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狐山下有一村,说是一村实则聚集人口之多早已超脱一镇。
镇上南来北往人数众多,而最为出名便是此地立有一狐祠,乃是此地得道一狐妖曾于地龙翻身之际庇佑此地,后受此地统辖镇魔司念感狐妖之功德,特立此一祠堂受众生之香火。
而此刻不知为何,此地南来北往之人众多远超寻常。
且来往之人多是道士与和尚,亦或者腰藏宝剑的侠客。
“师兄,此地为何.........”李易带着迟疑的神情打量着四周行色匆匆之人,多是装扮怪异者亦或者道士居多和尚居少。
弯弯道人眯着眼,用仅剩的独臂提溜起酒壶浅酌一口,随即二指夹起一块桃花糕扔到嘴里。
“容老道我想想,想必是十年一场的桃花宴便要开了。”
李易面带着疑惑,作为一个外来人哪里知道什么十年一场的桃花宴,自然不懂得其中缘由。
弯弯道人见此也不打什么哑谜,细细说道起来。
原来,此地立有一祠,祠中立有一金身,却是个得道的狐妖受了束封,号曰桃花夫人。
自桃花祠建立之日起,便十年一场约定为桃花宴,而这桃花宴则是有三奇。
一奇乃是这桃花夫人手中的仙酿,名为桃花酿,酒香飘十里,引得无数饕餮食客闻风而来。
二奇便是此次宴会之上,多为修道之人,便引此桃花宴用以为修行之人的互市,多为宝单、神药、宝器、甚至极为稀有少见的上古卷轴不一而是。
三奇便是这桃花夫人每年便会钦定一人成为其入幕之宾,而这百来载岁月之中,能成为其入幕之宾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但是也阻挡不了无数人趋之若鹜。
说到此处,弯弯道人顿了顿,眼中浮现一抹怀念,当年恰如那一批人,也是如此聚在一起,而他也是这百来岁月之中唯一几个成为入幕之宾的人。
李易见弯弯道人如此哪里不会明白,只得心中一叹。
自那日弯弯道人废了浩然子修为之后,虽寻常之人看不出,但李易随弯弯道人一路,哪里不会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是那日,弯弯道人似乎是带着哀求一样询问李易,问他见过真龙没有。
李易见此也不再掩藏,就如他其实早就知道弯弯道人知晓自身的部分秘密,只不过一直未曾提及,两者一直心照不宣。
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
其声如戛铜盘。
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
是故,潜龙在渊,飞龙在天。
这便是李易对弯弯道人所言。
其实李易心中一番思索,哪里不会知道这便是弯弯道人故意留给浩然子的一条活路,只不过诸多造化在其人,不在其神。
弯弯道人不知是想到了什么,拿出一张玉符抛给李易。
李易接过玉符,细细打量起来,只见入手一阵莹润,正雕野狐戏游满山桃花,负刻一个古朴的“胡”字。
“师兄,此玉符是......”
轻抿一口酒,琼液入喉,一团酒气瞬间浮现在弯弯道人的脸上。
只见其眯着眼轻轻叩击着桌木随即道:“这便是桃花宴的邀请令牌,老道说是半路捡来的,不知师弟你信也不信?”
李易面带古怪之色道:“师兄,你曾梦中心心念叨的‘胸怀宽广’的胡三娘,不会......便是这桃花夫人吧。”
谁知弯弯道人方才饮下一口酒,随即喷了出来,好在李易躲闪及时未曾中招。
“咳咳,师弟休要胡说,我对胡三......,咳咳,桃花夫人乃是心怀崇敬之情。”
弯弯道人正色肃然说道,而不知为何一抹极其诡异的气机始终萦绕着李易与弯弯道人!
李易大骇,而弯弯道人立刻示意其休要轻举妄动。
待到弯弯道人话音刚落,一声女子冷哼声一晃而过。
二人犹如木雕般呆坐许久,待到那股极为诡异的气机随着冷哼声消失的荡然无存之后,弯弯道人方才长舒一口气。
“师弟啊,你这嘴以后......”
李易只得讪笑一声,心中暗自嘀咕:“这桃花夫人怎就喜欢偷闻他人谈话呢,实在气量小。”
“小子,老娘气量小不小不知道,这手段倒是挺多的!”
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李易无比惊悚,一道清冷女声骤然自其心中响起。
一时间李易冷汗直冒,而端坐李易对面的弯弯道人其此神情哪会不知晓是何情况只得轻叹一声道:
“师弟,他心通之法啊,休要暗自瞎想,这位桃花夫人可不是简单之辈。”
一时间李易眼观鼻,鼻观心,不敢有丝毫瞎想。
而弯弯道人老老神在,一口接着一口独酌起来不知想着什么。
恰若此刻,一道骚动却是吸引两人注意。
只见那人群之中一阵骚动,约莫五六垂髫孩童的身形自人群之中缓缓出现。
叫人诡异的是,明明是孩童大小却长着一张极为诡异的脸。
大小眼,目距极近,满头扎着小辫子,最叫人极为不解的是那人明明满脸稚嫩,却留着一撇小胡子。
身披红肚兜,上有金丝穿引为一幅金莲画,腰缠一皂色灯笼短裤。
若是如此也只是叫人只觉奇特。
而那小童子却是坐下乃是一上身赤裸的粗壮大汉,赤身青黑之上刻着无数诡异的赤红铭文。
那粗壮的脖颈之上却是平白空无一物!
在那无头大汉身侧两旁,又立有一老翁一老妇,只是那苍颜白头之上却戴着一副红铜面具,身披血红的衣袍,叫人只觉得胆寒。
弯弯道人眯着眼,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道:
“上古赶尸之道,不是早就断绝了?”
此刻,那童子不知是看到了什么,大小眼一亮,随即一拍身下那无头大汉笑道:
“大哥,我好像看到我二哥了!”
而那童子所看的方向 ,正是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