦。

“老李,怎么样?我说的有道理吧!我们虽然没有陛下的胸襟,但是你手下的掌柜再怎么是个直肠子,再怎么不知变通,也不会比魏大人更让陛下头痛了吧?魏大人都官居高位,深受陛下信任。区区一个掌柜,我相信老李你一定能容得下他的,没准他以后还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呢?”

其实,我哪里知道那个掌柜未来会给老李带来什么,只不过听到老李的描述,莫名的想到了魏征,就不想让类似魏征这样的人丢失工作,生活困苦罢了。所以,才给了老李一个莫须有的希望,想让老李能够留下他。

李世民自是看出了我的想法,暗道:“朕之前是被魏征气坏了,现在哪里还能降罪于魏征呢?不过,柳文说这话,到是真心为朕考虑的。”

“好了,我懂你小子的意思,我会重用他的。”李世民拍拍我的肩膀道。

“对了,你小子给我多带几坛子酒,自从喝了你小子酿的酒,其它酒喝着都没有滋味,怪不得你生意这么好。”

“知道了,我跟你老李谁跟谁啊!给你带的肯定是酒馆里最好的酒。”

我又与老李闲聊一番,老李就提出要走了。

老李离开后,我感叹道:“老李手下果然能人众多啊!不能比,不能比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