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演员这么多,莉莉·柯林斯并不出名,索菲亚也不在意。

毕竟这段时间来往庄园的女人,多少都是有些名气的。

基本上都是出演大作的花瓶。

像是那种独立电影圈的女演员,李维似乎都不怎么看得上。

莉莉·柯林斯,多少介于这两者之间。

她没有参与过什么商业电影,独立电影也很少。

但是,李维却知道她,因为她很有名。

当然,之所以认识,是因为前世看了那个叫《艾米丽在巴黎》的美剧。

虽然大家都吐槽,剧里面的巴黎非常假,一点也不巴黎。

但是莉莉·柯林斯的美貌被人记住了。

其他方面不谈,但她有着一张非常古典美的脸。

从很多角度来看,她非常像现代的奥黛丽·赫本。

抛开奥黛丽·赫本的人品不谈,至少她的美貌让很多人喜欢。

以前李维对女明星还有滤镜,但是在接触好莱坞之后,滤镜自然是碎了一地。

奥黛丽·赫本的传言也听了很多。

奥黛丽·赫本或许是好莱坞最开始打造人设的那一批女星。

而且还是非常成功的那种,让后世人都以为她非常‘完美’。

以至于现在还有女明星学她打造人设。

可惜,现在这种人设不讨喜了。

像安妮·海瑟薇、娜塔莉·波特曼,打造这种人设反而让人觉得做作。

时代毕竟不一样了。

既然知道这是人设了,那抛开人设,才是真正的本人。

李维也因此知道,奥黛丽·赫本和其他女星没什么区别。

一样的混乱,一样的会玩。

但是,人就是长得美啊!

不得不说,就算是知道好莱坞是个什么样。

但人就是会对遥远的东西产生美感,天然就带着滤镜。

就比如奥黛丽·赫本,李维多少有点遗憾。

毕竟人上个世纪就没了。

还有的诸如玛丽莲·梦露,她真的比现代的女星要漂亮吗?

李维觉得也不见得。

只是现在的金发碧眼的大白妞少了,明星都不会选择以这样的风格出道了。

因为在西方,女人的金发其实是一种隐形歧视。

一般金发的女人被认为无脑、蠢妞。

这自然是一种刻板印象,但是却深入人心。

以至于人们看到金发白女,就觉得她是傻白甜……

这是上个世纪的一种特别喜好,当时的金发女郎特别多。

就像是玛丽莲·梦露的一句经典台词。

“我也可以很聪明,但是男人们不喜欢我这样!”

男人,都喜欢傻一点的女人,没那么精明。

话说回来,不论是奥黛丽·赫本还是玛丽莲·梦露,李维都没有机会一亲芳泽了。

这是上个世纪的人,不管多么美貌,都留在了那些黑白照片里。

当然,或许看到本人,他说不定会崩坏。

因为当时的照片是黑白的,拍照没有这么清晰,即使女星脸上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拍不出来。

比如毛孔粗大这种……

所以,她们的照片看起来才会这么美。

朦胧美。

真要看到了,呵呵。

滤镜就碎了。

李维也不是完全没机会,说不定召唤门能够召唤呢?

毕竟召唤门连接的就是诸天万界。

那召唤一个《罗马假日》里的奥黛丽·赫本没问题吧。

当年李维就是看了《罗马假日》,结果被奥黛丽·赫本迷得不行。

那真是她的巅峰时刻,不论是电影还是本人。

真就像落入凡间的天使一般。

但可惜,仔细想想就知道。

一个落魄的比利时贵族后裔,历经战乱来到好莱坞,不付出代价怎么成为明星?

还好,现在没有奥黛丽·赫本,但是有一个被誉为‘小赫本’的莉莉·柯林斯。

李维回过神问道:“莉莉·柯林斯,为什么对我专访?”

女管家索菲亚说道:“她认为老板你是杰出青年企业家。”

“噗!”

李维摇了摇头,开口道:“那就跟她约一下时间吧。”

实际上,作为演员的莉莉·柯林斯并不火。

但谁叫她在《艾米丽在巴黎》中给李维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说起来,莉莉·柯林斯和奥黛丽·赫本一样,都属于‘英裔’。

虽然莉莉·柯林斯是在美利坚出生,但她有着日不落、美利坚和德意志的三国血统,属于混血。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长大后的她才会有一点赫本风采。

实际上,莉莉·柯林斯最初的志向是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但或许是她太过美貌,十八岁那年受到香奈儿邀请前往巴黎参加了名媛舞会,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模特。

并且还获得了“新晋红毯记者奖”。

但都抵不过演员梦啊。

谁不想当明星呢?

莉莉·柯林斯在知道自已约上了李维之后,也是感到兴奋。

她只是尝试一下,但是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实际上,李维的名声也在好莱坞逐渐流传了出去。

不知道是谁流传的,反正现在好莱坞都知道,李维在那方面很厉害。

而且,业内人都知道,好莱坞很多人都喜欢‘集邮’。

甚至还有女明星反向集邮呢。

莉莉·柯林斯正是听到了这个风声,因此想要认识这个大佬。

当然,专访也是真的。

她和好莱坞其他人一样都很好奇,李维是怎么崛起得如此迅速的。

至于会不会发生什么其他的,她还没想好,只会顺其自然。

只是脱衣服而已,对于好莱坞女星来说算不得什么。

如果没有什么背景,基本上都要一路脱上去。

李维之前在华纳制片厂,就听闻有的女演员试镜很大胆。

特别是文艺电影的圈子。

李维还是得点名这个圈子,混乱超出想象。

比如大名鼎鼎的‘红沙发’,就是文艺电影的圈子弄出来的,代表人物是哈维·韦恩斯坦。

因为所谓的艺术电影投资低,成本少,就算是不赚钱也不心疼,所以可以用来霍霍女演员。

他们要求女演员试镜,一般都坐在大红的沙发上,然后引诱女演员做出什么事情来。

这就是所谓的‘红沙发’。

也就是潜规则的意思。

商业电影自然也有,但是却在规则范围内,不会因为上了某个女演员,就把角色给她,这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