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 沈二,你怎么在这里?
沈家人住的宫殿在皇宫西北角上,算是整个皇宫里最偏僻的地方之一,平时除了成安公主因受季南星之托,偶尔会过来探望一二,其余几乎鲜有人来。沈氏一家为了不徒惹是非,也基本不会外出,因此这一家人对宫中的各种消息向来知之甚少。
加上事情又发生在半夜,这一家妇孺早就进入了梦乡,若不是次日送早膳的宫人迟迟不来,他们根本不会察觉到宫中已经变了天象。
沈珏的一双儿女,儿子五岁,小女儿才三岁,小男孩已经到了能懂些是非的年纪,对饥饿倒还能忍受,可小姑娘正是懵懵懂懂,不谙世事的时候,只知道饿了要吃饭饭,吃不上就哭闹不休。
董氏拿了些昨天剩的糕点给女儿,可小姑娘偏不肯吃过夜的剩食,十一岁的沈珩道:“大嫂,我出去看看。”
董氏知道他们在宫中艰难,稍微行差踏错一步都可能招致无穷祸患,因此不愿让小叔子出去涉险:“还是再等等吧,兴许是在路上被什么绊住了脚,可能一会儿就来了。”
因着有成安公主照拂的原因,宫人从来不敢在衣食上给他们使绊子,所以他们也没朝这方面想过。
沈珩望着哭得小脸通红的小侄女,摇摇头:“我不走远,去去就回。”
董氏本想再劝,但看着哭闹的小女儿,只得作罢:“那你自己小心些,找不到人就回来,千万别乱走。”
“放心吧大嫂,我有分寸。”
沈珩并不知道御膳房在哪儿,本想在路上找个宫人问问,但他走出来不久就察觉到了宫里的不对劲。
这偌大的皇宫里,路上竟然一个宫人也无。而且他在空气里闻到了淡淡的血腥味,越往前走,这味道就越浓。
直觉告诉他宫里出事了,沈珩思量片刻,还是决定过去看看。
他不知道此刻的皇宫已经全部被顾瑾与林成海的人控制,宫里到处都是军中的人,那些不听话的,顾瑾看着碍眼的,已经通通被他下令杀掉了,也就是沈珩他们住得远,才没被波及。
沈珩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耳濡目染之下,身手见地皆是不俗,他一看便知道皇宫里发生宫变了。
如今形势不明,如果继续留在宫中,那他们一家人的安危极度没有保障,他必须尽快带着大嫂和一对侄子侄女离开。
沈珩一路小心往回走,正暗自庆幸没惊动叛军,谁知还没踏进他们居住的宫殿,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孩童的啼哭与成年男子的呵斥声。
他心中一凉,迅速跑回殿中,只见一队兵卒正将董氏与两个孩子围在中间,那为首的小头目似是对董氏起了歹心,正邪笑着一点点朝她逼近。
董氏护着两个哭闹的孩子,不得不往后一退再退。
沈珩忍无可忍,他飞扑过去将最近的一人顶飞,接着飞快捡起那人掉落的长刀,挥舞着长刀朝那小头目背上砍去。
“给我滚开。”
对方毕竟人多势众,他刚冲进来时,这些人一时没能反应过来,被他钻了空子。这会儿几乎所有人一涌而上拦在沈珩身前,哪怕他打小跟着父兄习武,但毕竟年纪小、身量矮、力气有限,和对方这么多人缠斗,也只能勉强保证自己不受伤而已。
董氏出自书香门第,自小学的是琴棋书画、诗书礼仪,这个时候半点忙也帮不上。沈珩缠住这些兵卒,让董氏带着孩子离开,但这些兵卒丝毫不打算给她这个机会,见她要往哪个方向挪移,立马就有人上去拦住她们母子三人的去路。
眼看着再耗下去沈珩就支撑不住了,就在情况陷入胶着之中,连董氏都有些绝望之时,忽的从宫殿外闯进来四五个黑衣人。这几个黑衣人身手了得,很快就料理了那些士兵,开口便是要让殿中这一家子跟他们走。
沈珩挡住董氏母子三人身前,警惕的望着那几个黑衣人。
其中一人见状说道:“沈公子,我们不是坏人,是来带你们离开的,赶快跟我们走吧。”
沈珩年纪虽小,但这个时候脸上却满是镇定沉着,他说:“你们是什么人,如果不说清楚,我们是不会跟你们走的。”
几个黑衣人互相看了一眼,最后还是刚才那人踌躇之后开口说道:“我们是煜郡王府的人。”
“煜郡王府?”沈珩想了想,狐疑道:“我们沈家和煜郡王府素无往来,你们怎么会出现在这儿?”
那黑衣人又道:“公子怕是忘了,我们家郡主与贵府二公子有婚约,如今国公爷与沈二公子皆不在京中,我们王爷担心几位的安危,所以特意让属下前来相救。”
黑衣人怕他们不信,还特意亮出了煜郡王府的令牌。
沈珩看过令牌,这才打消了对他们的疑虑,同时也终于想起他二哥与煜郡王的妹妹,昭沅郡主的确是有婚约。不过这事平日里家中鲜少有人提起,这些年两家又不曾往来,以至于他几乎都快忘了还有这回事。
只是他们这一家子到底小的小,弱的弱,沈珩难免要多想一些,他又问道:“既然如此你们如何一开始不以真面目示人,我最初问起的时候吞吞吐吐作甚?”
那黑衣人有些无奈:“沈公子,这里毕竟不是说话的地方,原本我们打算先将你们带出皇宫再如实相告身份。想必你也知道,我家王爷在京中既无实权也无依靠,这皇宫里人多眼杂,如今这种时候,实在不宜多惹事端。”
这人说的有道理,沈珩也就接受了他这番说法。
“大嫂,你觉得呢?”沈珩又将目光投向董氏,去与不去,他都不能擅自做主,到底还是得尊重长嫂的意思。
董氏沉吟片刻后朝他点了点头,沈珩得了她的首肯,这才又看向那个黑衣人道:“那就麻烦诸位了。”
……
沈铮一行人在京都外面转了两日,一直找不到方法进城。
虽然不清楚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显然京都的禁军已经站在了二皇子这边。都城内外守卫之严,饶是沈铮这种自小在京都城中插科打诨的人,也找不到一点空子可钻。
不过也好在黄天不负有心人,这群人在城外等了两日后,总算在守城的军官里看到一个熟人。
这人是忠勤伯的大儿子石明扬,沈铮和他算不上很熟,但和他那个不学无术的弟弟倒是关系很不一般。虽然石明扬对弟弟这个狐朋狗友估计也没什么好印象,但到底打过几回交道,沈铮在他这儿也算是能挂上号的人物。
打定主意后,沈铮就趁石明扬交班的时候从背后点了他的穴道,将人掳到一边。石明扬本以为自己被带人袭击了,在看清沈铮的那一刻还有些怔愣。
“沈二,你怎么在这儿?”
沈铮朝廷拱了拱手:“石兄,得罪了。”
石明扬沉声道:“你这是做什么?”
沈铮笑道:“听说京都发生了叛乱,石兄这是已经站好队了?”
石明扬的脸色又沉了几分:“你不必如此揶揄讥讽,我也不过是听命行事。朝廷大势岂是我等小将能左右的。”
沈铮又说:“石兄误会了,我并无此意。此次前来,还有一事望能得石兄相助。”
“你想做什么?”石明扬问。
“我想进城。”
石明扬眯着眼打量他:“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时候你应该还在宁远城才对。你不好好待在边关,偷偷溜回来到底想做什么?”
沈铮收敛了嬉皮笑脸的神色,说:“我家人还在皇宫里面,如今宫里出了大事,我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沈铮不等石明扬答话,接着又道,“石兄如果愿意相帮,这份恩情我沈家来日定当报答。”
石明扬不知是权衡过后觉得有利可图,还是单纯出于助人为乐的心理,总之他很快答应道:“我可以帮你进城,但你之后的所作所为皆与我无关,也不能向任何人提到我。”
沈铮原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他答应得这么爽快,于是心中大喜:“多谢。你放心,我绝不会将此事告知他人。”
入夜以后,石明扬便带着换了寻常士兵衣服的沈铮、谢寻、老余三人进了城。其他人倒也想去,只是人多扎眼,石明扬身份有限,没办法瞒过其他将官一次带这么多人进去。因此其余的马华等人只好在城外等着接应。
沈珩曾经去信告诉过沈铮他们被安置在皇宫何处,因此沈铮三人也不耽搁,趁着夜色摸进宫中。
如果是在往日,他们想要偷潜进皇宫绝对不会这么容易,不过现在是兵荒马乱、人心浮动的时刻,皇宫的守卫自然较之太平时候薄弱太多。
沈铮直朝沈家人所居住的宫殿去,可惜根本没有沈珩几人的半个身影。而大殿中明显有打斗过的痕迹,沈铮一时间犹坠冰窟,心中已经想到了最坏的可能。
他们几个孱弱妇孺,若是真的遇上危险,根本没有办法自保。就算沈珩会些功夫,那也根本无济于事。
沈铮带着谢寻和老余在皇宫里找了一夜,仍然没有沈家人的半点踪迹。天光大亮时,三人不得不先避出皇宫,对寻人之事再做打算。
国公府在暂时是不能回的,如今京都城中人心惶惶,大街上的酒肆茶楼也无心营业,三人只得先回老余在京中的小院暂时落脚。
老余单身汉一个,在他这儿不会引起任何不必要的麻烦。只是一个单身汉的居住环境能有多糟糕,也完全超出了沈铮能想象到的程度。
谢寻见自家小将军脸色比先前又更难看了几分,赶忙催促老余把他那些臭裤衩臭袜子收拾了,又打水将屋子冲洗了一遍,才敢请沈铮进屋。
其实沈铮也并不全是因为老余家脏乱得无法下脚才臭脸,只是他心中牵挂家人安危,实在摆不出什么好看的脸色来。
谢寻见状有心安慰道:“也许三公子他们是自己逃出去了,一会儿我再去城里找找看。”
沈铮熬了一夜,此刻眼眶里一片通红,他捏了捏眉心,沉默半晌后,才开口说道:“林成海有个很器重的儿子叫林晔,你一会儿去打听一下他这几天的行踪。”
谢寻一时没搞明白他的意图:“小将军,打听林成海的儿子做什么?”
沈铮答道:“阿珩他们不可能从宫里自行逃脱,他们的去向多半还是和二皇子一党有关。早就听说林成海是只深藏不露的老狐狸,咱们手上没点筹码,没办法和他谈判。”
他们一行人虽然在城外转悠了两天也没能进城,但好歹把城中大致的情况摸了个八九不离十。如果没有林家支持,那二皇子就只能算个屁。而林家打着扶持二皇子的名义发起叛乱,以后这大夏的江山到底姓顾还是姓林,可还真说不好。
谢寻觉得沈铮说得有道理,即刻便道:“好,我现在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