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历过三次冰河时期。如今,洪武朝恰好位于第三次冰河期的开端,时值二月,原本应是万物复苏的时节。
然而,今年的南方却异常寒冷。广福等地,虽未下雪,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骨的寒意。百姓们纷纷猜测,或许今年的春天会来得稍晚一些。
为了让百姓们能够抵御严寒,许多商贩开始售卖羊毛制作的棉袄。这些棉袄虽然价格不低,但对于那些生活稍显宽裕的家庭来说,尚可接受。
毕竟,大明已经休养生息了十一年,百姓们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两三百文的羊毛衣,咬咬牙还是能够买得起的。
这一日早朝,朱元璋突然传唤了久未有动静的钦天监。他眉头紧锁,一脸严肃地问道:“尔等可知这天象异常,是为为何?”
钦天监的官员们虽然专研星象,但对于这异常的天气却也是一头雾水。他们相视一眼,心中暗自揣测:总不能说是陛下失德,所以老天降灾吧?于是,他们只能含糊其辞地回答道:“陛下,天象之事,难以预测。或许是今年的气候有些特殊吧。”
朱元璋听后默然不语,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钦天监的回答显然并不能令朱元璋满意。他沉思片刻后挥手示意退朝留下钦天监一众官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钦天监的负责人跪在地上,身体瑟瑟发抖,手中的汗珠滴落在地。
朱元璋见状,冷哼一声,随口嘱咐了几句,想个合理的理由给老百姓交代,不要让民间传出流言蜚语,之后就没有继续为难他。
早朝结束后,朱元璋心血来潮,叫来侍卫,快步走向宫外。
应天城内,朱元璋走在街上,目光敏锐地扫过路过的百姓。他看到有几个穿着羊毛大袄的老百姓,他们身上穿着军绿色的羊毛大袄,脸色因为寒风而变得红扑扑的。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然而却努力地为了生计而奔波。
在人群边听了一会,也没听到什么关于豪强欺负百姓的新闻。
朱元璋看到这些百姓,心中感到一丝安慰。应天衙门的刘老头暂时保住了脑袋,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这些百姓们的生活都过得比较艰苦,要是再有豪强欺辱百姓,那是真在逼着百姓造反。
突然,一骑快马飞驰而过。朱元璋看向身边的毛骧,眼中闪过一丝严厉的光芒。
毛骧立刻吓得跪在地上,颤抖着说道:“陛下,微臣定会查得此事水落石出!”
应天街上,纵马飞驰是被严格禁止的。这个规矩铁一般的存在,刚刚那个纵马飞驰的人显然是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是有什么紧急情况,恐怕他本人甚至他背后的家族都要遭殃。
朱元璋原本愉悦的心情被一名驾马飞驰的年轻人所打乱,一边感受着市井气息,一边前往大明工业研究所。
研究所内,张中正今日不知为何没有前来,只有廖望星一人独自忙碌着批复各项研究的经费申请。
忙碌了一早上的廖望星刚刚伸了个懒腰,抬头便看见朱元璋笑眯眯地走进研究所的书房。他慌忙跪下行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今日怎么有空来研究所了?”
朱元璋随意拽过一把椅子,坐到廖望星身边,轻松地说道“没什么大事,就是突然想出来看看咱的老百姓过活的怎么样。”
廖望星赶忙亲自泡茶倒茶,朱元璋也不挑剔茶叶好坏,接过茶碗便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
廖望星看着朱元璋的豪迈举止,不禁笑道:“如今这纺织机初有成效,起码应天的百姓是越过越好了。”
朱元璋疑惑地问道:“纺织机不是为了大明国库开源节流么,怎么老百姓也能穿得上丝绸了?”
自从张中正有意给商人松绑,商人虽然还是不配穿丝绸,但是上好的棉布他们倒是可以享受到。
这纺织机,按理来说只能生产丝绸啊,怎么还会影响到底层的民生呢?
廖望星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一开始微臣也没想到,后来微臣发现,府上的女眷说,棉布和麻布越来越便宜了,微臣这才明白这纺织机的大用,不只在于为朝廷开源节流啊。”
朱元璋敲了敲桌子,表情略显不耐烦,“别和张中正这小子一样,说话总是卖关子。”
廖望星干笑两声,赶忙解释道:“陛下,这新式纺织机当然不能直接造福于百姓,但是原本那些纺织机,却因为过于落后,再加上我大明产丝有限,所以只能用于生产棉布之中,这棉布之数一多,自然就要降价,同时也跟着麻布也一起降了价。”
“老百姓虽然还是穿不起丝绸,甚至好一些的棉布到穿不起,但是差一些的棉布却已经能够买得起了,想来,这应该就是张中正说的,生产力的提升,百姓自然而然就会享受到福祉。”
朱元璋这几天脑子里转的都是天竺和瓦剌,自然第一时间没有想到这一层,但是当廖望星解释到老旧纺织机生产棉布的之后,就已经反应过来,为何老百姓会过得更好。
点了点头,朱元璋满意的笑了笑,“廖爱卿真是我大明福音啊,那宅子住的舒不舒服,咱在给你换个更大的,怎么样?”
廖望星犹豫了一会,最后摇摇头,“陛下,微臣对于凡尘享受并非不爱,只是有人爱美人,有人爱金玉,而微臣对这些都没兴趣,只是爱吃一些美食而已。”
“至于住处,微臣与家妻都对现在的住处很满意,再大的话,到时候显得太过空旷,更何况,陛下已经对微臣封侯赐爵,哪有一份功劳要两份赏的臣子。”
听廖望星这么说,朱元璋对廖望星是更加满意,只可惜廖望星下手太快,早早就把家中那个叫小鱼儿的侍女给娶了当正妻,不然朱元璋还真想嫁个女儿给他。
“对了陛下,微臣无所求赏赐,但是却有一个建议。”
朱元璋哦了一声,缓缓说道“爱卿请讲,但说无妨。”
廖望星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接着说道:“陛下,大明眼下工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铁矿铜矿等资源不够用。虽然现在看起来正负初入持平,可是等到未来汤和将军带橡胶树回来之后,大明的铁矿会立刻陷入用无可用的地步。”
朱元璋闻言皱眉,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赶忙问道:“怎会如此?居然会变成用无可用的地步?”
廖望星解释道:“如今大明铁矿,大部分都用来制作刀兵枪械,小部分流入到百姓民生。”
“只是一旦等到蒸汽机普及之后,大明冶铁的水平将会立刻发展到一个恐怖的水平,其速度很可能达到铁矿挖掘跟不上发展使用的地步。”
朱元璋眉头紧锁,他显然没有想到问题会这么严重,问道:“可是那又能怎么办,我大明总不能让老百姓不种地了,都去挖矿吧。”
廖望星微微摇摇头,轻轻笑道:“咱大明的人不够用,那就用外国人啊。张中正说得对,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我大明完全可以去购买国外的铁矿,来保护大明国内的自然资源。”
他的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接着说道:“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大明将会通过销售全世界的物质,来收纳天下的白银,到时候大量白银囤积在大明国内,也不完全是好事,拿来采购国外的低端原材料,我们通过加工后高价卖到全世界,这才是正道。”
朱元璋听后思索片刻,轻轻笑了笑:“你说的这么严重,咱还以为大明马上铁矿就不够用了。怎么说都是几年之后,到时候恐怕标儿都执政了。”
“放心吧,咱会和标儿说,让他注意这件事的。”
这时,随身太监满福走了进来:“陛下,张中正到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叫他过来吧,这臭小子偷懒被咱抓到了,看咱不得好好罚一罚他!”朱元璋嘴上这么说,脸上却看不出怒意,反而嘴角有点淡淡的扬起,显然只是在开玩笑而已。
张中正推门而入,他向朱元璋行了一礼:“陛下,微臣因在研究一项至关重要的工艺,所以今日稍晚才赶到工业研究所,还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眉头微皱,语带不满:“说吧,你在研究什么工艺,说不明白,咱可要你好看!”他
张中正神态从容,沉稳地回答:“陛下,微臣正在研究铜酸洗技术。”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对此并不完全了解,但记得张中正曾提过,制作火铳的弹壳最好使用铜,并且还要经过酸洗处理:“你详细说说,这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到哪一步了。”
张中正神色肃穆:“陛下,目前微臣已成功找到一个合适的酸洗浓度,既能有效防止铜板过度腐蚀,又能达到防锈的效果。”他的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敬意和专注。
朱元璋听后若有所思,他虽然对工艺的具体细节一知半解,但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好吧,你说你想要什么赏赐,咱今天就赏给你。”
张中正轻轻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和执着:“陛下,微臣并不追求个人的荣誉或利益,我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枪械的合金材料研究。”
朱元璋深知枪械的合金材料研究的重要性,他明白这不仅需要不断的实验和尝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只是合金的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时间和耐心,你可要好好把握。在两者之间,显然还是砸钱更简单,只要参与的人数够多,试验的配方够多,就算是上百种配方的要求,也能通过暴力穷举破解出来。
朱元璋听完点了点头,显然相比于纺织机,枪械这种军事装备对朱元璋的吸引力要更大。
朱元璋大手一挥,这好几个互市以及新开的明蒙互市,最近都在源源不断的收入大量的银子,国库里的银子不断增加。他心中盘算着,再这么下去,国库里的银子只怕会堆积如山。
“咱决定了,给工业研究所在批五百万两,用于钢铁的研究。至于材料问题,和那些海外而来的商贾买,让他们想办法总比用我大明自己的资源更好。”
随即,第二天便一纸招领送往了五大互市。这次的贸易内容过于机密,所以朱元璋直接以朝廷的身份和这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贾来谈。
五大互市,都有一批抱团的海外资本联盟。他们在收到朱元璋的诏令之后,看着天文数字一般的白银预算,各家全都派出了代表到应天详谈。
这些商贾们心中既激动又忐忑,他们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同时也充满了未知和风险。
想抓住这个机会,就必须在谈判中尽可能地了解明朝的需求和条件,以便在接下来的贸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大明的五大互市,一时间变得热闹非凡。
最终在几日之后,这些海外而来的商贾们的代表,终于是到齐了。
因为这次交易的机密性,朱元璋还额外决定加入保密溢价。只要这群商贾能保密五年,大明将额外支付百分之十的价格,作为补贴。
为何要保密?自然是为了不刺激到瓦剌。朱元璋心中清楚,如今大明周边最不稳定的因素就是蒙古草原上的瓦剌。而偏偏此时大明最需要的就是平稳发展的时间,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打乱大明的计划。
三天之后,五大互市的各国商贾代表纷纷齐聚应天。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华丽服装,神态各异。有的代表显得兴奋不已,有的则面露紧张之色。
朱元璋为了能让这群商贾回国之后,可以吸引当地的的人才移民,刻意选用名贵的丝绸制作了丝绸画。
这样既可以展现大明的繁荣和富有,又可以让这份礼物只在上层流通,而不会流通到欧洲下层百姓的手里。
会议之前,张中正就和朱元璋说过,那些只会吃福利而什么都不会干的废物来到大明,对于大明的发展来说没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