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平原上有几座鼓起的山包,但仔细观察后,与其叫它们山包,不如说是几块巨大的岩石。整体呈现灰褐色,没有一丝植被覆盖,宛如几个垂暮之人的头顶聚坐在一起。在这几个“光头”中间,有一座二十余米高的卫星雷达天线正耷拉着脑袋。天线座上的锈迹,与周围的光头相得益彰。

随着平原上响起的轰鸣声逐渐靠近,老东西们宁静的午后就此结束。由三辆步战车、一辆通信车和一辆后勤车组成的车队渐渐映入眼帘,轮胎扬起成片的灰尘,宛如一片乌云,挡住本就微弱的阳光。

在距离卫星站大约一公里的位置,车队变更行进方式,改变方向,以尾朝卫星站的方式缓缓停下,三辆步战车呈品字形将通信车和后勤车与卫星站隔开。停稳后,车队各车开启,车上的成员迅速下车,卸物资,依托车队构筑简易阵地。

十分钟后,阵地中央竖起了一根高高的天线,宣告着这个车队已经基本站稳了脚跟。

“回收3号呼叫蓬莱1号,我部于1338抵达目标区域,于1348完成阵地构筑,请示下一步任务。”

“这里是蓬莱1号,已收到你部情况。根据气象汇报,该区域在未来24小时内出现沙暴的概率为17%,安全性通过,可以执行下一步计划。保持联络,注意安全,祝好运。”

“回收3号收到,多谢。”

手拿电台对讲汇报情况的,是这个车队——“回收者”3号分队的分队长,林海平。灰褐色的头盔盖住了他的头发,但想来不会很长;30岁上下的面貌,端正带着坚毅;满配的装具看不出身材具体如何,嘛,这些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内容,姑且提一嘴罢了。

书归正文,林海平放下对讲,立刻招来3位小队长来到电台长身边。

“怎么样,有活物嘛?”

电台长看着屏幕上无人机回传的几段信号和实时画面,摇了摇头,“目前看来没有任何活物,基地里没有屏蔽设备工作的痕迹,人是不可能有的,但吞噬者可能藏在地下,还是要注意。”

“能躲过信号探查,大概要藏多深?”1小队的队长老歪问道。

电台长看了看脚底下的地面,从一旁拿起一个小本子,比对着上边的数据算了一会儿,说到:“超过15米,就探查不到了。”

“15米的话,只要老歪不拿着筒子对着地面轰,应该没问题。”

“没完了你,说了多少次那是意外!”

老歪对着调侃他的2小队队长陈曦来了一脚。他们两个是大学室友,关系很铁,打打闹闹是常事。两人入伍后就一直在林海平手底下,所以林海平对他俩的折腾也全当没看见。

“林队,15米这个深度还是比较尴尬的,我建议把车队再靠前五百米,这样一旦发生意外,大家撤离的速度也能快一些。”

3小队的队长胡杨是一个谨慎的人,对一切有可能造成威胁的因素都要仔细分析考虑。

“嗯,你的担心没错,但是五百米的距离太近了,最多再前进二百米。不如这样,老歪,这次任务以搜索为主,你们三个重甲把炮筒卸了,带助推,然后所有人把划具带上。”

三个小队长听完林海平的安排,各自思考了一会儿,最后一起点头同意了林海平的意见。

“好,现在时间是1355,让同志们歇一会儿,1420集合出发。由3小队负责区域警戒,1小队负责中央信号塔,2小队负责周边建筑,1630撤出。争取在太阳落山前回到安全地区。”

“““是!”””

老歪三人接到命令立刻返回,组织自已的队员传达任务要求。林海平则伸了伸懒腰,让自已经受了几个小时颠簸的后腰放松一下。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3个小队的战士们整装集合完毕后,林海平再一次强调了这次任务是搜索任务,让所有人注意安全,切忌好大喜功。

当战士们搭着加装了助推器的重甲离开营地后,林海平组织驾驶员将三辆搭载乘员的步战车向前移动,做好撤离的准备。

——

其实,这片平原也并非只有卫星站一处被岩石包围,在回收者3号阵地西南方向大概五公里的位置,还有一块岩石,岩石上则趴着两个人,拿着望远镜静静地看着回收者3号阵地的一举一动。当林海平调度完毕,这两个人也把望远镜收了起来。

“辰姐,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咱们的物资可是有很大一部分都在那个卫星站啊!”

开口的是一位留着短发的少女,与众不同的绿色眼眸中流露着不安。被她唤作辰姐的人,则是不紧不慢地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铁盒,拿出一根烟点上,仰头望天。

“还能咋办?认栽喽。总不能去把他们劫了。又或者说,这是一次机会,你不是一直有去蓬莱看一看的想法吗,我们可以借此和蓬莱基地的人谈一谈。决定权交给你,如何?”辰姐看着小姑娘有些犹豫的样子,也不再言语,悠哉地抽着手上的烟,拿起望远镜朝着回收者3号的阵地继续观察。不论哪位绿瞳少女给出怎样的回复,她心里都已准备好相应的对策了,“不着急决定,在他们回到基地之前,我们都有机会。先回车上吧,在这吹风对你身体不好。”

“嗯。”

少女轻轻答应了一声,跟着辰姐慢慢爬下岩石。在岩石旁,有一辆将将藏住身形的巨型卡车。辰姐纵身一跃,攀上车体中部的把手,在一块儿电子屏幕上操作几下,只见原本严丝合缝的车体缓缓打开一扇厚重的车门,辰姐闪身进了门,少女也跟着跳入车内。二人进入后,车门关闭,与车体恢复贴合的状态。

相比林海平等人乘坐的步战车,这辆卡车内部不可谓不奢华。宽敞到足以让人站立出入的驾驶室、可以切菜做饭的小厨房、带有淋浴的卫生间还有供人睡觉的上下铺……再加上车内暖黄色的灯光,车内的温馨和车外的荒芜给人十分强烈的割裂感。

“你要睡一会儿吗?还是吃点东西?”辰姐坐在驾驶室的操作台上,擦拭着望远镜。

“我去看会儿书。”

“和蓬莱接触的事情,你也考虑考虑。”

“嗯。”

少女还是一样轻轻地回应一声,然后走入了卧室。她睡在上铺,在床头有一块儿写着歪歪扭扭“青兰”二字的铭牌,下铺也有一块儿同样的铭牌,只不过上边的“北辰”二字十分硬朗。想来,这就是少女和辰姐的名字了。

青兰靠着枕头,借着头顶的灯光,拿出一本中译的《战争与和平》摊开,不知道是在看书,还是在思考北辰的给她的问题。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车外的风渐渐大了起来,呼啸着将砂石砸在卡车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伴随着车内时钟的滴答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催人入眠的节奏。北辰已经将望远镜清理干净收好,现在正将装备间里的枪支一一取出进行保养。青兰腿上的书歪到一旁,微微起伏的胸口和平稳的呼吸声说明她已经在这场交响乐中进入了梦乡。

时针逐渐走到4、5之间,北辰将所有的枪收好,坐在主驾的位置,拿着一个颇具岁月痕迹的笔记本写着什么。补给点被蓬莱的人“端了”,如果这次不能和他们搭上线,那就要再次踏上寻找合适补给点的旅途了。

就在北辰从笔记本上寻找其他补给点的线索时,一声爆炸的巨响让她瞬间绷紧了身体——蓬莱的人,把“地穴蚁”吵醒了!

——

时间回到半个小时前,两只搜索小队均有收获:1号小队在中央塔的操作室中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硬盘,虽然眼下并无解密手段,但在操作室主机里取得的硬盘,多少会有些重要情报;2号小队则在周边建筑内发现了大量的后勤物资,包括但不限于罐头、被褥,甚至还有一些书籍。

两只搜索队满载而归,将后勤车塞的满满当当,若不是林海平下命令拦着,他们甚至想要往步战车上装载物资。

“你们要是不怕被突然出现吞噬者截住跑不掉,就装。”

胡杨和林海平秉持相同的态度,老歪和陈曦只得作罢。

按理说,如此收获已经达到了任务的目标,但正如老话所说,“福兮祸之所倚”,就在众人准备撤离时,一个裂缝突然出现在卫星站内。众人愣神之际,胡杨第一个反应过来,判断这是地穴蚁苏醒的迹象,立刻组织众人登车撤离。然而不知是车辆发动机启动的声音太大,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地穴蚁以超过资料记载的速度苏醒,并突出了地面。

不算地穴蚁的那一对儿巨大的颚,他的体长也达到了惊人的15米,算上那对大颚,则几乎是老歪他们车辆的一倍。

地穴蚁挥舞着它的大颚,在卫星站里横冲直撞,就像一个喝高的酒疯子,几个动作稍慢的队员险些被拦腰斩断。老歪瞅准时机,从车上扔了一桶备用汽油过去,陈曦见状立马抄起卸到车上的炮筒,一发火箭弹引爆了汽油桶,试图阻止地穴蚁对他们的攻击。

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成功了,但是只成功了一部分:爆炸将地穴蚁震退了几步。根据资料显示,地穴蚁坚硬的外壳可以硬抗穿甲弹,绝非老歪等人手里这些武器可以轻易伤到的。与此同时,和地穴蚁伴生的小型吞噬者从裂缝中大量涌出。虽然命名里带着“小”字,但4-8米的体长可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小,更要命的是,这些东西的速度奇快无比,即使驾驶员已经将油门踩到了底,发动机已经发出怒吼,老歪等人仍旧没和吞噬者拉开距离。

战士们站在车尾,通过射击孔对后方追逐的吞噬者们射击,好在这些个头小点的吞噬者不像地穴蚁那般“硬气”,在火力打击下,很快就有了死伤。

此时的指挥车内,林海平正努力镇静下来向基地汇报现在的情况。

“蓬莱1号收到,已命令最近的战斗部队向你部方向靠拢,代号机动18,频段0556,距离你部大约20公里;第一轮火力支援正在准备,一分钟后开火。坚持住,同志们!”

“回收3号明白!”

林海平将即将到来的支援立刻传达给了战士们,士气大振,步战车似乎也受到了鼓舞,引擎再一次发出怒吼,带动车轮扬起更大的尘土。

一分钟后,当炮弹呼啸着从天上落下,追逐车队的小型吞噬者们顿时四分五裂,幸运一些的则是被爆炸的冲击波掀飞,极个别躲过这一切的,则被战士们精准补刀收割。火力打击持续了大约两分钟,车尾的吞噬者们已经不见踪影,林海平的车队也和打击区拉开了距离。众人长长出了一口气,看样子,这波危机算是化解了。

“检查装备,补充弹药,那只地穴蚁的情况还不清楚,不要太放松。”

林海平在上报完战场情况后,发出提醒。大家闻令则动,保持警惕,防止那个难缠的大家伙再次来袭。虽然按照资料的记载,地穴蚁并不会长时间离开巢穴进行捕食,但总要以防万一,小心驶得万年船,在这个仍充斥着大量未知生物的星球更是如此。

然而就像墨菲定律所言,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就在林海平通过望远镜能够勉强看到驶来的支援部队时,一道巨大的裂缝出现在指挥车前。突如其来的颠簸让林海平在车顶和座位之间进行了几次快速的往复运动,不由得怒骂出声;后面的步战车驾驶员选择了漂移绕过裂缝,把老歪甩的眼冒金星。

车队“安然”通过裂缝,地穴蚁也低吼着爬上地面,迈开它几对粗壮有力的步足,冲向车队。

地穴蚁不合常理的追击,让所有人再一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