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才有人送了座宅院,昨天又拿回一百两银子。这让受了大半辈子穷的鲁氏,感觉总有些心虚,像是在做梦。反复确认张鱼有没有做伤天害理贪赃枉法之事。
好在张鱼编的那个神医传授医术和功夫的说辞,还算能搪塞的过去。加上老人家昨天亲眼见杜二苟痛的死去活来的样子,他相信儿子一向忠厚不会骗人。
前面张鱼从郑三炮那里讨回的五十两银子还没用完,昨天又赚了一百两。而且鲁氏自己又开始给李记茶肆供应茶叶蛋,每个月也有一些进账。母子俩今后基本不用为钱犯愁了。鲁氏很是开心。
趁着母亲高兴,张鱼提议去看看刘家父子送的宅院,鲁氏欣然答应。
母子俩照例还是先去李记茶肆送完茶叶蛋,再去看看新家。
张鱼挎着一篮煮好的茶叶蛋,跟母亲一起来到李记茶肆。这李记茶肆不愧是土山镇生意最好的茶肆,门口两侧挂着一幅对联“龙团清茗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门外还摆着几株盆景。
走进去,里面座无虚席,人气高涨。靠里的一个台子上,有位说书先生正在说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风流韵事,引得台下众人一阵阵叫好。
张鱼把茶叶蛋送到后厨后拿着空篮子出来,经过其中一桌客人旁边时,猛听得有人喊自己,扭头一看,一男一女坐在桌边正看着自己。
女的穿的花枝招展,涂脂抹粉,一头金灿灿的头饰生怕别人不知道她家里有钱。男的一身花花绿绿的公子哥打扮,拿一把折扇,让张鱼想起了杜二苟。
“张大郎,还真是你啊。怎么,家里揭不开锅来借米了?”
女人见张鱼回头,提高声音又说了一遍。
张大郎就是喊张鱼呢,唐宋时期人们喜欢根据某人在家排行来称呼。有时还会根据某人在家族的排名来称呼,例如李白经常称杜甫为杜二甫,杜甫则喊李白是李十二白。
张鱼当然认得此女,他曾指腹为婚的妻子南宫燕,也是小时候的玩伴。
用后世的话说,这是出门逛街遇到前女友了。
当年两家是邻居,张鱼的父亲跟南宫燕父亲关系不错,于是就有了经典桥段指腹为婚。在两家夫人怀孕时双方就约定:生了两个男孩结为兄弟,两个女孩结为姐妹,如果是一男一女那就结为夫妻。
南宫燕比张鱼小半岁,小时候经常跟在张鱼后面让张鱼带她玩。大人们也经常开玩笑,说过几年就让他们成亲。但后来,南宫燕的父亲不知怎么跟县丞郝文光搭上了关系,让南宫燕悔婚嫁给了郝文光的儿子郝建。看样子,旁边坐着的那个男人,应该就是郝建了。
郝建?这名字……
果然,张鱼还没说话呢,南宫燕又抢先开口了:
“夫君,这就是奴家经常跟你说的张大郎,就是那个人人喊他废物咸鱼的小铺丁。你看,他家里都吃不上饭了,多可怜啊。”
“哦?原来你就是那个废物咸鱼啊,听说你家里穷的到现在也娶不上媳妇。幸亏我娘子当年没嫁给你,不然跟着你要饿死了。哈哈哈哈哈……”
郝建的声音很大,甚至盖过了说书先生的声音,引得茶肆内的人都扭头朝这边看过来。
张鱼母亲见他们这样羞辱自己的儿子,也很生气。但她一辈子与人为善,从不对外人发火。只是上去帮儿子岔开话题,主动跟南宫燕打招呼:
“南宫小姐,这么久不见你爹娘都挺好的吧?”
南宫燕见了鲁氏,也不行礼问好,坐在那里动都没动,只是冷冷地回道:
“我父母好着呢,他们住宽敞的大宅子,天天吃香喝辣,还有下人伺候着。不像你,一辈子劳碌命。哎呦,你是享不到这份福咯。咯咯咯咯……”
张鱼可以容忍他们侮辱自己,但绝不允许他们侮辱自己的母亲。听了南宫燕的话就要往前冲,鲁氏把张鱼拦住了,拉住他往外走去。
身后传来南宫燕夫妇的肆意嘲笑:
“以后别来这里了,这茶肆不是你们这种穷鬼该来的地方……”
要不是今天母亲在场,加上今天要去看新房张鱼心情不错,他还真想给这对不开眼的夫妻上点眼药水。
刘德明父子送的宅院,离茶肆很近,没走几步就到了。
宅院门口,早有一位自称刘吉祥的老人家在等候。他带领张鱼母子参观了一下宅子,把地契、房契交给张鱼,交割清楚后就走了。
现在,这么大一座宅院已经完全属于自己。张鱼和母亲,开始好好打量这座宅院。
宅子并不大,但是位置非常好,坐北朝南。后面靠着流经土山镇的秦淮河,前面隔着一座宅子就是李记茶肆所在的街铺,这是土山镇最繁华的街道,这座宅院可谓是闹中取静,非常适合老人居住。
门口,并不算高大的门楼上,原本应该挂着一块匾额,写着“刘宅”什么的。不过,现在已经空出了。
宅子虽然不大,但是比起普通人家的宅院来,还是要大不少。一道垂花门,把这座宅子分成了前后两进。
第一进空间较小,主要由几间倒坐房和两个拱门组成。倒坐房主要用来盛放杂物,以及供下人居住。两个拱门,则把第一进的院子隔成了中间和左右三部分,张鱼寻思着等房子收拾好了后,抽空把其中一部分开垦出来,种点菜和花草。
他在21世纪租房子住时,就一直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院子,可以种种花草种点蔬菜。可惜,他所在的城市房价太贵,他十多年积蓄还不够付一套房子的首付。没想到,刚穿越到大宋才几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还能种种花草蔬菜。
这样想着,张鱼和母亲穿过垂花门,进入第二进也就是后院。
这里的建筑就比前院讲究多了,正中间一排最气派的房子是正房,正房两侧还各有一间耳房。东厢房和西厢房分列院子的东西两侧,东西厢房与正房之间有抄手游廊相连。
院子中央青砖铺地,下雨时也不会惧怕泥泞。正房的后面还有一排后罩房,厨房、杂物房等都在那里。
对于这样一座宅子,张鱼和母亲都非常满意。张鱼跟母亲商量,让母亲住正房,把东厢房收拾布置一下作为新房,他要在这里迎娶白紫苏。西厢房则暂且作为书房。
说是收拾,其实也不用怎么收拾,这座宅子刘家虽然不经常住,但是老太爷会偶尔回来居住,因此一直派人在这里留守并打扫收拾。
宅子里一应生活用品俱齐全,刘家全都没有搬走。所以,张鱼他们只需要简单再添置一点自己生活的用品,就可以在这里居住了。
当然,新房还是要好好收拾布置一下的。
“叔父,你乔迁新居怎么也不通知侄儿一声,侄儿好给叔父贺喜啊。”
前院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张鱼和鲁氏扭头往外看时,杜二苟带着四个手下走了进来。
经过张鱼的治疗,二狗子已经完全好了,又恢复了那副吊儿郎当的德性,依旧是穿着色泽艳丽的袍服,手拿一把折扇,走起路来一摇一晃,带着几分嚣张。
“二狗子,来的好,正缺人干活呢。”
张鱼也不跟他客气,现在自己不仅是他的救命恩人,还是他叔叔了,更没必要跟他客气。
“叔父有活尽管吩咐,父亲命我来叔父处听候差遣,这是分内事。”
见鲁氏也在,很规矩地上前深鞠一躬:
“这位是奶奶吧,孙儿拜见奶奶。问候奶奶安康!”
慌得鲁氏连连摆手:
“使不得,使不得。”
嘿,这小子还挺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