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望星点了点头“我会再想想办法的。”他顿了顿,又道“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一下模具的材质,或者改进一下生产工艺。”

张中正叹息一声,钢铁方面想要再次进步,那就要仰仗燃料的革新了。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没有蒸汽机,想要大规模的优化煤炭燃料,那就要么剥削本国的老百姓,要么朝廷承担巨额的成本。

显然这两点无论是哪一个,都是朱元璋和张中正不愿意看到的。

离开大明工业研究所后,张中正打算返回沈府休息片刻,尝试着构思一些能为大明带来大量外汇的小发明。

然而,他还没走多远,一名宫中侍卫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侍卫的神色显得有些紧张。

“张先生,陛下有急事找您!”侍卫喊道。

张中正心中一阵疑惑,难道是倭寇的内乱了?或者蒙元来袭?

跟随侍卫来到皇宫,下午刚离开,晚上又被召回,这个频率显然有些异常。

朱元璋的面容显得十分凝重,他的神情严肃,让人无法忽视。朱标坐在他的旁边,手中的奏折显然让他陷入了深思。

张中正没有浪费时间,直接问道:“陛下,发生什么事了?”

朱元璋叹息一声,沉重的语气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蒙元和瓦剌,打算合并了。”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张中正愣住了。

蒙元和瓦剌的和谈?这怎么可能!

瓦剌的可汗可是在北元末年的血腥混战中杀出一条血路,统一了蒙古土地的铁血人物。

而蒙元现在的皇帝还在位,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毕竟一国无二主,怎么可能达成和谈?若

是两者真的和谈,那么谁来坐这个老大的位置?

朱元璋轻轻地摊开密信,眉头紧皱。张中正静静地飘过去,与朱元璋一同看向信中的内容。

信纸上只有一张,上面的字迹凌乱,内容却短小精悍,显然是紧急发出的密信。

张中正则静静地在一旁看着,他的内心也有些许疑惑和不安,这封信的内容将对大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信中的内容大致是说,蒙元皇帝因为大明开设港口,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感到大明的日益昌盛和蒙元的逐渐衰败。

尤其是大明没有禁止蒙元到港口交易,只禁止了粮草刀兵的贸易,这一行为让蒙元的皇帝明白,大明此时正在蒸蒸日上,恐怕越到未来,大明就会越强。

感到威胁的蒙元皇帝私自会面了瓦剌的使者,决定以臣子的身份并入瓦剌,而蒙元皇帝则以老师的身份,帮助瓦剌可汗爱遒答蜡建立一个正统的草原国家。

看完密信后,张中正沉思了片刻,开始在脑海中翻阅关于蒙元的历史。

历史中的蒙元皇帝到死都没有彻底并入瓦剌。这个世界的历史应该是因为他穿越过来而产生了蝴蝶效应。

朱元璋抬起头来,看着张中正说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张中正点了点头,这个消息对大明可不算什么好消息。

思考了一会儿,张中正突然一拍大腿,道:“陛下,微臣有个能暂时缓住蒙元的对策。”

朱元璋和朱标同时抬起头,看向张中正,“哦?什么好主意,说说看。”

张中正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我们可以让瓦剌减少战马的饲养,从而削弱瓦剌整体的战斗力。”

朱元璋皱起眉头,疑惑地说道:“让瓦剌的底层减少饲养战马?这似乎不太可能吧?没有了战马,瓦剌的士兵就如同失去了利爪的猛兽。”

张中正轻轻笑了笑,解释道:“陛下,当然不能直接让瓦剌的底层放弃饲养战马。瓦剌的高层也不会允许这样的行动。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瓦剌底层对高层的某些政策的不满,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

“具体来说,”张中正继续说道,“瓦剌大部分的战马其实并不是自己王庭饲养的,而是通过与其他部落和散居游牧民族的物资交换得来的。”

“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对底层的游散部落下手呢?”

朱元璋双眉紧皱,一脸疑惑,没太明白张中正的意思,便追问道:“你先说说。”

张中正轻笑一声,神态悠然,缓缓解释道:“陛下,自从占领了倭寇岛的金山银山之后,大明金银日益增加,而陛下为了不让民间通胀过大,一直在控制朝廷对民间放出白银的数量。”

朱元璋缓缓点头,神情严肃“这还是爱卿跟咱讲了什么经济学,咱才注意到,银子越多并不是越好,我大明目前资源并不多,那些白银只能在大事上动用,如果一股脑全都流入民间,恐怕到时候一石粮食要一两银子才能买下了。”

明朝初年,尤其是洪武八年之后,民间的物价逐渐恢复平稳,一石粮食也不过二三百文钱,也就是两三钱左右的价格。

朱元璋为了控制物价,不让民间发生通货膨胀,一直在控制着倭寇岛生产的白银,不让其流入到民间。

张中正继续说道:“陛下,与其几千万两白银堆在库房里,如同石头一般无用,还不如拿出来,一方面削弱瓦剌的实力,另一方面也为百姓谋取福利!”

朱元璋疑惑地问道:“哦?你的计划还能为百姓谋福利?快说,别再卖关子了!”

张中正深吸一口气,轻轻清了清嗓子,以一种严肃而深沉的语气说道:“陛下,请允许我向您讲述一个两百年后发生在欧洲大陆上的事件。那是一个血腥而残酷的时代,被历史学家们称为‘羊吃人运动’。”

朱元璋在龙椅上坐直了身子,眼神专注,对张中正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羊吃人,并非是指羊真的把人吃了,而是当时英吉利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羊毛纺织业的疯狂扩张,大量的资本家将农田圈起来,只饲养羊,而放弃了种植主粮。这就导致了后来持续了两百多年的百姓大饥荒。”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色变得异常严肃。

任谁都也无法想象,一场大饥荒竟然会延续两百年,尤其还是由巨贾引发的。

看朱元璋皱紧眉头的样子,张中正继续解释道:“其实这个羊吃人运动很简单,就是羊毛制品有利润,资本家圈地养羊,养多了赚的就多,然后继续扩大圈地养羊,将主粮田换成草地。”

“而蒙元养的羊主要是肉羊,但因为天寒地冻,羊为了过冬也会生产大量的羊毛。既然如此,我们便将国库中那些不能流入到民间的白银,用来和瓦剌交换羊毛,并且只交换羊毛。”

“瓦剌有了钱,自然而然就会为了赚这笔钱,先平稳两三年,从而不会对大明进攻,甚至还会和大明假装修好,不再骚扰边境。”

“而我们,一边将羊毛制品用于军队制服中,一边贱价售卖给民间老百姓,一是为了老百姓创汇,二是让老百姓过冬时候也能有羊毛衣服保暖,这样也能省许多的木炭煤炭。”

“至于瓦剌那边,他们知道大明攻占了倭寇岛,但他们哪里知道倭寇岛的金山银山有多大呢?我们自然可以将通货膨胀驱逐到他们那里,将物资换回到我们大明内部。”

“陛下,这肯定不是一个亏本的买卖。毕竟我大明现在可是有四千万左右的人口,大部分百姓只是能做到温饱,和幸福小康比可差得远了!”

张中正目光炯炯地看着朱元璋,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够看透一切。他的语气坚定而诚恳,让人无法忽视他的提议。

朱元璋被张中正的话深深吸引,陷入了一片沉思。他透过烛光,看着张中正那沉稳而自信的面容,脑海中闪过一个又一个场景。

通过贸易,倒逼瓦剌大量饲养羊,那片广阔的草原上,羊群如云似雪,翻滚着庞大的身躯。

那些雄壮的骑士们策马扬鞭,驰骋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他们的欢声笑语和呼啸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然而,朱元璋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利益与鲜血的角逐。

大明的银子太多了,多到无法处置;瓦剌的绵羊太少,少到无法满足四千万大明人的需求。

而现在,通过这场贸易,大明可以消化那些过多的白银,瓦剌可以得到他们需要的物资。

朱元璋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期待。这个计划不仅能够帮助大明消化多余的白银,削弱瓦剌的军事实力,还能够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一闭上眼睛,朱元璋就能想象到那些百姓穿上温暖的羊毛衣过冬的情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想到这,朱元璋大手一挥,脸上露出了决然的表情。他用力一拍桌子,“好!爱卿这个计策若是成了,咱定为爱卿在史书中留下一个位置!”

张中正对名声并不是很在意,他更关注大明的国库状况,便随口问道:“陛下,不知现在国库有多少白银?虽然白银数量过多可能对大明不利,但我们也不能一下子全部花完,还是应该留一些储备。”

朱元璋摆了摆手,显得对此并不在意:“爱卿放心,除去今年规划的预算,不算年末的税收,国库里还有七千万两白银呢。”

张中正听后大吃一惊,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什么?七千万两?陛下,这钱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啊!”

朱元璋同样满心疑惑地看向张中正:“钱是从哪里来的,爱卿你不知道吗?”

“自然是倭寇岛的银矿和海贸港口的税收,再加上民间的商税,以及一些逃税商贾的罚款。”

张中正满脸的疑惑:“不是,这就能不到半年攒七千万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脸上满是得意的神情:“当然能了!”

“你看啊,大明五个港口,每个港口每个月二十万到五十万,倭寇岛三个港口,每个月四十万左右。再算上倭寇岛炸山采银的钱一个月五十万到一百万。还有全国的商税,年底收了大概一千多万,这不到一年,就七千万了。”

朱元璋轻轻拿起桌上的账本,一边翻看一边解释道。他的脸上带着得意的微笑,显然对这个成果感到满意。

“不然,你以为咱为啥一边唉声叹气物资太少,一边说钱太多。”

朱元璋放下账本,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中透露出深邃而沉稳的神态。

这个金额让张中正大吃一惊,他原本以为大明国库只有两三千万两白银,所以朱元璋才会对太医院的预算感到吝啬。

然而现在看来,大明国库的财富远比他想象的要富裕。

那这么看来,朱元璋不给太医院太多的经费,很可能是单纯的抠门,毕竟朱元璋对医学的发展还真不如对工业重视。

既然朝廷有这么多钱,那么实施“羊吃人计划”甚至让草吃人都不是问题。张中正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对这个计划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第二天一早,一封密信便向北地送去。

信使穿越了千山万水,仅仅用了两天时间,便将信送到了北地镇守边境的蓝玉手中。

此时正值年初,根据轮换边收制度,蓝玉被派往陕西边境驻守。

蓝玉打开密信,仔细阅读其中的策略,虽然具体的实施方法并未详细说明,但蓝玉却感到背脊一阵发凉。他一边看信,一边在暖烘烘的房间里打了个冷战。

“陛下这计策,实在太狠了。这不是要灭绝蒙元的百姓和土地,让蒙元土地变成大沙漠吗?”

“调动无数银两,看来银子肯定少不了。我得警告一下手底下的人,别什么掉脑袋的钱都敢拿。以陛下的性格,不知道安排了多少眼睛盯着这个计划呢。”

蓝玉深知这计划一旦泄露,不仅会危及自己的前程,更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将密信烧毁后,蓝玉立即找来瓦剌的使者,商议开设互市的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