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的街头,朱大海满面春风地从售楼处走出来,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他终于在这座城市的核心区购置了一套婚房,为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奠定了基础。对于这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来说,这意味着他终于在一线城市站稳了脚跟,实现了自已的梦想。

然而,未婚妻的身影尚未出现。朱大海一边哼着欢快的歌曲,一边迈着轻盈的步伐回家,他的心情如同波浪一般起伏,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他仿佛看到了自已和未来的妻子在温馨的家中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场景,看到了他们手牵手漫步在繁华都市的街头,看到了他们的孩子在这座城市里快乐成长的画面。

虽然未婚妻还未找到,但朱大海坚信,她就在不远处等待着自已。他相信,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里,他一定能找到那个与他携手一生的人。

回家路上,朱大海心中豪迈万千,感觉自已就像一只雄鹰,展翅翱翔,冲向美好未来。今天是周末,朱大海起个大早,从深市出发,他要见公司天使轮投资的金主。经过多轮谈判,终于达成意向,对方约他出海海钓。朱大海一路风风火火赶到惠市海边,上船时已至中午。一下午,投资在欢声笑语中顺利谈成。心情大好的大海同学仰望满天繁星,心中一阵激动,只要公司融资顺利,再加上自已在一线城市的房产,他就有勇气向她求婚了。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他不知不觉就喝醉了,却不知一场神秘的风暴正朝轮船疾驰而来……

朱大海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给浇醒了,心里暗骂这些人真不靠谱,自已喝醉了下雨也不叫醒他。也不知道刚刚一起喝酒的女郎去哪儿了。突然,他发现前方有好几条粗壮的龙卷风正朝他席卷而来,雨水湿透了全身,衣服裤子也被风吹得哗哗作响。这一刻,朱大海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这下完蛋了……

在大明朝西北部,有一座府邸,气势恢宏,却又透着几分破败。“啊,呛死我啦!啊呸!”朱大海惊恐地醒了过来,摸了摸脑袋,看着周围,纳闷道:“这是哪儿啊?我不是在海上吗?”这时,木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着古装太监服饰的男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王爷,您可算醒了,吓死老奴了!”他边说边走到床边,摸了摸朱大海的额头,确定不发烧后,退到一旁说道:“小王爷,您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老奴这就去让厨子给您准备热乎的饭菜!”朱大海还没来得及开口,古装男子便快步走出了门。

朱大海发愣的时候,好多记忆碎片在脑子里咕嘟咕嘟地往外冒……原来他穿越啦!让人高兴的是他没死,而是魂穿到了几百年前的大明朝,朱大海像看幻灯片似的把前身的记忆过了一遍,无奈地笑了笑,心里嘀咕着:“老天爷啊,你怎么不让我死了算了,别人穿越不是当皇帝就是做富家翁,我却穿越成了一个快要死的王爷!”

原身竟然是大明朝的藩王——末代肃王朱识鋐!太祖皇帝按照五行给后代排辈分,所以后代名字都是金木水火土偏旁,肃王这一系传了九代,还都是单传。肃王爵位从始祖朱楧传到明末。不过呢,你竖着看,横着比,不光朱楧,整个肃王支系都驻守明朝西北边陲,那叫一个穷啊,几百年都只能低调。甚至,肃王可以说是大明朝最冷清的藩王。悲催的是,朱识鋐就是最后一代肃王!而且再过十几年就要被张献忠杀掉啦。

为什么说整个王府穷困潦倒呢?这就要从祖上说起了,当时建文帝1399年,是为建文元年。只比朱楧小一岁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正在进行自已的削藩计划。

此时,拥有西北重军的朱楧自然也不会被轻视,虽然朱楧穷是穷了点,该进行的削藩,在朱允炆眼里,不会放过。相较之于经受牢狱之灾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以及岷王朱楩等兄弟,远在张掖的朱楧对于朱允炆来说,似乎有点鞭长莫及。从张掖到南京,放现在,也还没有高铁,只有Z打头的火车,要27个小时,所以当时不跋山涉水是到不了的。

山高路远暂时安全的朱楧还是希望不要夜长梦多,所以朱楧向朝廷申请向内迁徙,通过内徙的方式向皇帝表忠心。最终迁徙到临洮府兰县。这是哪里?即是今甘省兰州。

不过呢,朱棣打赢靖难之役后,对肃王的表现可不太满意哦。这导致成祖一系对肃王特别苛刻呢!于是就出现了大明藩王中最奇葩的现象:一个堂堂的亲王,俸禄居然比其他藩国的郡王还少!肃王府的人都心知肚明,再加上他们确实人丁不旺,传到朱识宏这一代,整个王府才 20 人,还包括外嫁的女子呢。

因为朝廷俸禄一直都是打折,所以王府和秦藩,周藩等亲王不一样的就是肃亲王府甚至都没有大的乡绅豪族有钱,想到这里朱大海郁闷的走下床,看着只有几盏灯亮着的王府心里很不是滋味,刚刚那位老太监是原身的内官太监王龙,从朱识宏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身旁陪着,可以说老肃王和老肃王妃薨了以后,就是这位老太监最为亲近了,想到这里就看到王龙带着小太监王三提着饭菜急匆匆的走来,小三子是王龙收的义子,想着自已百年以后让小三子代替自已服侍朱识宏。

“殿下,您可把老奴吓坏了,您这要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面对老王爷”,原来,前身因为贪玩,加上本身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去池塘边游玩时不小心失足掉入池塘中,还呛了几口水,救上来时就已经昏迷过去了,这一醒来已是三天后了,“王伴伴,我先吃口饭菜,现在腹中空得很”,说罢朱大海便狼吐虎咽起来,边吃边想现在的处境,直到吃完最后一口饭菜,朱大海心中还是一团乱麻,因为怎么看都是一个无解的局。

第一王府内存粮存银较少无法大规模的招募护卫,现在正是小冰河期,粮食减产,很多地方老百姓都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了,到处都是流民山匪。

第二,选择迁潘,但是不用想,上书朝廷肯定驳回,因为现在朝廷财政紧张,本身禄米就一年比一年发的少,这时候上折子肯定会被文官御史攻击!

第三,选择在流民匪贼攻城之前提桶跑路,虽然可能会被削藩国除押送凤阳高墙,但是总比没有命强啊。

想来想去朱大海决定不想了,这么多人穿越都是混得风生水起,自已没理由不行啊,不然也太对不起自已在后世所学,在后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也实现了小康生活,既来之则安之,他决定利用自已的智慧来改变这个人吃人又战火纷飞的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