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这个小女孩上小学了。报名时,是父亲带着去报名的。把报名手续弄完之后,第二天就要来上学啦!要上学的这一天,女孩是很开心的。妈妈带着这个小女孩走进了教室的时候,里面已经有很多的小朋友了。可是,这里面的小朋友,小女孩一个人也不认识,就只能随便找一个位置就坐下来了。第一天的上课也是没有什么多的事情,因为是刚开始,老师在发完课本之后就带着所有小朋友一起打扫卫生,整理东西了。小女孩看着发的新课本好开心啊:新课本真好看啊,感觉书上面的小孩在对自己笑哎!

小女孩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姐姐一起,把姐姐不用的报纸都拿了出来。让姐姐教自己把书本都包了起来。包完的书本是真好看啊,因为刚上小学,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就只能让姐姐帮忙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与班级了。哎呀,这本书上面写的是自己的名字呢,好开心呀~

开学之后在学校里认识了很多的小朋友,他们每天中午在吃完妈妈给送的爱心午餐后都会快快乐乐的跑到同学家里玩耍。同学家里面就在学校的对面,而且他的家里还是之前的老学校呢!里面还有上学用的黑板,粉笔之类的,黑板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可以简单挂上去的黑板,黑板是由木板做成的,还是最早期的用黑色涂料涂抹在木板上,以保护木板不被侵蚀。我们每天都会在教室里面捡一些老师用不到的,已经变得很短很短了,我们便拿去他们家,在他们家的黑板上涂涂写写,那时候的我们虽然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可是,那时的我们是真的很开心啊!

到了上小学的第二年,因为家里人每天接送孩子人比较多,村里有人就提议可以找一个车可以把小朋友都送去学校,这样就可以省下来时间,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当天晚上。因为村里的小朋友大大小小的都已经开始上小学了,村里的邻居就找来了小女孩的家。打算来问问,要不要一起找人花钱把一群小孩子一起带去学校,正好有人接送,家里大人还能省省心。我记得当时商量好的是,一个孩子40块钱一个月,每天让她(对,没错,就是她)每天接送自己孩子的时候,一块给接送了。我记得当时因为他们家是第一个有面包车的人家,然后就找的他们家给开车接送,每天天还没亮(大概五点多的时候),他们家里人刚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到了,到了他们家,我们就直奔车上去坐着,他们家里也会打开电视机,播放着《葫芦兄弟》,这时候,是不是所有人的脑海中都想起了它的主题曲《葫芦娃》吧?是不是大家嘴里都会念叨着一句:爷爷,爷爷,快还我爷爷呀!嘻嘻(*/∇\*)

周而复始,不知道是哪一天开始,学校开始组织包公交车接送孩子,从那之后,我们就没再去了,都是直接在学校里面等车,放学之后公交车先要把别的村,不同路的学生送回家,把他们送回家的时光,就是我们在学校里玩耍的时光,学校里给弄来了一批体育器材,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两根绳子。需要借助那两根绳子爬上去,可是,怎么都爬不上去。当看到别人爬上去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眼里都在冒着光,现在俗称星星眼。

这一年,我叔叔(爸爸的一个奶奶的兄弟)家想要开了一个包子铺,正愁着怎么开呢,就来到我们商量一下,我爸就突然说,反正都得中午给送饭,要不然你直接到学校门口去卖得了,学生还多。你就直接把我们家的孩子的饭给包了,一天两块钱的包子,一碗粥,我一个月给你结一次账,你看怎么样?叔叔家一想,也是可以的,反正中午都是要给孩子送饭的,就把这件事给答应了下来。从那之后,我每天中午放学就直接跑到叔叔婶子的车子旁边,他们就会递给我一份包子,还有用袋子装着的一碗粥。如果有人会好奇,用袋子怎么喝啊?事实上,我们有的时候都是把袋子的口子剪开,直接喝的,有的时候会把袋子系口解开后放到保温杯的盖子上,然后再喝。

那个时候的保温杯也是刚开始流行。当时是因为我们邻居家的孩子也要上小学了,他们家的孩子比我小三岁,冬天喝水的时候没有热水喝,在家里带的水到学校就冷了,他们家就打算给孩子买一个保温杯,可后来一想,我们家也是有学生的,就到了我们家来问是不是也要一起给带上?一个保温杯已经给问好了价钱,50块钱。当时的零几年的50块钱也很是算值钱了。我爸妈也没犹豫,就直接给答应了下来。那就是那时候开始,我才开始用起了保温杯。后来我叔叔买了一个保温杯,就像是一个保温壶一样大,还问我要不要给我换?我肯定是不换的啊,我又不傻。我叔叔还来了一句:我也是50块钱买的。那又怎么样?就是不换,我刚才都偷听到了,他的保温杯一点也不好,保温的效果一点也不好。我的保温效果可好了呢!到晚上回家,保温杯里面的水还是热的呢。可好可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