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被遗忘的角落(终章 )
“中则,你瘦了很多,是伯伯来迟了。”程咬金心疼地看向崔浩。
“从安市城一路杀过来,陛下和伯伯们肯定也没有好好休息,我这点不算什么,如今我的任务完成了,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崔浩语气轻松道:“后面我可就什么也不管了啊,先睡个三天三夜。”
“中则,还好你平安无事,否则我真无颜见长乐了。”长孙无忌感慨道。
崔浩想到长乐,神色愧疚道:“让叔伯们担心了。”
“不说这些了,平安就好!”尉迟敬德拍着崔浩的肩膀道:“正说明天助大唐!”
“哈哈哈……对!天助大唐!”
随着夜色降临,覆灭高丽也正式拉起了帷幕。
自李世民入主平壤,唐军四处清扫高丽残余势力,在周边部族的协战下,高丽如同丧家之犬,再无反抗之力。
没多久,便抓住了高丽王和渊盖苏文,高丽各城也尽皆纳入大唐辖属,特设安东都护府。
周边百济,新罗等部族纷纷对大唐俯首帖耳,不敢有半分不敬。
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再一次威震辽东。
征高丽之战,大捷!
平壤城墙之上。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出云层。
李世民孑然而立,眺望远方,有一种高处不胜寒之感。
“恭喜陛下,如今高丽已平,陛下心愿得偿。”崔浩落后半个身位道。
李世民感慨道:“朕这一生,征战无数,总算为大唐打下一片基业。”
“陛下英明神武,四海咸服,无人再敢与大唐争锋。”崔浩笑道。
李世民脸上也露出笑容:“中则,这次多亏了你,如果不是你力谏奇袭平壤,恐怕朕就要止步安市城了。”
崔浩神色谦逊:“陛下不怪臣莽撞就好。”
李世民拍了拍崔浩的肩膀,满意道:“等回长安,朕就封你为安国公。”
“臣谢陛下隆恩。”崔浩拱手道。
长安城。
八百里加急传来了一封战报。
“陛下大胜高丽,收复故土,不日将班师回朝!”
朝野上下一片欢欣。
这一去数月,眼见天气即将冷下来,朝中众臣都十分关注辽东的战局。
如今捷报传来,大局已定,悬着的心也终于都放松下来。
李承乾在东宫听得消息,急忙召见了送信之人,详问了辽东的情况,一直以来的忧虑骤然消散,笑若春风:“赏!”
随即大步走出殿外,目光望向辽东方向,心中波澜起伏,激动不已,喃喃道:
“父皇,中则,我等你们平安回来。”
月余后。
李世民的圣驾终于穿过重重城池,抵达了长安城外。
城门处已然乌压压地站满了人,李承乾在最前方,翘首以待。
“恭贺父皇大胜还朝,父皇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高呼。
城内百姓也早早地挤在了道路两旁,跪迎欢呼。
李世民面带笑容,接受着臣民的拜服,身为一国之君,只有足够的强大,才能让天下太平,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他自认为是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如今的大唐不再是刚刚建立的时候了,过往的劲敌都已被他一个个消灭,大唐的版图也几乎扩张到了极限,他李世民三个字威名远播,无人不惧,无人不敬。
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李渊。
目光微动:“如果父皇你还在,应该满意了吧……”
车驾缓缓驶入皇宫。
百姓的欢呼声渐渐退去,周围安静了下来。
君臣进入太极殿。
李世民大马金刀地坐在龙椅之上。
“臣等拜见陛下,恭祝陛下大胜高丽,扬大唐国威!”群臣再次高声道。
“众卿免礼!朕征高丽归来,当论功行赏……”
崔家庄。
崔浩快马疾驰,归心似箭。
当他再一次看到熟悉的崔府,看到日思夜想的人,顿时眼眶微红。
“长乐!”
崔浩飞身下马,三两步冲到长乐面前,将长乐一把拥入怀中,紧紧地抱着。
“我回来了!”
长乐眼中泛泪,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却哽在喉中,不知从何说起。
“中则……”
一旁吴明等人也都是喜极而泣,纷纷施礼道:“贺喜侯爷大胜归来!”
“父亲,还有我们呢!”几个小不点都眼巴巴地看着崔浩。
崔浩轻轻松开怀抱,捏了捏几个孩子的小脸,满是幸福的笑容,随即目光看向众人:
“你们家侯爷现在已经是国公爷了,估计宫里稍后就会派人来传旨。”
此话一出,众人大喜道:“贺喜国公爷!”
“人人都有赏!”崔浩大气道。
“谢国公爷!”众人高兴道。
崔浩关切地看向长乐:“天凉了,别一直站在风口,我们进去吧。”
“嗯!”长乐满眼都是崔浩。
两人回到房间,小别胜新婚,一待便到了傍晚,几个月不见的思念尽皆倾诉,眼中只有彼此,再无其他。
“长乐,等孩子们大一些,我们就出去游山玩水好不好?”
“只要和你在一起,怎样都好。”
“我们可以去海边看落日,去山顶看日出,去江南水乡,塞北草原……天下之大,美景不可辜负,我想和你一同经历。”
“我已经开始期待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
贞观二十三年。
噩耗从宫中传来,李世民病重垂危。
崔浩和长乐连忙赶了过去,寝殿内妃嫔,皇子和公主们跪了一地。
李承乾跪在床榻边,面色悲戚:“父皇……”
“父皇!”长乐冲上前,眼泪止不住地掉落。
李世民轻轻拍了拍长乐的手,看向身后的崔浩,艰难开口道:“来了。”
“陛下……”崔浩看着眼前曾经意气风发的李世民,如今在病痛的折磨下,已然虚弱到了极点,尽管这些年他渐渐习惯身边失去很多故人,也清楚地知道李世民会在这一年病逝,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时,他心中还是忍不住感到悲伤。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李世民的时候,抢了他的词儿来忽悠魏征。
第二次在茅草屋问对,面不改色地要方便面吃。
……
这二十多年,两人是君臣,是翁婿,也是忘年交。
李世民撑着精神道:“高明,你很好,将大唐交给你,朕很放心。”
“父皇,儿臣……”李承乾哽咽道。
“咳咳……”李世民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太医急忙上前把脉,额上冷汗不止,迅速施了几针,才让李世民缓和下来。
“父皇如何?”长乐焦声道。
“回殿下,陛下……陛下……臣无能。”太医叩首道。
李世民动了动手,示意太医退下,又道:“中则,你来。”
崔浩上前两步,来到床边:“陛下。”
“朕知道,你性子洒脱,不喜束缚,但你和长乐是夫妻,和高明就是亲人,你愿意替朕照顾好他们吗?”李世民握住了崔浩的手,问道。
崔浩神色郑重道:“长乐和太子殿下都是臣身边最为重要之人,臣定会尽全力守护,有我在一日,就不会让他们受到丝毫伤害,请陛下放心。”
“好,好,朕没看错你。”李世民欣慰道。
长乐眼睛通红道:“父皇,你会好起来的对不对……”
“长乐不哭,父皇老了,总会有离开的一天,父皇要去见你的母后了。”李世民努力抬手摸了摸长乐的头发,嘴角牵起一丝笑容。
忽地,抬起的手垂落而下。
“父皇!”李承乾和长乐同时呼喊道。
太医立即跪身查看,随即神色悲痛道:“陛下……驾崩了。”
“父皇……呜呜呜……”
“陛下……呜呜呜……”
殿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哭声,一片混乱。
崔浩向李世民深深施了一礼,心中道:“臣拜别陛下。”
数年后。
朝局稳定,天下太平。
李泰,李恪,李治等亲王均赴封地就任,朝中文武官员也后继有人,除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等老人外,长孙冲,程处默,李崇义等人也都可以独当一面,还有马周,来济,薛仁贵,王玄策等一众渭水书院里出来的人才。
依旧是大唐盛世!
崔家庄外,车队等候在旁,李承乾看着崔浩和长乐,不舍道:“你们真的要走吗?”
崔浩笑道:“我们又不是不回来,只是出去游览一下大好河山罢了。”
“好吧,真羡慕你。”李承乾无奈道:“朕也想如此悠闲啊。”
“陛下身肩重担,怎可能像臣一样无所事事?”崔浩神色轻松道:“好了,我和长乐沿途会给陛下写信的,及时与陛下分享美景,可好?”
“那就这么说定了!”李承乾高兴道。
伴随着朝阳,崔浩和长乐踏上了旅途。
“走了,陛下!”崔浩从马车内伸出一只手,朝后摆了摆。
直到视线内空空如也,李承乾才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回宫吧。”
两个月后。
御书房,李承乾批阅了一桌子的奏折后,郁闷道:
“中则和长乐怎么还没来信啊!”
海边,崔浩和长乐依偎在一起,落日余晖映照两人幸福的面庞。
“我们是不是忘了点什么?”
(全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