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把每个拳都走了几遍,太阳也出来了,气温也随着升了起来。刘大夫已经练完,收了功。过来闲聊了几句,刘大夫还要回去开医馆,便先行离开了。

没人的时候舅舅才会和李凡喂招,舅舅走到李凡面前,左手一探,李凡起右手上捧应招,像这种虚招你如果不应他就会变成实招抓向你面门,你如果发力,他就是虚招,你发力招势用的太老,他二手过来的时候你就来不及变化,所以许多时候起手应招都是亳不着力,接触上的一瞬间才发力,遇敌好似火烧身,就是说的这种一触即发的惊炸力。

舅舅左手一晃便上右步,右手一个拦斩捶就砸了下来,李凡本能的不退反进,起手炮拳束身进步上架接住了这一拳,因为炮拳是束身进步,打的是起劲,舅舅的拦暂捶虽然力沉却也斩不下来了,舅舅左步向左一闪,身子右拧蹲身,右手上架护头,左拳就是一个撑补捶直捅李凡胸口,李凡炮拳上架一触即变,展身一个江水拍岸势,正碰上舅舅的当胸一捶,以横破直就砸开了这一捶。紧接着顺势一个丹点进了身,要换了一般人,这一点又顺又快,很难躲得过,可舅舅对他的变化了如指掌,只见舅舅左脚借力撤步,收脚落地一震,身子顺势左转,右脚提膝护下盘,右手从右侧向左下一划,身子一侧让开了李凡的丹点手,左手上划合于胸前,这就成了一个燕形,两人身子就贴在了一起。此时舅舅的右臂顶住了李凡的左臂,侧身让开了丹点,左手就顶在李凡的咽喉上,右膝顶在了李凡胯上。舅舅也没有再出展身势,李凡的变化和退路都已经被封死了,也没有了抵抗的必要,二人便收了手。

说起来一大堆,实际上动手只是一瞬间的事。舅舅开始用的是红拳的拦斩捶和撑补捶,后面变化的是十大形里的燕形。两人收了功,便推上车子往回走,边走边聊着,舅舅说“你这次胜了胡成有两个因素,一是胡成轻敌没有把你放在心上,着了你的道。胡成没有想到你看着年轻打法却犀利,走的是入身抢膛的贴身短打,被你打了个措手不及。第二点,是因为你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放胆上,这一点是最难得的,拳谱上讲,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这个胆是对敌的第一要素。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就讲,对敌若无胆向先,空俱眼明手快。这次对敌的经验对你要好好总结一下,平时要多逐磨,不仅要吸收拳法上的对敌经验,更要体会拳法之外的东西。你这一次能战胜胡成有很大的侥幸成分。运气不是每次都有的,以后对敌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往里钻,一旦下定决心动手,就要不遗余力,所谓狮子搏兔亦尽全力!不动手则已,一旦动手就要做到一击必杀。”舅舅接着说“这个拳太凶险,容易惹祸,后面我再教你几招不这么凶险的打法,或者你和你虎叔学几招擒拿,擒拿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太简单了,一讲就会了”。李凡嗯嗯的答应着。

李凡和舅舅边走边聊,推着车子来到大路上,二人便骑着车子往回走。回到家简单的洗漱之后,便准备吃早饭,家里也没有做早饭,二人便出去吃。

舅舅开车来到了杜家面皮店,汉中最出名的小吃就是面皮了,汉中人吃面皮就跟兰州人早上吃牛肉面,河南人早上喝胡辣汤,武汉人吃热干面一样平常。汉中的面皮是用米泡了磨成浆蒸的。而李凡的妈妈在河北那边的面皮用的是面粉,揉成面再洗了面筋,然后用面浆蒸出来的。主味儿用的是调料水和芝麻酱,味道和汉中面皮有很大的区别。汉中这边的面皮,味道都在油辣子里,分冷热两吃。有奇人做过一篇《汉中热面皮赋》说:“观其形如十五圆月,察其色似玉兔之袍。本与豆芽为侣,偶与黄瓜相好;油辣子当先锋,蒜茸不可缺少。软软乎上筷只觉顺从,柔柔乎入口才知劲道。遇稀饭而亲密,配菜豆腐而逍遥。达官富豪于你尚嫌粗糙,工薪百姓于你却为至交。”此基本道出汉中热面皮的真味。

杜家面皮是古城县面皮做得比较出名的一家,味道也不错。再就是上元观镇的付家面皮也很不错,只是有点远。汉中的面皮是100家店有100种风味,说不上谁家的好,谁家的不好!这会儿吃饭的人已经不少,二人找地方坐下,要了两碗热面皮,两碗菜豆腐,两个鸡蛋,早餐吃这些也就差不多了。菜豆腐用浆水点出来的才好吃,现在很多商家为了图省事,用卤水点豆腐,不用浆水点了,卤水点出来的豆腐浆有点苦涩,而用浆水点出来的豆腐浆喝到嘴里,有股甜甜的感觉。菜豆腐本身没有什么味道,很多人真接吃,吃不惯。李凡喜欢先把面皮吃掉,然后把豆腐块夹到面皮碗里,蘸上面皮水水吃,这样就有了味道,这个吃法也是跟舅舅学的,吃完了喝口浆,胃里也挺舒服。

二人吃完饭付了钱。这时店里有两个熟人在那里争着付钱呢,这也是汉中面皮的一个特色,吃面皮遇上熟人,付账的一般都会把熟人的饭钱也付了。争着付钱的,都不是特别熟的,特别熟的推辞一下就都接受了,下次再请别人就是了。

舅舅和李凡到超市买了一些东西,准备回老家去看姥姥和姥爷,又去市场割了几斤排骨,买了一些香蕉和西瓜,又来到一家烤鸭店,切了一只烤鸭,又将店主切下来的一包鸭屁股要了过来。俩人开车一路向北而行,很快便到了秦岭脚下,靠近秦岭脚下,地形便开始成了丘陵地形,相对高度不足200米高的土坡形成一道道山梁,很多自然村就坐落在这些山梁的湾湾里,然后就以最早住户的姓命名,叫什么张湾、李湾、高家湾、王家湾什么的,还有叫什么坡,什么窑,什么营,什么堡的,都是以姓加地形特点为村名,但还是叫什么湾的最多。再往北就进入秦岭山里了,古城县入北山的山口叫升仙口,湑水河便是从这里流出秦岭的,升仙村就在这山口边上。升仙村的蜜柑非常出名,许多出口到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地,这里是柑橘最靠北的产地,所产柑橘甜酸兼具,味道要比南方产的柑橘更加浓厚,南方柑橘只有甜味,少了一份酸爽,相对比味就比较淡。再往北柑橘就变味了,称为桎。

升仙村相传由唐公房在此升仙得道而得名,梁·陶弘景《真诰》载:唐公房在仙班为保命四丞之一,主生死。东汉《仙人唐公房碑》云:君字公房,古城人。耆老相传,王莽居摄二年,为郡吏,遇真人,进以美瓜,又从而礼敬之。真人乃与君神药,日:“服药之后,当移意万里,知鸟兽言语。”是时府在西成,去家七百馀里,休谒往来,转景即至。鼠啮被具,君乃画地为狱,召鼠诛之,视其腹中,果有被具。府君欲从学道,君不应,府君怒,欲收公房妻子。公房呼其师,其师以药饮公房妻子,并涂屋柱,饮牛马六畜。须臾大风起,举家飞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便出自这里。

山上建有升仙台景点,再往上就是唐仙观,再往上就是王卯寨,王卯寨是解放以前土匪盘据的地方,山后面就是深北沟,沟里出奇石。桔园镇里每年会举办柑橘节,很是热闹。李凡的舅爷家便在这不远处的刘家营村。李凡的姥爷住在此往西南3公里左右的石湾村,石湾村成于明末年间,是当年湖广填川时迁来的。祖藉在湖北孝感。这个村子西边有个冲虚观,明末年间。有个道士叫张真明,筹资修建了冲虚观,完工后有石姓工匠兄弟二人落于此观东边山湾处,名石湾村。冲虚观毁于文革时期,后改成中学,小学,现在已经废弃了。观里原来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冲虚观的落成和石湾村的由来。后来学校撤消后,那块碑也下落不明了。

李凡和舅舅来到姥爷家时九点多了,太阳也升起来了,村里树多,沟边房前都种的各种树,到处都是知了的叫声。家里的黄狗阿黄老远就开始叫了,舅舅说阿黄已经记下他车上发动机的声音了,换个车来阿黄就不叫。姥姥正在家里做饭。见阿黄不停的叫,知道来人了就出门来看,果然一会儿舅舅的车就到了院子里。

舅舅将车停在核桃树下的树荫处。姥姥见李凡也来了便招呼了舅舅一声,然后就拉着李凡的手问长问短问东问西的,问家里情况怎么样,问妈妈的身体好不好,问店里的生意怎么样,问妹妹长得多高了…,妈妈刚见到他回家时也是这样拉着他问东问西的…。果然这世上父母最放不下的就是儿女。

姥爷大清早便到地里去了,现在还没有回来,这里的农村都是一清早便上地里干活,到十点多太阳升高天热起来的时候便回来吃早饭。中午两三点的时候再吃下午饭,吃完饭凉快点了再去地里干活,一直到太阳下山。晚上要么不吃。要么随便对付一口。

舅舅打开车门把车上的东西往下拿。阿黄就一直围着他不停的转,上窜下跳的高兴的不得了,舅舅拿出那一包鸭屁股丢给阿黄,狗东西便叼起来躲进狗窝享用去了。阿黄是姥爷养的一只广西土猎,正宗的中华田园犬,姥爷养狗主要是看门,平时撵撵猫,赶赶黄鼠狼什么的,因为姥爷还养了一群鸽子,就怕猫和黄鼠狼。姥爷总说他培养的鸽都是信鸽,有几只好的,能价值好几万呢。听到这话时姥姥总是会撇着嘴说,值钱也没见你拿去卖,养这么多有啥用,到处拉的都是,脏死了!哪天我找人来一窝子全给你卖了。这时姥爷就会说,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啥也不懂。姥姥正拉着李凡说话呢,姥爷就扛着锄头,挎着一个大笼(一种竹子编的装东西的农具,类似于大篮子)回来了,笼子里装着一些黄瓜西红柿,底下是一大笼的豇豆。离县城比较远的农村都是把豇豆用开水烫过之后,晾在太阳底下晒成干豇豆来卖,也有小贩专门收鲜豇豆,然后再晒成干豇豆去卖的。

老爷见他们两人回来了自然也很高兴,放下手里的东西,问他们吃饭了没,饿不饿?拿了几根黄瓜让他们去洗洗吃,自己种的黄瓜没有打药,洗一下就能吃,很是鲜甜爽口。李凡咬着黄瓜说,我们早饭在城里吃了的。老爷就说“吃了的现在也该饿了嘛,这都啥时候了?”

姥爷说完也是问李凡,家里的情况怎么样?妈妈怎么样?店里生意怎么样?妹妹怎么样?……李凡便又把家里的情况说了一遍,一切都好,听说妈妈今年要带着妹妹回来过年,到时李凡放假了也会回来,姥爷就很高兴,让姥姥张罗着开饭。今天做的是洋芋蒸饭,腌的黄瓜,还有一个凉拌茄子,一个浆水炒豆芽,舅舅也拿出买的烤鸭,又盛一小盆蒸饭汤来。李凡很喜欢用蒸饭汤泡着洋芋蒸饭吃,感觉就是没有菜李凡也能吃两大碗,因为洋芋是炒过的,本身有味儿。

姥姥和姥爷不停的招呼李凡,给他往碗里夹烤鸭,让他多吃点。李凡就说自己爱吃腌黄瓜和茄子,说自己家种的黄瓜好吃,把烤鸭又夹给了姥姥和姥爷。李凡又吃了两碗洋芋蒸饭。感觉肚子饱饱的,平时吃饭的时候都是比较节制的,只吃个八分饱,今天有点吃多了。李凡觉得姥姥做的洋芋蒸饭特别好吃,尤其是焦黄的锅巴,泡上蒸饭汤,越吃越香。家里做饭给阿黄也是做上的,农村里都是主人吃什么狗跟着吃什么,这下阿黄的饭都吃没有了,不过有鸭骨头吃,阿黄也挺高兴。吃完饭姥姥收拾了桌子,舅舅和李凡便打算走,听说了李凡要回去查成绩填志愿,姥爷也没有挽留。绐他们装了一些花生核桃,又装了一些黄瓜和茄子。两人便开车往回走了。

村口路上遇见村里的人,舅舅便停下来打招呼、发烟,说李凡考上大学了,要回去报志愿。大家也说些夸赞和恭喜的话,李凡也舅舅姨姨的打着招呼。到了县城里正是中午十二点多,下班时间路上人也多,外面的太阳看着都热。停下车一出来更觉得热浪扑面,还是农村里凉快。两人将车停在路边一个荫凉处,拿上东西便往家里走,到楼下刚好碰到了王虎,王虎和李凡也认识,还教过李凡巴西柔术和擒拿,不过李凡对那些不怎么感兴趣,学了裸绞,十字固,木村锁和断头台几个经典用法,擒拿也只记了几个动作,其他的也没过多研究。王虎见了他们赶紧上前来说“伍哥,我刚打算给你打电话呢!凡凡是啥时候回来的?”李凡说“昨天晚上刚回来”王虎道“我差点忘了,昨天绐你舅舅打电话,说去接你了。”舅舅说“啥事把你搞得日急慌忙的。”王虎说道“咱们找个地方先吃饭,边吃边聊”。舅舅便说道“我们刚吃完饭才回来的,你去吃吧!吃完了你过来,咱们在家里聊”。王虎见拗不过舅舅,便在跟前一个面馆点了碗凉面。

舅舅和李凡刚到屋没几分钟。王虎便来敲门了,李凡开了门,让进王虎。舅舅才洗完脸出来,说道“你个二球,吃饭往肚子里倒呢?吃快了对胃不好”。王虎说道“就一碗凉面而已,一分钟搞定”。李凡便去烧水泡茶,王虎坐下便嘱咐舅舅和李凡保密,然后便把前天发生的一个特大凶杀案案情讲了一遍,然后拿出手机把现场的一些照片翻了出来让舅舅看,舅舅看完,低头思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