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震撼产量
禹稷躬稼穑,春秋重麦禾。劝耕聊及暇,称力焉俟多。霜风虽凄紧,日晏更清和。
轻裘颇自姿,扶杖勤来过。青青已布陇,芃芃在伐柯。农功欣嗣岁,节物嗟腾波。
怅然念归田,自顾将婆娑。
农业对于古人来说,是无比的重要,尤其是到了收获的时候。宋时刘敞一首《种麦》劝课农桑,农业是国家的基石和根本,上古时大禹和后稷,一样躬耕于土地,其实在唐时,李二对农业的重视也不比前人少。
因为他懂得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只有天下百姓富足了,国家才可得到长足的发展。
今日李家庄子可谓人山人海。京兆各试点县的县令官员及朝堂百官就占据一大部分,商州诸多百姓那是想来都没有机会。
当李二和李浩从山上用完早膳下来时,便是这般情景了。
“怎的这许多人?”李浩吃惊道。
“贤弟是不知这高产粮于小民百姓是何概念。”
“以往,亩产多出三两斗,便是丰年,若是再多,足以贯之高产二字,可若与贤弟之粮相比,便不值一提也。”
两人边聊边走,已然走到庄前广场处,只前这些官员俱都围在一台台农机旁边,不时的交谈着什么。
李二也是第一次见到,吃惊的看着这上百台农机。
“贤弟,此物便是收割之器械乎?”
“然也,陛下,今日如何行事还请陛下定夺。”
“即如此,便将每种作物择3个一亩,以作产量估算。”
“诺。”
李浩痛快的答应道。随即叫过了管家吴俊伯,吩咐他赶紧安排。
管家飞快的来到庄户们中间,早已做好准备的庄户便随着一声声的命令开进了田里丈量起来,量好后便立杆拉起红绳以作标识。
庄户们的动作很快,不到二刻钟便将要量产的田地圈了出来。为了体现公正性,李浩又请于刺史吩咐府衙的吏员核实了一遍,准确无误后才请李二下令收割。
李浩带着李二首先来到了玉米地,这是一块特别方正的地块,分别在两边和中间选了3处作为量产之用。
这时的蒸汽收割机早已准备妥当,由于李二这个皇帝陛下在这里,所以这边的人是最多的,夏收时好多人已见识过这些收割机的神奇,但更多的是第一次见到。
惊呼声此起彼伏,只见一位庄户坐在这在李浩看来无比简易的收割机上,控制着方向盘缓缓向着田中开去,一路上烟囱里不时的冒着黑烟,同时也向外喷吐着大股的白色水蒸汽。
就连李二都大张着嘴,虽然在城北的工坊里看到过许多巨大的机械工作时的场景,但是这个铁家伙被人开着在路上奔跑还是将他震惊到了。
“这...这亦为机械之力乎?”
跟随而来的百官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不时的发表一些惊人之言。
玉米收割机的个头要比谷物类的收割机高大一些,张八郎今日无比的神气,坐在高高的收割机上,神情无比的倨傲,附近观看的百姓无不羡慕的看着,尤其是一些与张八郎相熟之人。
开进地头后,张八郎按照平日练习时的操作,将前方的收割盘放低,然后便将收割机的动力与蒸汽机相连,随即前方的拨轮等组件全都工作了起来。
整株玉米在离地三五寸之处被切断,通过传送装置进入了机械内部,这是一套带有碎杆功能的收割机,被剥的非常光滑的玉米棒子落入后方的收料斗中,而被切碎的秸秆则从侧方喷出。
围在收割机旁边的百官猝不及防下被喷了一身。
李二看的哈哈大笑。
这一亩地也不过一刻钟便收割完成,这让李二看着是心情大好,他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利器用于农业种植,看向李浩的眼神儿变的舒服了许多。
“这小郎懒亦可重用已,只是此人之懒,且不求上进颇让人头痛。”
李浩不知道,李二现在正怎么琢磨他呢,见收割机完成后,便赶紧吩咐管家安排称重。
“这玉米想来陛下不陌生已,吃法亦是不少。虽为粗粮,百姓用于果腹确是上品。”
“吴伯,产量几何?”
管家吴俊伯这时有点激动的向李二和李浩回道:
“回禀陛下、大王,量有5325斤。”
“多少?五千多斤?”李二大吃一惊。
“哎,此产量非为如此,要称重产量为时过早,概因此时称重乃是湿重,且带有玉米棒,需晾晒使其干透并脱粒后方可。”
李浩赶紧给李二科普一下。
“是以,小弟算来这亩产应在800至1000斤之间。”
“果真?哈哈哈.....”
李二哈哈大笑起来,而其他群臣这时有面露狂喜的,有面含微笑的,也有掩面大哭的,李浩看的是一脸懵逼。
“臣等恭贺陛下得此仙粮,此乃天佑我大唐也。”
这群马屁精让李浩看着一阵想翻白眼儿。
“众卿平身,吾等同贺之,且随朕再来观看其余诸粮。”
接着众人来到了一块粟田之中,这个种子是李浩选的吨谷23号,他只是看重这个产量巨大的特点。
两台小型谷物收割机开进了田中,一刻钟后,吴俊伯激动的向着李二和李浩禀报道:
“禀陛下、大王,此粟田亩产1169斤。”
由于李浩的种子优良,生长周期短,只有三个月多不到四个月收割,是以其他还在生长的粟田,而他这里都已成熟。
李二与百官听到这个数字再也绷不住了,要说玉米做为新鲜物种他们不熟悉,可这粟做为这个时代的主粮,是他们非常熟悉之物,平时能有300斤产量已然是高产了。
可这个一千多斤报出来,着实把一群人都吓坏了,虽是湿重,可即便是晒干之后也有千斤左右。
一个个激动的热泪盈眶,只有李浩在一边叹气一声道:
“这产量不高啊,看来不用化肥也就这样了。”
李二在他旁边听的不甚清楚,但意思听明白了,都这样高产了,他还嫌产量不高?
李浩并不打算在这个年代弄出化肥来,因为李浩查过资料,这个时期整个大唐的人口也不超过1500万,他相信有了这些高产作物,不会再有饿死的人事情。
李浩相信,随着物产的丰富,社会的稳定,大唐的人口增加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历史上到了盛唐时期,人口增加了440%,如今日有了李浩这一系列的加持,相信会更快。
到时也就有了向外开拓发展的基础,所以推广这些商产作物才是重中之重。只有整体社会的产出得到大发展,才能有其他方面的进展可言。
如果人人都饿着肚子,哪有可能再发展其他行业,工业更是不可能。
李二及朝堂众人所求只是温饱,在他们看来,只有温饱解决了,便是盛世了。千百年来的盛世不过如此。也不会再有其他想法。
而李浩要做的就是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亲眼看到除了儒学之外的世界亦是辉煌的,除了大唐之外土地亦是物产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