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此时河南百废待兴,微臣觉得此处正合适做科研工业之起点。”张中正轻飘飘的落在沈云卿的肩膀上。
穿越而来三四个月,自从展现出自己还算有点用处之后,朱元璋便每日派人给张中正的牌位上香点烛。
经过三个月的香火洗礼,昨天终于感觉到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便是,张中正现在能够操控自己让谁看见,让谁看不见。同时也可以控制自身随意变大变小。穿越实体也变得更加方便。
怎么说呢,张中正对自己的变化可以说是,没那么满意。
吃了三个月香火,一点像人的变化都没有,反而更像是鬼怪了。
最主要的是,自己竟然还被地图禁锢着,还是不能离开地图一米远。
张中正也只能在心底安慰自己,可能是香火不够,等以后慢慢成长吧。
此时张中正变成了一个手偶大小的透明小人,坐在沈云卿的肩膀上。
神情清冷的少女带着一个可爱的小幽灵,这画面要是出现在二次元,绝对是一个爆款设定。
可惜这里不是二次元,这里是落后的大明。
朱标看着张中正懒惰的样子,明明能飞,还偏偏要坐在沈云卿的肩膀上,不由得叹息一声“你不是会飞吗,为什么要沈云卿带着你?”
张中正摆了摆手“谁愿意待在你们这群糙汉子怀里,我决定了,以后小沈就是我专属持卷人。”
看着张中正不要脸的样子,朱标无语的瞥了张中正一眼,随后看着城外这些井然有序的百姓想了想开口说道“唉,孤也想。可是没钱啊。”
“一听你说这个什么工业什么科研,孤便知道肯定是费钱。可是如今大明一年才多少税收,怎么支撑的起你的消耗?”
张中正冷哼一声“大明国库空的和你兜一样,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大笔的商税在那不收,就割农民韭菜。”
“说什么禁海是为了保护沿海百姓,说的好像百姓不出海倭寇就不来了一样。”
朱标听见张中正的小声抱怨,赶忙轻咳一声给张中正打掩护“这,父皇有自己的考量吧,我们做臣子的,怎么能随意揣测。”说完,朱标还装作不经意的瞥了一眼沈云卿。
这个锦衣卫出身唯一有官职的小姑娘,保不齐就是陛下安插在张中正身边的眼线,也不知道张中正是不是色中饿鬼,见了美女就迷了心智,怎么什么话都往外说。
突然,朱标看见张中正对他眨了眨眼,朱标心底一想,便明白了一些张中正这么做的用意。
反正只要地图不被毁掉,他张中正也死不了。而只要地图还把握在朱家手中,那张中正也跑不掉。
而且张中正还是后世穿越而来的灵魂,除了香火和祭奠,张中正也享受不到别的什么。可以说是没有比张中正更加忠心更加容易操控的人。
既然如此,张中正倒是可以放纵一些,否则一直表现出儒弱的形象,就算以后有什么好的建议,朱元璋很可能也会因为不懂其中深意而错过。
如果让自己的形象更加饱满一些,那张中正倒是在未来提出某些意见时可以更加轻松的被采纳。
张中正无聊的用双手拄着下巴,看向这群百姓,突然想到建国初期时的国企工厂。
“殿下!微臣突然有个好主意。”
“您说这大明没钱往无底洞中砸,那不如这样,建设国企工厂如何?”
“微臣这有个好东西,可以节约人力,无论是织布、锻造还是用来运输,可都是好东西。”
“只要这个神器研究出来,大明国库便会年年翻倍,年年上涨,到时候大明便再也不怕缺钱了。”
朱标一听张中正这么说,有些疑惑的问道“张师有何好想法?”
张中正轻咳一声,将内心的想法娓娓道来“建立国企工厂是第二步,第一步便是研制蒸汽机。”
“蒸汽机说白了就是利用烧水时蒸汽将壶盖顶开的力量来驱动机械,我大明人杰地灵,民间不知道有多少奇人异士,研究一个蒸汽机想来并不困难。”
“蒸汽机只要研制成功,利用机械传动的原理,我们便可以将其安装在马车之前替代骏马,如此一来便有了不消耗粮食就能运送物资的神器,马匹也能省下来留给前线。”
“而在民用上,我们还可以利用蒸汽机辅助绣娘织布,要知道我大明的丝绸在外域可是稀世珍宝,我们只要将这些布匹全都卖到国外,银子香料和粮食,那再也不会缺了。”
“这国企工厂的利润可是全部属于国家,咱们也不用再苦哈哈的从农民头上收那点可有可无的税。”
“若是到了后期,等大明真的富裕起来,咱们甚至可以取消农民的税,反给农民补贴。陛下不是怕谷贱伤农吗,到时候国家直接补贴,百姓吃便宜饭,陛下也不用怕农民赚不到钱。”
“若是再想的宏大一些,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蒸汽车的路修建到蒙元的地盘?蒙元不是靠天吃饭,又因为血债累累不敢入我华夏吗?”
“我们直接将路建设到大漠深处,要么他们带入华夏,被我们汉族融合。要么我们汉人迁移到蒙元,融合他们蒙元。”
“既兵不血刃,又能解决万世匈奴之威,岂不美哉!”
朱标只觉得越听越离谱,将路修到蒙元,就像融合边陲少数民族一样融合蒙元?怎么想怎么觉得离谱。
不过张中正就是这样,没事就会蹦出一些奇思妙想。反正拍板的是朱标和朱元璋,也没必要打压张中正的想法。
随意的点了点头,朱标一指开封城北边的大空地“那就在这实验吧,张师觉得最开始研究什么比较好?”
张中正见朱标被自己说动,立刻露出满意的微笑“咳,微臣觉得直接两面开花,能被蒸汽机带动的纺织机和蒸汽机一起研究。殿下觉得如何?”
朱标敷衍的点了点头“那就听爱卿的。”
千年以后,当历史都沉入黄土之下,唯有迈出第一步的地区,最能被后人铭记。
而改变大明国运,让大明绵延千年的那只小小蝴蝶,第一次在河南扇动了它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