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辰时,何良一大早就顶着黑眼圈过来,盯着前方的翠绿竹林,原本那些被剑气砍得东倒西歪的竹子竟又恢复了原样,竹叶随着初春的山风摇摇欲坠,像是那一剑从未挥过一样。

何良向前走了几步,想要近距离看看这神奇的竹林。

奇怪的是,这林中竹子与别的并无二致,只是土地上还有些许残叶。

“阿良,来练剑”

清冷的女声响起,何良停止对竹林的观察,走到周淼面前站定,说道,

“师父好”

周淼点了点头,取下腰间多出的一把佩剑,递给何良。

何良的眼睛又忽闪忽闪起来,木滞的脸上浮现出一点神色,只不过在拔出之后神色又消失不见,原来这把剑是木质的,甚至可以说有些粗劣,少年的眼神难掩失望。

周淼毕竟是女子,敏锐捕捉到了何良的情绪变化,轻声道,

“等你学至大成,我自会送你一把像样的佩剑”

年少时的画饼显然很受用,何良又开始欢欣雀跃起来。

接着周淼便开始教他动作,周淼告诉何良:这招叫剑如游龙,是何良师父的师父教给她的,分为蓄势,起剑,出鞘,画弧,归鞘五步,其中蓄势最难,画弧最需要悟性,要练成此招,声,势,速,力缺一不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接下来何良的日常便是完成师父的任务与练剑。

考虑到练剑可能更花时间,训练量会减少一部分,只不过以何良的天赋,不会太多就是了。

此时何良正在不断练习拔剑出鞘,收剑归鞘这两个动作,而周淼在一旁打坐,目光时不时落到何良身上,然后是眼前的竹林。

这片竹林是自已师父带自已来练剑的地方,每次师父给自已演示完后,第二天那大片倒塌的竹林便会恢复原样,周淼那时还有些年幼时的好奇心,便挑了一天晚上没睡觉,偷偷跑到竹林外一块石头后面,只露出一点脑袋,紧紧盯着那片残破的竹林,结果就看到自已的师父蹑手蹑脚走过来,对着竹林一阵比划,然后那一根根断掉的竹子便像长了脚一样一步一步回到它原来的位置,周淼看呆了。

心想自已的师父莫非是神仙,竟然会这样的术法。

这时一只千足虫从石头爬到周淼的身上,肌肤上传来的丝丝触感让周淼一惊,不经意叫出声来,怕被师父看到,又急忙捂住嘴蹲下。

等周淼再去看师父和那片竹林时,竹林已经完完全全恢复成之前的模样,而师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不知昨晚师父是几时来此修补竹林的”

山风带着些料峭寒意,周淼紧了紧衣衫,注意力又回到何良身上。

拔剑与归鞘是整招中最简单的一部分,只需要反复练习来让这两个动作变得速度更快更丝滑,所以从这两个动作开始练起,之后才是蓄势,起剑跟画弧。

所谓蓄势,就是在拔剑前的准备,左手扶住剑鞘,右手握在剑柄上,蓄力,等待出剑的最好时机,再一气呵成完成剩下的步骤。时机转瞬即逝,若不是最佳,或早或晚,出剑会慢,不仅完不成此招,还会在战斗中失去主动。对自身蓄势的把握越好,出剑越快,直至达到一种瞬发的效果。

当年周淼练到起剑的时候才知道,起剑跟蓄势原来是差不多的,都是在剑出鞘时前的准备,“行百里者半九十”,剑出鞘前百步,蓄势独占九十,而起剑则位于出鞘前最关键的十步。

至于画弧,最好的练法就是画一万遍,十万遍,功至自然成,什么样弧挥出来的剑气最快,什么样的弧剑气杀力最大,这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慢慢寻找。

所以当初周老汉才会说,

“这招帅是帅,只是极其难练,既要耐着性子,下苦功夫,还要悟性高,脑子够灵光,啧啧,淼儿莫急,慢慢来就是了”

周淼花费五年时间入门,七年时间才大成,至今不敢说登堂入室。事实上,周淼如今的剑若游龙已经很是酷似当年周老汉所教的了。

……

白驹过隙,三年光阴转瞬即逝,何良以三年时间便以将此招式练至大成,周淼似乎已经见怪不怪,没那么惊讶了。事实上,从两年前,何良就已经可以完整地完成剑出游龙了。周淼甚至没来得及为何良找一把趁手的剑。又教了一些招式后周淼发现自已已然教无可教了,按师父吩咐,如今何良应该下山“除魔卫道”,在外历练如此多年,周淼只发现过几只开了灵智的小妖怪,去除哪门子魔,卫哪门子道,可这是师父说的,周淼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放何良下山。

临走前,周淼将自已的剑取下交给何良,嘱咐道,

“这是当初答应给你的一把配剑,下山之后,切记要除魔卫道,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用为师最后教你那几招跑就行了”

何良有些憨憨地笑了笑,接过佩剑戴在腰间,顿时有些神采飞扬,

“好的师父”

周淼突然有些担心自已这呆傻徒儿不会被恶人利用,或者被那不轨之人伤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