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渴望看到的是企业的资本实力非常雄厚,想让企业的资本实力雄厚起来,就要学会左右盘算,将该省的钱省下来。
收益都是维系生存最重要的事情,正所谓钱要用在刀刃上,假如能够用很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收入,那必然可以将自己的财富有效地积累起来。
人们常说商人是最精明的,世界上没有赔钱的买卖,但现在很多体系庞大的企业,正在面临一种“外面赚钱,里面内耗”的危机,这对于企业发展最大化的设想绝对是很大的阻碍。
究竟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了企业必须要考虑的大问题。
用小成本,做大事情企业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儿,首先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
不管是大生意还是小生意,投入是肯定的,但多少钱投入后首先看到的就是收益问题。
假如自己辛苦了半天,收获总只有那么一点点,那就要提前考虑一下做这个生意究竟有多少必要性。
毕竟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做任何事都是要提前考虑一下成本问题。
只有那些运用智慧,用小成本赚得大利益的人和企业,才能在最终展现出自己百分之百的竞争优势,成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行业的领头羊。
对一个企业,怎么才能用最小的成本做大事,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最重要问题。
要知道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这个企业产品成本以及运行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都是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最大目标,做大事,赚大钱。
而要做成所谓的大事情,就必须首先降低成本,学会从小成本起步,这样才能让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花最少的钱,办最重要的事情。
假如一个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那么势必会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获得相对较好的竞争优势。
善于运用小成本做大事的企业即使同其他的竞争产品保持同样的价格,仍然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在增加产品数量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总收入和规模效益。
比如绝大多数从事零售的企业都会在某种程序上坚持低价策略,但是在零售行业中,只有沃尔玛一家将这种低价策略贯彻到了它的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沃尔玛为了用尽可能小的成本做尽可能大的事情,已经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为了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沃尔玛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做到了“视纸张如性命”,在沃尔玛,没有专门的复印用纸,除非是那些非常重要的文件,否则一律都使用作废纸张的背面。
假如一个员工要复印,首先必须用裁剪机将纸张裁剪到适合复印机的适当大小,之后才能复印。
沃尔玛部门经理,甚至是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在开会的时候都会使用这种用废纸复印的“笔记本”。
另外,不管是在美国国内市场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上,沃尔玛都很少投放广告,其他零售企业在广告上的投入费用一般都占到总运营费用的10%左右,而沃尔玛的广告费用则只占到04%。
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沃尔玛的广告仅仅是几张黑白两色的宣传纸而已,远远比不上同行者的精美制作和频频发送。
但正是在这种小成本广告投入的基础上,沃尔玛的名称传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全球零售行业中的“旗舰”,缔造了一个商业上的传奇。
沃尔玛无疑是“小成本,做大事”的典型企业,它的锱铢必较,处处节约成本,却促使整个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在全世界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留下了“最好”的名称。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学会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学会用小成本做大事情,如此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反之,则有可能陷入入不敷出的绝境之中。
吕强就是一个因为不科学合理地规划企业资金,导致创业惨败的典型例子。
吕强毕业后一心想学父亲经商,不想做富二代那样的“拿来主意者”,于是便向父亲“借”了一笔创业基金,要走创业之路,并信誓旦旦地对父亲说:“等我的公司发展起来了,这笔创业资金我是一定要还给您的.”
无疑,吕强的表现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要独立开拓一番事业的典型的社会优秀青年。
但是,自公司创业开始,吕强就没有对自己的创业资金进行科学的使用分配,他没有科学的成本预算、没有投入成本与利益实现的效益预算、没有对经济环境的物价进行调查和相关开支估算,同时吕强认为自己手上拥有这么一大笔资金,干吗还浪费那些精力与时间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预算与计划,需要什么就支付什么,把节省下来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中去多好,这么多事情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
于是,吕强在租办公地点、购买公司用品与设施、企业宣传等其他费用的支付中没有进行任何计划,需要什么就只管刷卡或付现,并以最高工资标准支付三个员工的工资。
总之,吕强在创业中依旧沿袭以往的“大手大脚”的花钱作风。
在公司还没任何盈利的情况下,吕强很快就有点吃不消了,他也想到了应该节俭,但却不知怎样做到节约成本,之后,公司盈利额没有增长,而公司各方面的成本投入却都在递增,最后,在公司房租到期时,吕强不得不关闭了公司。
吕强不知道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成本”也是做大事的基础,正所谓“积少成多”,其实反着看,浪费得多了,花得多了,虽然每一笔都是小钱,但是最终加在一起,就成了一笔影响企业运营的巨款,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到时候也就悔之晚矣。
既然降低企业成本做大事对企业如此重要,那么在实际的企业运行和管理中,应该怎么去做呢?我们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在企业运行中践行。
第一,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对一个企业来说,节约人力其实就是减员增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为了不断地提升员工的生产效率,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思想和技能培训,多开展一些业务竞赛,用适当的物质奖励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最终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
此外还可以实行合理的劳动报酬制度,将工作效率和工资增长结合在一起,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从而用最小的成本做最大的事情。
第二,精打细算,使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最大地实现其价值功能。
在物品选用、设备购进、薪资支付以及任何一次开销行为发生的时候,都要对市场价格(包括所购买商品的市场价格与企业当地的相关职业的薪酬标准)了如指掌,并做到货比三家,尽可能地以最为合理的价格进行相关消费活动。
同时,要将钱花在刀刃上,尽可能节省不必要的开销,在使用每一笔资金(哪怕是几十元、几块钱)都要仔细考虑,这笔资金是否能换取企业所需的价值。
千万别小看这种“抠门”的运营管理,它能帮助企业用最小的成本完成最大的工作量,做好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善于研究市场,发现新商机,获得主导权。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用最小的成本做最大的事情,收获最大的经济回报,没有什么比先于其他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更为有效的了。
当一个固定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不妨将眼光转移一下,寻找另外的商机所在,当新市场大门打开的时候,因为不存在竞争,前期投入势必较少,纯收益则更大。
另外,细节也是不可忽视的。
老子曾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这句话非常精确地指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做大事情必定要从做小事情开始,必定注重细节。
其实注重细节的本意就是缩小做事的成本,在细处挖潜节流,以此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一个企业只有善于将资金投入最小化,获得收益最大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并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走向行业的巅峰。
不管在企业的生产还是运营上,只要注重成本细节运用,才能发挥每一分钱的效用,将手中的资本收益最大化。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用小成本做大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盈利。
然而企业体制这个问题,却始终阻碍着企业快速盈利。
整个过程中花费的精力很多,投入也很多,最终却看不到效果。
与其这样还不如用最小的成本去做事,而这最小的成本在于人心。
做事情的难易在于人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于人心,能不能成就也在于人心。
假如自己的心不够用,就去教育好更多的人才,让他们成为企业的核心力量,去经营好各个部门内更多人的人心,正所谓人心所向,多大的事情都能成就。
让资金动起来,用好每一分钱企业想要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让资金流动起来,用好账户中的每一分钱。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用最小化投资换取最大化利益的有效途径,要知道只有资金流动起来了,企业才能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更重要的是,企业资金在流动的过程中,每一分钱都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是整个企业健康的一种内在表现,更是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强劲的一种标志。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把金子埋在树下面,每周挖出来陶醉一番。
然而有一天,他的金子被贼偷走了,此人痛不欲生。
他从没花过这些钱,每次只是看看而已,这些钱有和没有对他来说都是一样。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财富闲置就等于零,所以必须让钱动起来,拓展才能发挥出金钱的最大化效应。
让企业资金动起来,就需要在运用企业资金进行投资和周转的过程中,让企业的资金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效应,实现企业财富增值,起到“钱生钱”的滚雪球效应。
无疑,这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扩展企业资产最为有效的途径。
因此,企业能否合理有效地运用资金,能否让资金在流动中创出更大的财富,是一个企业能够实现“最少投入,最大收益”的根本所在。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经营者必须具有灵活运用资金的投资技能,形成科学理财的投资理念,用好每一分钱,这样才能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无穷的价值。
达晨创投,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其财富积累理念就是“让资金动起来,以钱生钱”。
达晨创投对福建圣农的投资,就是其成功运用资金投资实现企业财富增值的典型案例。
达晨创投的创始人肖冰,对投资福建圣农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福建圣农是我2006年看的唯一一个农业项目,当时看了立即就决定投资它。
那一年刚好爆发禽流感,大家都不看好养殖业这个项目。
但我们差不多把公司所有的钱都投进去了.”
达晨创投于2006年、2007年两次投资福建圣农,总投资金额4600万人民币,最终拿到8%股权,并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而其股权公司上市之后占发行后总股本的72%。
2009年10月21日,发行价定为1975元的圣农发行首日收盘价为2625元,涨幅为32%,市值达到107亿人民币。
达晨创投三年中从该项目获利约72亿人民币,投资回报率为15倍左右。
达晨除这次成功地投资福建圣农外,近年还进行了多次成功投资。
2006年,达晨与湖南省财政厅下属财信控股公司合作,成功募集了规模两亿元人民币的达晨财信创投基金。
在这之前,达晨已经募集成功了达晨创业、达晨兴业两只创投基金。
2007年,达晨通过整个投融资团队的力量,成功募集了第四只基金达晨成长创投基金;2008年,再接再厉,完成了第五只基金达晨财富创投基金的募集,到2008年底管理资金规模近20亿元人民币。
2009年初,达晨又完成了两只新基金的募集,五亿元的达晨创富基金和三亿元的达晨银雷基金。
2006年达晨投资了四家企业,包括现已成功上市的农业项目福建圣农;2007年则投了12家;2008年投了18家,当年投出去的资金就达42亿元。
进入2009年,达晨创投的投资势头更是丝毫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广电行业、现代农业、消费品、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四面出击。
达晨创投,对于资金的有效运用,使资金充分运转,在资金的流动中使每一分钱都发挥了其财富增值的作用,真正做到了“以钱生钱”,从而使得整个企业的资产迅速扩大,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达晨对于资金的有效投资运用,其理财理念与投资理念,都值得各个行业的企业管理者学习。
第一,让资金流动起来,实现财富增值,要学习、掌握投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企业资金运用方面的知识与理念,对资金运用与投资学理论要有足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很多时候,企业的经营就是对金钱的运用,资金放在账户中不用,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浪费;而让资金流动起来,虽然表面上看是一种小成本的投入,赚取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利息,但是只要流动得好,那么最终收获的可能就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二,让资金流动起来,实现财富增值,要调查、了解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动态,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即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准确投资,才会确保资金投资的准确性。
也就是说,企业的资金在流动的时候,要首先了解好市场环境,以期将资金流动中的风险最小化。
第三,让资金流动起来,实现财富增值,不是要盲目运用资金,盲目让资金流动,而是要选择具有可行性与具有可实现性利益的项目进行资金投入,这要求企业管理人在运用资金决策时万分谨慎,必须通过周密、科学、准确的研究、分析,才可最终决策每一笔资金的用途。
第四,让资金流动起来,要充分使用好每一分钱。
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者对于每一笔资金的使用,不论数额是大还是小,都必须要保证其价值实现的可能性,要使每一分钱都发挥其最大的财富增值作用,实现“以钱生钱”的滚雪球效应。
第五,在企业资金的运用与投资的项目制定与运营过程中,必须有效做到规避风险,同时,必须避免风险投资。
我们让资金流动起来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财富增值,而风险投资和无法规避资金运用中的风险因素,就会致使财富增值的失败,而且会因为资金的不恰当运用而造成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增加企业成本或企业负债。
总之,在资金的流动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要确保的是每一分钱都恰当地实现其财富增值的价值,而其要成功地规避资金运用风险。
即对资金运用的要求就是,要以降低企业成本(包括风险成本),有效保证企业利益的高效实现。
我们的金子,不能埋在树下成为无用的闲置资金,令其失去最宝贵的价值。
要知道我们的金子如果在黄金市场价格最为昂贵的时候出手,便会给我们带来一笔重于这块金子的宝贵财富与现实利益;而如果我们的金子要用来制作首饰、艺术品后再出售,那么我们的这块金子就会是比出售金子更多几倍的财富,是更为有效的增值。
我们的企业资金就是这块金子,要怎样才能实现其更为有效的增值,那要看我们企业管理者是否具有挖掘这块金子用途的能力。
资金对一个企业来说,本来就应该是活动着的,利滚利才能更上一筹。
但是这种运动的钱一定要用好、会用。
用好手里的每一分钱,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积累丰富的财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其实一切事物就是这么简单,管钱,人和企业大同小异,每次记得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该花的尽量别花,有钱的时候省着花,没钱的时候就别花。
用好手里的每一分钱,手里会总有钱;没用好必没钱。
学好财务知识,做好、用好财务总监要想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做到资本投入最小化,收取的利益最大化,那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自身也必须拥有相应的财务知识,做好企业的财务总监。
在很多时候,作为一个管理者,没有相应的财务知识储备是不行的,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必定也是一个合格的企业财务总监。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掌握一些财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做决定之前,不妨先问一问自己,知道会计的工作范围吗?你能看懂会计的账本吗?你能看懂会计报表吗?你懂财务管理吗?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越少越好吗?负债率40%合适吗?借款买的设备算自己的资产吗?现金为王这话对吧?利润率越高越好吗?假如对上面的问题你一无所知,那么你就有必要腾出时间补充一下财务知识了。
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企业长久地发展下去,想要手中的财富无限地增长,就必须掌握足够的财务知识。
通常一说到财务,很多人总会把它同会计联系起来,认为财务知识属于一个最乏味的领域,它的那些晦涩的数字和复杂的报表总让人头晕眼花。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企业快速地发展下去,财务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经营一家企业,必须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并且尽可能地购买资产。
很多管理者通常非常重视“知识”这个词而非“财务知识”。
而一般性的知识是不能定义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的。
字典中关于“资产”和“负债”的解释对一个受过训练的会计师来说是很清楚的,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毫无意义。
定义资产不该用词语而应用数字。
如果你不能读懂数字,就不能发掘和辨认出资产。
关键不是数字,而是数字要告诉你的东西。
数字不是词语,但像词语一样,它能告诉你它想告诉你的事。
“如果你想富有,那么就必须读懂并理解数字”,在财务报告中,读数字是为了发现情况、了解流向,即钱在向哪儿流,这一点对企业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假如你连企业资金的流向都弄不清楚,又何谈什么资本投入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呢?李明,2005年毕业于某师范大学,毕业后因为进高校的计划失败,在父亲与叔叔经商致富的影响下,决定创业,自闯一番天地。
而创业初期,因为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他对财务知识极度匮乏,在企业的成本预算、资产与负债的平衡、财务运转等一切与企业相关的财务处理方面,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分析、如何决策,甚至公司财务人员所递交的财务报告都有些不解其意,自己这样对于财务知识的匮乏状态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李明意识到一个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知识的了解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李明下定决心突破自身的“瓶颈”障碍,他买了许多企业财务方面的的书籍,并在一所高校请了一位经济学硕士做自己的“家教”,在他勤奋刻苦的突击中,对于财务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日渐精进,在企业的财务问题上可以凭自己掌握的知识迅速作出解决方案,在很多决策中都可顺利而有效地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与效益创造的战略。
更为重要的是,李明在明了财务知识后,对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财务人员的不合理财务计划他也可积极地参与分析决策,这就保证了公司的财务清晰状态,并有效控制了财务人员的“作弊”行为。
企业管理者,在了解、掌握财务知识的基础上,必须用好。
一个企业的财务总监拥有会计长和财务长的双重权力,是一个企业财务上的最高掌权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用好财务总监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财务总监岗位职责是:在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下,总管公司会计、报表、预算工作;负责制订公司利润计划、资本投资、财务规划、销售前景、开支预算或成本标准;制订和管理税收政策方案及程序;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核算的组织、指导和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组织编制公司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努力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高效益;监督公司遵守国家财经法令、纪律,以及董事会决议。
美国出版的《再造财务总监》一书中提到,当代财务总监要承担的角色首先是参与企业战略。
也就是说,财务总监的角色已经从昔日“账房”上升到企业发展顾问的高度了。
财务总监,在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划案的制订中都具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企业管理者,若对企业总监不能善用,不能充分使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那么,无疑,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制造出很多不利因素,甚至导致企业发展障碍。
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在企业总监的聘任中有“伯乐赏识千里马”的独具慧眼。
因为企业总监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殊重大意义,作为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总监的聘任中必须谨慎,要充分了解你所聘用人选的能力以及人品,要尽可能地选用德才兼备的可用之才;其次,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总监的工作给予足够的信任,既然你选择了,就要给予基本信任,做到基本的权力下放,这样才有利于财务总监在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其才能,使财务总监的特殊作用发挥到极致;再者,企业管理在对企业财务总监给予信任的同时,恰当行使自己作为企业管理者的监督权。
企业管理者要信任财务总监的工作,给予其适当的决策权力,但不是放任其工作权,过度地信任就是愚蠢的行为,会直接导致财务总监在长期的工作中“舞弊”,在企业管理中谋取私利。
企业管理者要做到对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并对财务总监的工作实行恰当的监督管理。
“用好”企业财务总监,要求企业管理者自身掌握基本的企业财务知识,不然,你自己都对公司财务状况一头雾水,又怎样去监督财务总监、防止财务总监的欺瞒呢?又怎样了解财务总监的工作内容及权限,对其进行合理地、恰如其分地信任与监督呢?总之,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了解财务知识的基础上用好财务总监,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顺畅与有效性。
财务对一个人来说只是理财,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却是命脉。
人这一辈子与钱有扯不完的联系,那么就一定要寻觅一种有效的途径管好自己的钱。
人理财靠眼光,靠知识,靠耐力。
而一个企业这么多钱,一定要找一个会管钱的好角色。
选对人,选对心,才能让企业走向发展之路。
钱还是要用在刀刃儿上花钱很简单,谁都会,但是作为企业就特别要把钱花好,并产生效益,而并不是像居家过日子那么简单。
经常听企业的老板说:“该花的要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其实,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企业用钱就是一门学问,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金融危机,在用钱紧张的时刻,老板为了节约,就会立刻给财务一个指示,而财务更是立马就举着砍刀,三下五除二,除掉一些当下用不到的部门,企图减少企业成本。
可是这样做是不是明智的呢?钱到底是该用时现节约,还是应该平日节俭,留于关键时刻花呢?其实,大多数老板在企业省钱方面几乎无师自通,他们都很专业,也都在节约上有一套自己的见效手段。
但迄今为止,企业的老板的成本意识很强,普遍欠缺怎么花钱的理念,企业也没有专门培养会花钱的人才,很少见去研究如何花钱。
所以,企业老板根本不懂得如何把钱花到正确有效的地方,导致企业浪费的钱远远超过从牙缝中省下的钱,而老板还茫然不知,可惜悲哉。
省钱并不等于会花钱。
很多老板平日已经抠得很细,当一个企业真的到了从牙缝里省钱的地步,你还要财务精打细算节省成本,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这个时候,只有在花钱上找漏洞,才能弥补过失。
要知道,企业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花钱的地方确实也不少,把钱正确地花出去,实际上才是一种省钱方式。
把钱用在刀刃上,才是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在很多人眼中成功老板是很吝啬的,他们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但你所看见的这只是表面,真正有水平的老板不仅不抠门,而且很懂得花钱,尤其是正确地花钱,把钱都用在刀刃上。
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个制造型企业,从办公条件到机器设备,从原料采购到员工培训,都在坚持一个理念——用最好的。
他们便是把钱花在企业的质量上,因为他们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唯有企业得以生存发展,那么企业的用钱便是用在刀刃上了。
宁波一家中小型的进出口贸易企业,是一家专门以生产、批发、经销代理国内外多家知名品牌的检测仪器、机电设备及设备维修工具为主的专业仪器的公司。
随着科技进步,电商的发展,该公司认为通过电子商务开展生意比较有前景,因此首先在某商业网免费注册,成为普通会员。
该公司在某商业网上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询盘的数量不少。
而后,该公司决定继续使用该网络,后来他们又看到该商业网推出的金牌会员套餐服务,很感兴趣,经过权衡,便加入了金牌会员,享受了商品信息无限发布、网站功能提供、流量分析报告等标准服务,还获赠了不少网商币,可以购买关键字竞价排名、广告位展示和法律服务等增值服务。
又经过一段时间,该公司发现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易让该公司获得了更多的点击率和订单,也进一步拓展了销售市场。
该公司名声远播,成为行业领头企业。
由此不难看出,商业网的消费模式对于广大中小外贸企业来说性价比更高,消费更灵活,推广更到位。
而该公司,通过花钱购买网络金牌会员的服务,的确是物有所值,甚至是超值。
可谓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收获了企业投资的回报。
一个企业的财务问题可以分五个方面,赚钱、省钱、存钱、花钱、捐钱。
有时候,敢于花钱的人反而能替企业省钱。
著名的德胜公司董事长聂圣哲就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要努力赚钱,拼命省钱,不停捐钱.”
这句话很棒,但他如同大多数企业老板一样,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老板还停留在赚钱、省钱和存钱这三个阶段,没有说如何花钱。
看来,如何花钱在很多企业家心目中不算什么难题,但知道怎么花钱一点也不比知道怎么赚钱容易。
特别是将钱用在刀刃上更是很难的学问。
下面就教大家一个将钱用在刀刃上的方法。
首先,节约是基础,学会打时间差,该出钱时就出钱。
节约才会有钱省下来,这样关键时刻也不至于没有钱用,而打时间差是省钱的基本招数。
最小领域如“分时电表”,人们把集中用电时间稍微推后一点至晚上十点以后,便可以错开日常的用电高峰,即可以享受半价的优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年底发给工人福利,由于和全国企业都挤在一起给员工买福利,经常耗时耗力不说还要支付更贵的价格,常常让人苦不堪言,而改变的方式也很简单,利用红包福利,将钱直接打在员工的卡中,这样不仅能够避开购物的高峰,也免得员工拿着福利扛回家的尴尬,最重要的是可以以现金鼓舞人心。
其次,用钱时候打“批发”牌,带着员工团购游,让钱生钱。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团购就是打“批发牌”的最佳体现。
一个人永远都没有多少竞争力,但几个人几十个人联合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企业业务不忙的时候,组织大家团购游,既可以增加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更可以在此机会中对员工进行培训,最重要的是团购的价格也是相当便宜的。
以实惠的价格换来了员工的团结进取,出团不止在机票上享受较低的折扣,还可以节省至少20%的门票费用,这个“批发”牌就很有诱惑力了。
再次,中小企业不如大企业资金雄厚,开拓市场和降低成本是它们的根本之策。
而一个好的贸易平台在帮助企业开源的同时,还为企业节流。
让企业花较少的钱,得到更大的宣传,获得更多的效益。
企业要注意突破传统市场的区域限制,适应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投身于电子商务。
最后,要让员工满意,感觉到工作是快乐的。
企业的工资和福利可以不是行业内最好的,但员工的满意度却是影响员工心情与工作效率的关键,行业内员工满意企业的分数越高,企业越是有发展。
所以,企业在办公环境方面要舍得花钱,公司每到一个城市设立分公司,一定选择该城市地标性建筑写字楼办公,而且办公室装修费用不得低于公司规定的标准,要知道豪华写字楼就相当于品牌的广告费,当员工跟别人介绍,我们北京写字楼在国贸、上海写字楼在金茂、深圳写字楼在地王、广州写字楼在中信、香港写字楼在中环、台北的写字楼在10的时候,就会很有面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一定要学习和模仿别人花钱,但毕竟每个行业和每家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但一个企业应该有自己的花钱之道,要清楚企业花钱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尤其要知道怎样去花钱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
总之,企业老板应该培养专门研究如何花钱的能力,或者外聘一个花钱顾问也行,但在考虑如何花钱,如何将钱用在刀刃上的时候,要跳出自己是老板的这个角度,因为只有跳出财务和投资人的角度,站在专业、客观、理性的立场,才会有敢花钱的勇气,才会想出会花钱的办法,才能就企业如何花钱提供正确的导向和建议。
钱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不会用钱肯定兴旺不起来。
要赚钱,必须站得高看得远,知道哪里赚钱,哪里赚得多,哪里赚得少,哪里根本就不赚钱。
这就是我们说的高瞻远瞩。
企业也是如此,在对的地方多投入,在没有收入的地方,适当得法就好了。
刀刃上的钱,即便是一时之间看不到收益也值得等待,而非刀刃上,即便是能有所收益,也尽量少做。
做生意要做好亏本的打算企业的成功不单单是简单的即时交易,它的很多利益是在赚取金钱后显现出来的。
太多的聪明人,有才华的人和努力的人,他们往往跨不过“亏本”的栏杆,而成功恰恰就在栏杆的那一边儿。
做生意、干事业,总会有赚有赔,我们要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暂时的亏本,而且要给自己以信心,相信暂时的亏本后,便是盈余的成功。
我们不仅要赚得起,更要赔得起。
成大事者,必有大的胸襟和承受能力。
面对亏本,依然神情自若,不急不躁,这才是成功的特质。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们在生活前进的道路中,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而至。
做好最坏的打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前进,才是每个前进的人要有的心理准备,经营企业也是如此。
而企业经商创业毕竟属于一种投资行为,任何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总是与风险并存的,尽管我们开始经商的时候,考虑周全,方方面面都极为慎重,做决策思前想后,把可能出现的最坏的后果,甚至是亏本后的办法都思考得极为细致,但是一样不会阻止厄运。
很多时候,还是预测不了下一步的结果。
很多企业家认为只要敢想,努力去做,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没有跨不过去的门槛。
也许有人会说,刚开始就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不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吗?我的经商原则是只准成功,没有失败。
事实上,这种心愿是美好的,任何一个经商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每一项投资行为都能成功,没有失败。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许多时候,外界的因素往往会影响你的决策及事情的发展。
比如天灾、政策的干扰、经济萧条等。
这些因素是不可能顺应一个人的愿望的。
这样的理想是建立在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吸收的前提下的,取得各方的配合,就像一个蓄电池,当自己能量充沛而周围一片漆黑的时候,才能发出更大的光和热。
在此前提下,把最坏的底线设定好,就能一往无前了。
做好最坏的打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是每一个商人奉行的经商法则。
奉行做好最坏打算,就要这样把握,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好,我们这件事情全部砸了,对我们公司会怎么样,对公司有影响,但不会伤筋动骨,咱们就干。
其次,我们中不管是谁,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受到自身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有时候会做出一些片面的错误决策,这时候我们大家就要相互提醒,避免朝最坏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话,即使是面临这种最坏的情况发生,你在心态上就会已经有了此方面的接受准备,不会一下子打倒你的精神,不至于顷刻间让你的精神萎靡,更不会因为你这个领导者的情绪而会影响你的下属的士气,导致整个团队缺乏抵抗危机事件的能力。
因为,你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使是面对着瞬息变化的情况,也可以从备选补救的决策中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多久能够实现盈利还无法预测.”
松下环境电器本部长宫本真千子在华投资的首家家电回收处理工厂在杭州正式成立时,面对着众多家电回收处理工厂时,这样镇定地说着。
松下电器家电回收处理厂是由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与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总投资金额在12亿,建设规模为年处理100万台废旧家电,这么强大的消化能力与倾吐能力让全世界的人睁大了眼睛,而这是一项崭新的挑战,不仅是对松下,更是对宫本真千子。
宫本真千子表示,因为国内与日本废旧家电回收的机制不同,所以工厂的盈利能力尚且不能保证。
但是他还是带头组建了这个旧家电的回收工厂,希望能为地球减轻负担,为百姓造福。
他还指出,目前国内废旧家电回收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对家电的拆解而受益,另外一部分主要靠国家对回收拆解企业的基金补贴。
这样的话,家电回收根本没有产生它们应有的效益,资源根本也没有得到利用。
其实,日本废旧家电处理企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交付废旧家电的费用也是面向消费者收取的。
与此不同的是,国内的废旧家电拆解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这为松下新建企业的运营提出了难题。
宫本真千子表示,其实早在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试运行的一年里,共回收旧家电70万台,可是奥博却没有继续运营下去,这是因为那时依靠着国家一千多万元的补贴,得以维持在“小亏”的状态里,却不足以继续下去了。
由此可见,即便有国家的补贴,回收拆解企业的盈利在中国目前的市场上依然是个难题,回收拆解企业只能靠扩大拆解量来实现盈亏平衡,目前,配合以旧换新政策,回收拆解企业回收到的旧家电以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冰箱、电脑为主。
而拆解量的关键在于能回收到多少废旧家电。
宫本真千子表示,杭州松下大地虽然有中方合作公司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负责回收事宜,但对回收量仍然没有太大信心。
不过尽管这样,他还是看好这个行业,并决定在国内废旧家电回收机制还未健全的时候,回收拆解企业需要先做好亏损几年的准备。
面对生存竞争的压力,宫本真千子才看好家电回收这个行业,但是如果仅仅依靠着政府补贴,这些单一型的家电回收却需要向复合型转型。
那些回收的家电作为一种资源,都要有自己的消费群体,继续为这个群体发光发热。
而面对这个新兴的产业时,有足够的勇气之外,更是要有坏的打算。
其实,在做了坏的打算之后,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可以确保企业在发生坏打算的意外之后,毫无后顾之忧。
其一,财务清单要明白清楚。
如果掌管财务的人发生了意外,而公司其他的人却对公司的财务情况知之甚少,这种局面将让人措手不及。
而最基本的应对措施是平时就准备一份金融账户的详尽目录,并时时更新,企业中有财务职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老板都要清晰明白。
其二,商业保险是不可忽视的安全锁。
如果你没有很多的资财,而你的员工还时时刻刻依赖着你的收入维持他们的生活需求,那么你在做最坏打算的时候要注意照顾他们的生存,那么商业保险就可以为您保驾护航。
定期的商业保险是一个最为划算的选择。
要知道,将保险与投资相结合听起来像是一个好主意,但这里通常包含了许多隐性的费用。
其三,不动产计划是必要的。
当企业进行着一个新的方向时,很容易就会受到未完成的工作或死亡导致资产转移的影响,而不动产计划却可以减少企业相关的税收和费用。
要做一个追求成功的人,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往前冲,要建立一个企业,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往前进,还要有忧患意识,想到最坏的时候,亏本的时候怎么办。
还要经常检查企业资本,看看有无失当之处,任何麻痹大意都有可能带来失败的结局。
没有忧患意识的人,看不到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在顺境中盲目乐观,不做任何应对困局的准备。
因此,明智的企业人应当随时做好最坏的打算,防患于未然。
一个理智的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是思维缜密,步骤周全。
他既知道前因,也知道后果,所以计划得非常认真,恰到好处。
但不管什么事情多多少少都有一个变数在那里呢。
做生意不可能永远盈利,即便是真正高明的企业经营者也不敢保证自己永远都能马到成功,无往不胜,但他们至少能够保证一点,那就是即便赔了,自己也不会赔得太多。
他们始终知道怎么能够把握好自己,把握好自己的收支平衡。
这就是他们在做生意中稳赚不赔的哲学所在,对于他们来说,与其花时间去计算自己能赚多少钱,还不如先去寻思一下无数个意外后,自己到底该去做些什么。
万事万物细节如此,有时候往最坏处想想,也不是什么坏事。
章节小结对于企业来说,每一分钱都很珍贵,因为那象征着耕耘后流出来的汗水,也象征着一种回报。
即便是资源再多,也要学会精打细算的道理。
做人如此,生意也是如此,假如能用小成本,做更多大事情,那么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都是非常愿意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针对可以以一当十的员工,一定会给予他更多的照顾。
即便是把十倍的工资都给他,他一个人可以都处理得非常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至少企业节省了时间,节省了空间,节省了人力,也节省了程序。
上通下达没有多久就搞定了。
环节是如此的简洁,效率是如此的高。
这是最为简单的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需要很多得力的员工,他们可以为企业节省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空间,节省那些不必要的流程,当然也可以更为忠诚地为企业服务。
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心去和企业地交流,用自己的热忱,让企业相信他就是自己没有看错的最佳选择。
这才是企业和员工之间最为和谐的关系。
假如一个企业,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去成就一个员工的成就,那么这个企业,就必定成功。
假如一个员工在得到丰厚回报的同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然不会离开这个企业,愿意永永远远地为这个企业做更多的事情,给这个企业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成为和他一样的人,而这些更多的人必将可以成就企业更大的成就,更辉煌的明天,更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