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蒙恬见赵王偃率领众人走远,急忙躬身一礼道:“大王,请治臣欺君之罪,臣没有去杀燕太子丹?”
我顿时一怔,满腹狐疑的看着蒙恬:“那你所端盒子里的人头是谁?”
“臣在廷尉李斯的提醒下,去咸阳监狱死囚牢里,找到了一个和太子姬丹长的非常非常像的人。我擅作主张,张冠李戴,把他的人头放在盒子里了。”蒙恬诚惶诚恐的说道。
我哈哈大笑起来,这全是廷尉李斯那天的计谋。当时只有我们四个人知道,而那天蒙恬恰恰不在场,所以他被蒙在鼓里。
“李斯,给众人讲一讲,你是如何将计就计,牵着牛鼻子,使赵王偃就范的?”我惬意的说道。
“大王,全是我王宏福,此计才成。赵王偃生性多疑,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
大王派昌平君芈启去告诉赵王偃,是我大秦有人刺杀了他,但我们大王却无法治罪。
赵王偃必定愤愤不平,拒绝秦赵结盟,立马返回赵国。
大王又命渭阳君赢傒载着太子姬丹,故意在赵王偃必经之路上出现,故意使其看到。
燕赵乃世仇,赵王偃必除之而后快。他此时在我大秦咸阳,乃鞭长莫及,他就想借刀杀人。
他必然会同意秦赵结盟,关键时刻又以姬丹性命相要挟。
大王就将计就计,使其上钩。
只能说赵王偃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他现在还蒙在鼓里,不自知而已。。”李斯绘声绘色的娓娓道来。
众人听完哄堂大笑,君臣其乐融融。
“今我大秦仓廪充实,甲兵强胜,是时候开关东出,扫平六国了。
昔先祖襄公,立国于汧邑,始跻身于诸侯之列。
穆公,选贤任能,拓土开疆,占据关中,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孝公,励精图治,重用商鞅,变法图强,收复河西。
惠文王,开关东出,伐战伐交,西并巴蜀,重挫魏楚,连横六国,称王图霸。
昭襄王,远交近攻,弱六国而争天下,开创雄霸天下之基。
今日秦国,在我等君臣手中,又该将何去何从?”我正襟危坐在王座上,突然慷慨激昂的说道。
众臣被我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所震撼,齐刷刷的跪地高呼道:“臣等愿誓死追随大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愿大王早日扫平六国,一统天下。”
“好,君臣同心,其利断金。寡人今欲东出,不知先从哪里下手?众卿可畅所欲言。”我满心欢喜的说道。
将军王贲站起来,深施一礼道:“臣以为大王欲吞六国,可先灭三晋。
韩国和魏国不足挂齿,唯有赵国兵强马壮,不愿臣服,屡屡犯我大秦兵威。
臣请命率领精兵数万歼灭赵国,必尽取其地,擒拿赵王,献于大王。”
廷尉李斯不以为然,站起来深施一礼道:“赵国虽然为六国之首,我大秦之劲敌。
但是细数历次我大秦与六国之征战,对我大秦牵制最大者,非韩国莫属。
韩国虽然弱小,却是我大秦近邻。若是先灭赵,我大秦必会拼尽全力,使出吃奶的劲。
若此时韩国来袭,我大秦必定会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倘如此,非但灭不了赵国,反倒是我大秦还有亡国之危。”
“廷尉之意,是先灭韩?”众人皆是诧异,异口同声的问道。
廷尉李斯会心一笑,接着说道:“先灭韩。除去腹心之患。
再则,韩国地处九州中央,交通枢纽,道路四通八达。
先灭韩,这腹心之患,转手可成为我大秦攻取其它五国之要道。
如此吞灭六国,便多了一成胜算。”
将军李信深施一礼,欢欣鼓舞的说道:“大王,臣愿率十万大秦锐士,荡平韩国,为我王打开东出通道。”
“小将军且慢,启禀我王,若出兵灭韩,则韩国必举国哀鸣。届时其它列国触景生情,必会倾力合纵,拼死抵抗秦军。
臣以为应先灭强赵,令六国合纵群龙无首,一统之路才能畅通无阻。
此所谓先苦后甜,先强后弱。”上将军王翦信誓旦旦的说道。
廷尉李斯连忙摆手,反唇相讥道:“能一举荡平强赵,那固然好。
然我大秦攻赵数十载,屡屡使其遭受重创,却败而不倒。
就是因为每次只伤及血肉,未动其筋骨。赵国血肉虽然衰败,但筋骨依然强健,故李斯认为攻赵未到其时。
大王东出应循序渐进,先弱后强。请我王自行抉择。”
“二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至于先弱后强,还是先强后弱,寡人一时难以抉择,寡人暂时有一个折中的办法。
蒙毅立即起草国书,诏告天下:寡人深恨六国屡次合纵,若此后六国再有人敢言合纵,寡人将不再警告,直接挥师灭其国。”我不紧不慢的说道。
“诺”内史蒙毅躬身一礼,应声答道。
“上将军王翦,寡人命你预备灭国大战的兵马粮草,以恫吓震慑六国。要虚张声势,把动静搞大。”我轻声细语的说道。
“大王如此大张旗鼓,六国定会心惊胆战,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必定会对秦国产生恐惧和敬畏之情,不敢轻易挑衅。而我们只需要静静地观察局势的发展变化,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出手,必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廷尉李斯恍然大悟道。他终于明白了嬴政的策略,心中不禁涌起敬佩之意。
“李斯所言,正合孤意。待六国心思尽显,我大秦再因时而动。”我目光炯炯的说道,“上卿姚贾,寡人命你驻节新郑。密切关注六国动向。”
韩非子来到咸阳大街,看到来来往往的士兵,正在忙碌地调动着,不禁心生疑惑。
正当他暗自纳闷时,一名路人告诉他这是秦军即将出征的信号。这个消息让韩非子心中一沉,他意识到秦国可能要有大动作了。
韩非子赶紧回到驿馆,将秦国的异动写信韩王安。
在信中写道:
我王万岁!
臣刚才在咸阳大街上看到秦军频繁调动,看来秦国已经准备发动战争了。
大王,现在生死存亡,万分紧急。我们务必要小心应对!
对外一定要谨言慎行,避免引起秦国的警觉。
对内一定要暗中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秦国的动向,随时做好应对措施。
臣顿首再拜。
写完之后,把竹简交给心腹侍从,吩咐他六百里加急送给韩王。
韩王心急如焚地跑到章台宫门口,他的脸上充满了焦虑和紧张。他的脚步匆忙而又坚定,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秦王。
当他到达章台宫门口时,他停下了脚步,喘着粗气,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道:\"我韩非,要觐见秦王!\"他的声音响彻整个宫殿,仿佛要冲破云霄一般。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