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子监出来,见张嫣恋恋不舍的样子,杨洛只好留下人保护她,带着骆思恭回了皇宫。
回去的路上,杨洛问道∶“老骆啊,你说新的好,还是旧的好呢?”
“啊,大人您的意思下官不太懂。”
“老骆,你知道猪怎么死的吗?”
“被屠户杀的?”
“你真是够笨的啊,这样说吧,你家中有一个坏的毛笔,但是还没彻底坏,还没将就用,你是继续用呢,还是换个新的呢?”
“下官肯定换新的啊,毛笔才几个钱啊。”
“得得得,真是对牛弹琴!”
骆思恭一脸懵,自己又哪里说错话了啊。
回到宫里,杨洛派王安把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都请了过来。
之前杨洛用李可灼把前首辅方从哲给赶回了家,当时杨洛玩了个心眼,是由叶向高暂代首辅一职,暂代二字和正式的可是有区别的。
现在内阁有叶向高,朱国祚,刘一燝,韩爌,其中最小的韩爌已经57岁,叶向高62岁,方从哲已经59岁。
礼部尚书沈㴶,户部尚书刘一燝兼任,兵部尚书黄克缵,吏部尚书王纪,而刑部尚书还由叶向高兼任,工部尚书目前没人。
这就是万历几十年不临朝堂造成的后果,两京六部缺人,十三个省里三司也缺人。
杨洛的便宜老爹,朱常洛当皇帝刚刚一个月左右,没来得及干点啥就没了,杨洛一上来就跑辽东去了,所以现在官场的差的人真的很多。
所以今年的秋闱,明年的春闱,是所有读书人的大机会,杨洛初步算了一下,缺口最少有130个,这简直是官场的盛宴。
而今天杨洛叫来这些人的目的就是分配这些利益。
七人在宫殿门口等候,没多久王安出来,宣几人进去。
进门是一张长方形的方桌,杨洛坐在北方,七人按桌子上的名字坐了下来,左边是内阁叶向高,刘一燝,韩爌,右边是朱国祚,礼部尚书沈㴶,兵部尚书黄克缵,吏部尚书王纪。
朱国祚心里打起了鼓,自己一个内阁大学士,怎么就和六部的人坐在了一边,陛下是什么用意呢?难道是想让自己去刑部或者工部?
“各位爱卿,今日朕去了国子监,想看看今年秋闱的学生怎么样,看完后着实有点惨不忍睹啊,所以朕打算关了国子监,重新创办学校,教一些真正的有才能的学生出来,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的心里当然明白现在国子监是什么样子,但是国子监象征着太祖的成就,也不能说抛弃就抛弃,况且还有很多官员子弟需要这个地方去拿一个读书人身份。
不过今日皇上是私下叫来众人,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公然反对,得和陛下讲道理。
几人都是人精,叶向高第一个开始输出,引经据典,从太祖讲到万历,国子监做了多少贡献。
然后剩下的人也不停的开始劝说,人人都不明着说不能关,但是表达的意思都是关不了,关了就是对天下学生的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