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这载沣的智商确实有点低,

杀人这么大的事情你到处说,弄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那袁世凯又怎么会不知道?】

【1909年1月2日,袁世凯虽然心事重重,总担心自己的脑袋突然就搬家了。】

【但他还是按时到军机处上班,这天,值班的太监偷偷的告诉他:

“我今天看到摄政王怒形于色,恐怕对您袁大人不利啊!

您今天还是别进去了。”】

【袁世凯闻言,在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做回好汉,因为好汉不吃眼前亏啊!

所以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二话没说直接往家的方向跑去,回到家中,收拾行李,直接奔逃火车站,投奔自己在天津的亲信杨世骧。】

【杨士骧作为时任直隶总督,是袁世凯的老部下,从山东巡抚提上来的。】

【为了防止不测,袁世凯不敢从天津站下车,而是提前一站溜了出来。】

【随后,杨士骧的亲信告诉他:

“你万万不可来找我,你别让人家发现你的行踪,赶紧回京城。”】

【“因此京城传来消息,你不过是被免职而已,不杀头。”】

【袁世凯在得知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一刻也不耽误,即可返回了京城。】

【第二天,袁世凯终于见到那道有名的上谕,摄政王载沣最后对袁世凯的处理意见,大概就是说:

“袁大人你资历很高,功劳也很大,对朝廷更是忠心耿耿,”

“我们真想要重用你,没想到你现在腿脚不好使了,足疾严重到不能走路了。

你还是回家养病吧。”

【袁世凯看到这里,心里肯定会说:“我腿脚不好,我自己咋不知道呢?”】

【不过袁世凯并没有反抗,而且很配合的交出了所有的权利官职。】

【到目前为止,袁世凯绝对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臣。】

【三天后,袁世凯收拾好行礼,‘被有病’的他带着一大家子离开了北京。】

【回到老家河南安阳隐居起来。】

【而赶走了袁世凯的载沣,政治智商实在是太低了,

军机处还留着关系户奕匡,徐世昌也任然在朝中为官,北洋六镇也没有进行大清洗。

其中北洋五镇的北洋新军都是袁世凯培养的旧部。这日后会让载沣付出惨重的代价。】

【载沣的愚蠢骚操作,让大清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

大清位面。

雍正看着此时满清的一把手载沣,气不打一处来。

“愚蠢至极,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

“既然已经对袁世凯下了杀心,就不能放过此人啊。”

“这载沣怎么如此愚蠢,居然还让这样强大的敌人,活着回家养老?”

下方,年羹尧也是对载沣的脑残行为感到疑惑不解。

“这摄政王载沣的行事风格,我是真的没看懂啊!”

“这徐世昌,这奕匡,都是与袁世凯沆瀣一气之人,既然已经决定要动袁世凯,那就不能让放过这两人啊,”

“还有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新军,他载沣居然不重新整顿, 难道他就不怕袁世凯未来在出来报仇吗?”

大清开国位面。

皇太极对载沣如此愚蠢的做法,也给出了最差的评价。

“这载沣好歹也是一摄政王,怎么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原本以为慈禧死了,。这载沣或许能让朕的大清喘口气,现在看来,这载沣简直比慈禧还要致命啊!”

“真的是,朕的大清王朝到底是造了什么孽?”

“怎么会碰上慈禧和载沣这个两个灾星!”

下方,多尔衮也是面容十分不解:

“这载沣有点过于自信了吧,以我看来,这袁世凯可不不简单啊!?”

“若不能一击必杀,日后只怕后患无穷啊!”

也就在大清位面,两大帝王,吃惊于载沣的愚蠢骚操作之际。

天穹之上,盘点者恢弘的声音,再次响起。

接着盘点画面也继续开始播放起来:

【载沣为了巩固大清的统治,

他也是不遗余力的拼命,

一掌控权利就立上马了一个两手抓的项目。】

【一只手抓军权,当年的庚子事变后,载沣作为谢罪专员,被慈禧派去了德国,在德国那段时间,他别的没有学会,

倒是非常认可德国人对他说的一句话,

德国人告诉他:“皇室子弟要读军校,皇族要抓住枪杆子,要想巩固基业,枪杆子就必须掌握在皇族的手中。”

【“特别是不能让汉人夺了去。”

【于是载沣回国后,就忽悠慈禧老佛爷,建立了一所陆军贵胄学堂。】

【这学堂之对满清权贵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单独招生。】

【载沣对着几个皇室兄弟说:“咱们要好好学本事,将来为国家效力。”

载沣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些皇帝子弟宗亲们,早已经是无药可救。】

【这帮皇族子弟们,在学校,叼着进口的香烟,使唤着讲台上的老师,想上课就来,不想上课呢,就提着鸟笼子就开始斗蛐蛐。】

【他们高兴起来,在课堂上来段京戏,把上课当成了KTV,这还是载沣当摄政王之前的事情。、】

【而随着载沣成为摄政王后,1908年年底,载沣建立起了禁卫军,目的自然是用来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和幼年皇帝溥仪。】

【载沣还任命七弟载涛,为禁卫军的总负责人,让排挤汉人思想最严重的量弼,做禁军的第一统领。】

【1909年7月,载沣宣布,4岁的儿子溥仪,为海陆军大元帅。由摄政王代为执行,办成了这三件事后,载沣的自信心开始急剧膨胀。】

【随后,在好哥们良弼的建议下,他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军事机构,军资府,作为大清帝国海陆军作战指挥的最高统率机关。】

【载沣再次把最高长官的重担,交给了七弟载涛,六弟载洵是海军大臣,七弟载涛是最高军事机构的统率。】

【他载沣自己呢,是海陆军大元帅。】

【三个平均不到24岁的年轻人,居然获得了大清帝国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利。】

【自此世界军事史,海陆军统率年龄最年轻的记录被载沣哥三斩获囊中。】

【可是掌控军队的关键并不是在于换了几个头头,而是在于掌握中下层的军官。】

【就这点而言,载沣绝对需要拜师袁世凯。

北洋六镇中的五镇,上中下层的军官,几乎都是袁世凯的人。

随你载沣换掉几个统领,袁世凯以后如果想要回来,军队还得听他袁世凯的。】

【随着载沣一系列的任人唯亲的整套动作下来,令军界的心都拔凉拔凉。,】

【这样一来,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不升反降,】

【载沣的第二只手,自然是抓政权。,】

【自大慈禧老女人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由张謇带头,立宪派搞起了各种预备立宪的活动,各省把省级的议会都筹备好了。时刻准备着迎接,‘多难兴邦,国富民强,消灭外辱’的新局面。】

【士绅们如此的积极,但摄政王载沣,却态度冷淡,他说:“一切按照老太后规划好的节奏来,只能慢不能快!”】

【这可把立宪派极坏了。】

【立宪派本来是打算帮助清政府,而非造反,他们想要推着清政府走,早点把清政府推动到立宪的道路上来。】

【可现在问题是,载沣不同意啊,那只能进京请愿。】

【而请愿的内容还是袁世凯当年提过的,‘速开国会,立即组织责任内阁’】

【此时,立宪派领袖张謇先生以身作则,以60岁的高龄,足足进京三次,在他的鼓励下,全国人民的立宪热情空前高涨。】

【数百万士绅,学生,各地督抚,还有来自各个阶层的老百姓,签字游行搞示威,破纸割腕写血书。】

【又是请愿,又是威胁。场面十分火爆,也就是未来的五四运动,能跟这次相比。】

【在巨大的压力下,载沣只能做出让步,】

........

【1910年9月,资政院成立,并承诺两年后开国会,

1911年5月,众人期待已久的责任内阁出台,

不过人事安排,让国人很不满意,内阁十三个位置,汉人只有四个,

满汉比例严重失调。】

【九个满人中,还有七个是皇族,而汉官仅仅只有四人。

如此扯淡的权利分配。】

【而且皇族和满人控制重要事物,汉人中除了徐世昌外,均无实权。】

【内阁大臣名单一出,举国哗然,尤其是立宪派,感觉受到了欺骗。】

【这个时候,有识之士就质问:“这不就是皇族自家的内阁吗?”

“你看看人家英国皇族,就不允许担任内阁成员,而大清朝廷,任将国家权利视为一家一姓的私产。”

“这内阁还不是他满清皇室的一言堂嘛。”

“这不妥妥的皇族内阁吗?撤销,我们要求撤销。”】

【一时间,群情激奋,】

【可面对气势汹汹的社会舆论,载沣丝毫不以为意,心中更是这般想着,现在大清的第一把手是我载沣,而且我现在手握大清的兵权和政权,你们这下跳梁小丑,我根本不在意。】

【此时,自以为是的载沣居然还下旨:

“组织内阁为皇帝特权,哪怕是议员也不能干预,”

“朝廷用人,审时度势,公平公正,尔等臣民,全部都要以钦定宪法大纲为准,不得率性干预,钦此!”】

【载沣这一火上浇油,自掘坟墓的做法,进一步刺激了革命派,

原本对满清载沣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立宪派也彻底绝望。

还有各地的督抚彻底对满清载沣也彻底失望。】

【心也是从头凉到脚后跟,

他们原本是想从满人那里,分得更多的权利,

没想到啊,自己本来的权利还要被瓜分,顿时把爱新觉罗王朝恨得牙痒痒。】

【本来还听不进去革命党倡议的驱逐鞑虏,匡扶汉室,

可现在忽然就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载沣政府的倒行逆施,终于把立宪派推到了革命党派一方了。】

【虽然立宪派不主张推翻满清政府,非要革命不可。

但他们也不会反对同盟会这些组织去这么做。】

【于是,有革命的地方立宪派就会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载沣原本只是想集中军政大权在手,加强皇室地位,但最终确实弄巧成拙,反而是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可此时载沣误以为自己掌控这兵权和皇权,还浑然不自知,反而是变本加厉,一方面以‘筹办立宪新政’为名,挂羊头,卖狗肉,加强征收田赋钱粮,苛捐杂税。】

【老百姓叫苦不迭,苦不堪言。】

......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看着载沣的一顿猛如虎的骚操作,他都惊呆了。

“这载沣连慈禧都不如啊,这不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嘛?”

大唐位面。

李二也看呆了:“好家伙,人家慈禧死前都已经开始觉悟,要搞新政,他载沣一上位,直接大搞封建皇权那一套,”

“这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嘛!”

大清位面。

雍正看着载沣以新政为名,却做着皇权至上的封建皇权那一套,他脸都开始扭曲起来。

对着载沣就是一顿大骂:

“载沣你这个畜生不如的猪狗东西,连慈禧都叫你立宪新政了,你居然还玩着你老祖宗玩剩下的那一套,

你怎么不去死啊!”

“朕的大清要被你玩完了!”

大清开国位面。

皇太极此刻心都被载沣气停滞。

“载沣!你眼睛是瞎了吗?你的老祖宗我都看出了大清的病根,确实要立宪搞新政才能重生,你倒好,还玩皇权至上的老古板,

你这是作死啊!”

......

【载沣在疯狂敛财充盈国库的同时,

另一方面,为了偿还列强的借款,取得列强的支持,

载沣颁布了铁路干线国有政策,

将已归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

然后再卖给外国。

而后又与英法美德四国银行签订了《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将铁路抵押给了洋鬼子,

此举更是让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会的地方官员怒不可遏,朝廷此举言而无信,

四川民众更是直接掀起了一场保路运动,

民众,们罢市,罢课,游行示威。】

【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镇压,打死30余人,但形式并未因此好转,

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运动,

1911年九月,四川的立宪派、同盟会、哥老会联手闹事。】

【他们围攻首府成都,面对形式即将失控的局面,载沣政府紧急调动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率领湖北新军六千人入川镇压。】

【端方带来这六千新军,倾向革命的官兵不多,而留在武昌的一万余新军,支持革命的大约占四千人左右。】

【另外还有许多摇摆派,

而军队中真正忠于大清的士兵,只有一个旗人组成的团,大概一千人左右。

剩下的五千人都是墙头草的摇摆派。

如此一来,革命力量在武昌的新军中占据了上风。】

【这个情况下,对革命党十分有利。】

【正是发动革命的绝佳机会啊,】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此时,共进会和文学社的头头开始开会。】

【1911年9月24日,

见发动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

确立由蒋立武任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刘公任总理的领导班子,

会议决定速战速决,并且确立了三个行动计划。】

【第一个呢:确定的起义的时间为10月6日。即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

因为从元朝末年那会儿,华夏一直有一种叫法:农历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言,正好利用传言的效应,讨个好彩头。】

【第二呢:任命蒋翊武为军事行动的总指挥,孙武为副总指挥,主要负责装备和后勤保障。】

【第三:是制定了作战计划和战斗目的,还有行军路线。】

【会议结束后,大家开始分头行动,时机选择的很好,责任也明确到了人,士兵将领对地形道路也十分熟悉。】

【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似乎一切都想着完美的大方向前进。】

【于是,大家都等待这10月6日这一天的到来。】

【可就在日子一天天临近的时候,一件事的发生,打破了所有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