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东侧建有凝熙园,园内建有假山,栽种树木花草,幽雅别致。朱识宏此刻正坐着纳凉,看着这满园的奇花异草,感叹道如果自已再不挣扎十几年后这一切都将成为废墟,王府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毕竟祖上是九大塞王之一。
王府城高二丈有余,周长三里之围,坐北朝南。从南至北,沿中轴线依次建有仪门、棂星门、承运门、承运殿、存心殿、东西王宫、后花园、北城墙上有拂云楼,庄严宏伟,凸显藩王气派。
这时太监王龙带着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煞气的人走了过来,“参见殿下,现白衣寺塔主体已经大致完工,征召的民夫很多都已经无事可做,要不要把那些民夫都遣散了?不然每天的口粮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白衣寺塔!这座西北历史名塔是在老肃王朱绅尧在世时所提建,可惜还没有等白衣塔修好,老肃王就薨了,世子朱识宏自然也就接手继续修建,修修停停,整塔历时近二十年,征召民夫壮勇工匠共一万余人才初具模型。
当然王府修建白衣塔也没有完全压榨民脂民膏,中间修修停停都是根据老百姓农忙季节来建的,关键是王府还提供吃食和工钱,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大工程建这么久,老百姓对肃王府依然很敬重的原因之一,历代肃王都知道本系不讨成祖一脉所喜,再加上又无兵权,自然也就老老实实的当个太平王爷,本身肃王府又传承单薄,就不像其他王府那样尽情的收刮民脂民膏来养活本宗宗室子弟,因为东西多了也没有用,稍有不慎还会被王府长吏及州官弹劾。
朱识宏回过神来道:
“除收尾工匠以外,现已完工的匠人民夫多给两月赏银发下去,那些流民工匠好生安排下去,安置到王庄,岁租和其他佃农一样。”
“是!遵命!臣这就安排下去,那些民夫一定会感谢殿下大恩!”魁梧男子说完便一脸激动的退到一旁,看神色是好不兴奋。
原来这名身材魁梧,满脸煞气的人是王府的侍卫长张风,家里历代都为肃王府效命,世受王恩,对王府也是忠心耿耿。
历史中张献忠攻下兰州后,张风带着肃王从城墙脚水道逃出以后劝其逃往南方暂时隐姓埋名,等朝廷扫平叛贼以后再出来,可惜肃王担心被朝廷问罪迟迟不做决定,起义军已经距离兰州城下咫尺之遥。驻守兰州的明甘肃镇总兵马爌、副总兵欧阳衮等将领自虑不能抵抗,准备弃城逃跑。他们逃走前曾向肃王朱识宏奏请一同弃城,向甘州转移,以便在河西走廊征兵固守,观望形势,以待后来。
朱识宏为人庸碌,不能当机立断,形势如此危急之时居然拘泥于“宗藩不得私自离城”的祖训,拒绝了马爌、欧阳衮的请求,决定留在兰州城内,依靠高大坚固的城墙,坚持固守。马爌、欧阳衮见状,只得放弃奉肃王出奔甘州的念头,各自率领私兵家丁出城逃往甘州。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二十一,贺锦率军抵达兰州城外,尚未开始攻城,城内军民便已经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入城。朱识鋐所依仗的坚固城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兰州防卫土崩瓦解。感觉大事不妙的朱识宏这才慌了手脚,趁城池刚刚失陷,一片混乱之际,率亲随内眷等更换衣物,改装潜逃出城,意欲逃往甘州,投奔马爌、欧阳衮等人。
不料,就在出城不久,朱识宏一行被明朝卸任总兵杨麒及其私兵截获。杨麒见明朝行将崩溃、社稷倾覆在即,决定向李自成义军输诚,而肃王朱识宏一行人,正好是向起义军表忠心的最好投名状。于是,杨麒命其子率私兵将朱识宏等人全部抓获,亲自押送,绑缚贺锦大营,以求获取富贵。
贺锦得到杨麒父子擒获肃王、前来投诚的消息后,厌恶他们买主求荣、谋取富贵,既不忠于明朝,将来也不会忠于起义军,于是命令把他们全部拿下,痛斥一番后,下令将杨麒父子斩首,以震慑不忠不义者。
至于肃王朱识宏,也没有被赦免,贺锦在处死反水的杨麒父子后,也将朱识宏并其近亲宗族二百多人全部杀死,明肃藩至此终结。
其间侍卫长张风多次劝谏朱识宏提前离开兰州,哪怕逃出城外后遇到杨麒私军后,张风也没有私自逃跑,而是和叛军死战到底,流干了身体内的最后一滴血力竭后被叛军用弓弩射杀。
至此,朱识宏开口询问张风:“张叔身体可还安好?香儿妹妹可有婚配良人?”原来,张风之父张广身体每况愈下,便让张风接班,自已则退下来休养。而张风之母杨氏,在生妹妹香儿时难产离世,此后兄妹三人便相依为命。
张风答道:“承蒙殿下关怀,家父身体尚且硬朗,小妹也尚未婚配。臣打算过两年,让小妹自已挑选郎君。”
“有何需求,你尽管与王伴伴讲,咱皆是自家人。”朱识宏嘱咐道。
“是!”张风心中感动不已,殿下爱护子民,平日对府上下人也颇为善待,从未有过打骂。张风暗自下决心,如今局势动荡,定要拼死保护肃王殿下安全。
其实,朱识宏心中亦有盘算,张龙武艺精湛,对自已又忠心耿耿,将来必是成就大事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