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人手,接下来就是等待。
广袤的密林在熊熊烈火的照耀下,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炬。
因为底部区域空气流通并不均匀,所以大部分木桩都是被热量慢慢焦灼碳化,而不是被火焰直接点燃。
发现了这一点后,徐达大喜过望,没想到还能有意外收获。
立刻组织起民夫在森林边缘收集木炭,士兵则列队防止土司偷袭。
火焰燃烧了整整一天,可是却依然没有熄灭的迹象,为了加快燃烧的速度,徐达又派人到燃烧的树林周围继续向里面发射汽油弹。经过汽油的洗礼之后,火焰的燃烧更加猛烈。
黑牙在森林的另一边,焦急的看着燃烧的森林却毫无办法。
这一片森林并不大,大概半个时辰便可以横穿出去到徐达的位置。可是这片森林重要的地方在于,这片森林连接着后方无尽的森林,若是不能趁早扑灭,恐怕十几个山头都要被这场大火焚烧个一干二净。
等到了半夜,出去打探的跟班才回到黑牙身边:“大哥,不好了。朝廷到处贴了告示,说陛下震怒,欲将叛乱之地彻底抹去。现在周围的白水寨子人心惶惶,根本不让人进去,我也是在外头打听到的。”
黑牙站在小土坡上,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森林,心中不由得生起一丝懊悔之意。
那片曾经熟悉的森林,如今已被烈火焚烧得面目全非。火光映照在他惊愕的脸庞上,使得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扭曲。
云南在古时候,曾有一不知名的独立王朝,后来归附于唐朝,一直到宋朝之后王族慢慢分化成了如今各个部族的寨子。
这些寨子如同点缀在大山中的明珠,而远古时期的王朝传说,则一直以来都是小伙子们内心深处的向往。
他们虽然生活在山中,却有着强烈的自尊和自豪,对于祖上的辉煌历史,他们一直引以为傲。
然而,三个月前的一次探险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林子里来了一批奇怪的人,一批自称白莲教,一批自称跨越无尽大海而来的外国人。
达函和黑牙作为第一个接触白莲教和洋人的人,被他们的说辞所蛊惑,年轻气盛的两人就这样走上了叛乱的道路。
此刻,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让黑牙有机会回到三个月前,他一定会狠狠地给自己一巴掌。
大明对待叛乱的贼子是毫不留情,打算彻底灭绝叛乱区所有人。想到这里,黑牙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懊悔和痛苦。
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焦味,火光照亮了整个森林。
士兵们排列成整齐的队伍,严阵以待。民夫们则在收集被烧焦的木炭,而徐达则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眼神坚定地看着火海中的森林。
就在黑牙深陷沉思之际,突然,一声深沉的呼喊声打破了寂静,“快跑啊!明军来了!”
那是来自同伴大汉的提醒。
然而,这声提醒过后,仅仅转瞬之间,噼里啪啦的枪声便如暴雨般响起。
在火枪的威势下,所谓刀枪不入的藤甲,开石断木的利刃,都显得如此脆弱。
藤甲在火枪面前连炮灰都不如,那些曾经引以为豪的装备,此刻只是一堆废铁。
黑牙见明军突然从森林的另一边涌出,举起手中的长刀,他高声喊道:“不要怕!明军不过是……”
黑牙的话音未落,一颗铅丹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直的打入黑牙的脑子里。
在明军这头,一个被老人带着上战场的大头兵满脸笑容,他举起手中的火枪,兴奋地对他的师傅说:“嘿,师傅,你看我这枪准不准!”
年轻人满脸期待,本以为师父会夸奖他。然而他的师傅却给了他头盔一巴掌,骂骂咧咧的说:“你特娘个小兔崽子,没看到那人穿的最好吗?一看就是这里的头头,你给他打死了,咱咋用他去讹诈其他叛乱的土司?”
应天城,皇宫御书房里。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他看着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简报,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张中正,倒吸一口凉气问道:“你这……会不会有点太有伤天和了?”
张中正低下头,无奈的回答:“有的老百姓也没参与到叛乱,就是距离叛乱区近了点,就被一起抓起来了。”
战争无论是对于朝廷还是对于百姓,都太过残酷了。
张中正无奈地摊开双手,对朱元璋道:“陛下,微臣哪有办法一个个分辨谁是忠贞,谁是贼子啊。这如同在暗夜中寻找一粒粟米,难度实在太大。”
朱元璋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道:“那依你看,我们该如何是好?朕不想错杀一个无辜之人,更不想放过一个叛乱之徒。”
张中正略一思索,提出一个解决方案:“陛下要是觉得太残忍了,那就先抓后审,审完没问题再放。这样既能保证不放过一个叛乱分子,也能尽量避免误伤无辜。”
朱元璋听后默然不语,这样的方法虽然看似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而且难免会有误判。
他捋了捋胡子,瞥了一眼张中正,道:“你说的轻松,审问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张中正想了想“要是怕出人命,那就用沉默刑罚来审。抓到了先关一周,到时候就容易审了。”
朱元璋一拍桌子“直接关进小黑屋?你可知正常人关进去三天就得疯,你这关一周是要把人家赶尽杀绝吗?”
张中正被朱元璋一番质问,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之色。他也知道这个方法并不完美,但此刻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想了想,他又道:“陛下,我们可以给无辜的老百姓一些补偿,比如一两银子,以表达我们的歉意和补偿之意。”
朱元璋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毕竟涉及的人太多,他也不能无限制地掏钱出来。原本以为纺织机卖出去能进账一点,但张中正提出的供销社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现在大明的财政状况可以说是岌岌可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张中正看出朱元璋的窘境,轻咳一声道:“陛下,实在不行就开启国债和纸钞计划吧。这样既可以缓解当前的财政压力,也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