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姑姑的离去,古月在文竹家安顿下来,准备和文竹一起度过暑假的剩余时间。文竹的母亲虽然还需要在家休养,但状况已经稳定,而父亲则可以继续处理家中剩余的农活。

此时,正值花生成熟的季节,文竹的父亲计划将花生拔起后,对田地进行施肥,以便接下来种植水稻。在父亲的安排下,文竹和古月也参与到了农活的行列中。

清晨,文竹和古月跟随父亲来到花生田。阳光照耀在绿色的花生叶上,一串串饱满的花生荚藏在茂密的叶子下,等待着收获。他们戴上遮阳帽,拿着工具,开始一天的劳作。

文竹的父亲示范如何拔花生,他小心翼翼地将花生植株从泥土中拔出,尽量保持根部的完整,以便于收获更多的花生。文竹和古月跟着父亲的动作,逐渐掌握了技巧,他们的动作从最初的笨拙变得熟练起来。

随着文竹和古月逐渐熟练掌握了拔花生的技巧,他们的动作变得迅速而有节奏。两人配合默契,一边拔花生,一边轻声交谈,田地里回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

文竹的父亲站在一旁,满意地看着两个女孩的进步。他注意到,文竹和古月已经能够快速地拔起花生,并且尽量减少对植株的损伤,这对于收获来说非常重要。

父亲决定开始准备将拔好的花生运回家。他将拔起的花生植株一捆一捆地整理好,用草绳仔细地捆扎起来,确保每一捆都结实而便于搬运。

文竹和古月看到父亲的动作,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走过来帮忙。文竹拿起一捆捆扎好的花生植株,试着感受了一下重量,然后对父亲说:“爸爸,这些花生好沉啊,你担着一定很重吧。”

父亲微笑着回答:“还好,习惯了就不觉得重了。你们俩继续拔花生,这些我来担回家就可以了。”

古月也表现出了想要帮忙的意愿:“二舅舅,我和文竹可以帮你分担一些,我们也能担一些回家。”

父亲听了,心中感到温暖,但他还是摇了摇头:“你们还在长身体,不要累坏了。你们负责拔花生,这就已经足够辛苦了,挑担的活大人来做。”

父亲将花生扎捆好后,便挑起了沉重的担子,准备往家的方向走去。他的肩膀稳稳地承受着担子的重量,步伐坚定而有力。文竹和古月站在田边,目送着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小路的转弯处。

文竹转向古月,鼓励地说:“古月,我们继续拔花生吧,争取在天黑前把这片田拔完。”

古月点点头,露出了坚定的笑容:“好,文竹,我们一起加油!”

两个女孩重新投入到拔花生的工作中,她们的手法已经变得熟练,每一次动作都显得游刃有余。时间渐渐流逝,田地里的花生植株逐渐减少,而一旁堆放的花生堆越来越多。

随着太阳渐渐落山,田野被一层金色的余晖所覆盖,文竹和古月也完成了最后一批花生的拔收工作。她们将花生植株收拢好,整齐地堆放在一旁,准备让父亲带回家。

父亲在完成了自已的担运工作后,回到了田地,准备担起文竹和古月拔好的最后一批花生。他的动作熟练而稳健,很快就将花生捆扎好,放在了担子上。

文竹和古月站在一旁,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激。文竹走上前,轻声说道:“爸爸,您今天辛苦了。”

父亲抬起头,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竹儿,古月,看到你们这么能干,我心里很高兴。现在,我们一起回家吧。”

说着,父亲挑起了最后一担花生,文竹和古月则拿起了工具和水壶,三人一起踏上了回家的小路。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田野里的虫鸣和远处的鸟叫声伴随着他们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