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帅忻都迫不得已,只能撤军回国。第一次东征R本,因为意外台风,而结束。】

【在彻底征服南宋之后,也就是七年后。】

【不甘心的忽必烈,又发动了第二次东征R本战争,那一年他65岁。】

【元军这次入侵R本的规模要远远大于第一次。兵力达到了15万之多,大小船只,将近5000艘。】

【可战争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海上的飓风,再一次不给面子。】

【元朝第二次侵略R本战争又失败了。】

...

大元位面。

燕京王宫。

晚年忽必烈。

“该死的台风,”

“若非这台风,那区区倭寇岛国,早就是朕的囊中之物。”

“刘秉忠何在?”

忽必烈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大元开国名臣,阴阳占卜,奇门遁甲之术,无一不精的刘秉忠,刘大人。

若此战,有刘秉忠在的话,战况,绝对不会是这样。

忽必烈的喊声,没有得到回应。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刘秉忠何在?朕要发动第三次东征R本计划。”

这时候一位须发皆白的大臣走了出来,面露为难之色。

“回陛下,刘秉忠大人,已经病故。”

忽必烈虽然此时已经70高龄,但他身体彪悍,丝毫不输一般成年男子。

“找!找,精通阴阳风水术士。朕势必要拿下R本群岛。”

忽必烈当即下令,全国上下,召集风水术士。

但突然又大臣出言劝阻。

“陛下,我大元常年征战,国库早已空虚,百姓已经开始积怨,此时攻打R本实为不妥。

还望陛下三思。”

那位汉臣劝谏后,又有掌管国库官员,管理民生官员,相继出言劝谏。

“臣附议。”

“臣等附议。”

...

“这R本岛国,当真是踩了狗屎运,两次都因为飓风才击退大元强敌。

这叫祈都的统率,也是愚蠢,要是本将军的话,

肯定在第一次的时候,就直捣黄龙,不给小鬼子任何喘气的时机。”

大秦,咸阳王宫中,大将军王翦横刀立马,威武霸气。

他抬头看向天穹,眼看元军二次东征,又宣告失败,他气得牙痒痒,同样作为名将,王翦自诩当世第一,

“王翦,孤,已经命李斯开始批量研发火药,等李斯等人研发出‘震天雷’之时,就是我大秦出战百越之地。”

“彼时,孤,可再次欣赏大将军的风采。”

嬴政自发现原来炼丹方士,用的的黑粉,便是后世口中所说的火药,他十分兴奋,因为受到忽必烈的刺激,嬴政也想把大秦疆域版图,进行再一次扩展。

而火药武器,震天雷,的研发,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末将,定不辱使命。”

大将军王翦,虽然年过半百,但威风凛凛,杀伐之气丝毫不减当年。

....

“要是朕东征R本,就不会有台风作祟了,毕竟朕有整个大汉的气运。”

“想当年,朕带着2万兵力,就把王莽42万大军打得四散逃亡。区区R本岛国,根本不再话下。”

东汉位面,刚刚跟阴丽华经历一番腥风血雨之后。

刘秀抬头看天,却已经发现忽必烈第二次东征R本又失败了,而是还是因为在海上遇到了飓风。

刘秀气的牙痒痒,这忽必烈也真是运气背到家了。

在战斗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居然因为飓风,导致败北。

....

“这忽必烈差一点点运气啊。”

“若是朕东征R本的话,肯定会让我大明第一阴阳风水师,刘伯温随军出征,

那样的话,便能趋吉避凶,避开台风的时间,再发动侵略岛国战争。”

“只可惜时不再来,这忽必烈败的憋屈,只怪时运不济。”

大明位面,应天府,王座之后,朱元璋龙袍加身,

他在看到元军明明在战斗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本可以杀入岛国内陆,但却因为还是飓风,再次失败。

而且本次出征兵力达到了15万之多。

属实可惜。

....

就在朱元璋为忽必烈感到可惜之际,

天穹之上,天道之音再次响起,天幕之上,真人影像继续播放。

【忽必烈为了此次东征R本,可谓下定决心。】

【为了凑齐战船,忽必烈要求高丽国王在半年内,为他造好2000艘战船。否则就是兴师问罪。】

【高丽王,只好用平底船代替V字形的海船。导致整个船底没有一块完整的船板,都是由小木块拼凑二成的豆腐渣工程。】

【这也导致了船只的整体结构强度不够。风浪一拍打,就直接散架。】

【结果跟第一次东征R本一样,先是轻而易举的打败了R本。但由于日本在沿海外修建高大石墙,导致元军,根本无法登陆。】

【元军又遭遇了那该死的飓风作祟,飓风摧毁了军队的三分之一战船,大约有6万5千的士兵藏身大海。】

【元军死伤一片,好不容易上岸的元军,此刻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最后无奈被R本人屠杀。】

【第二次东征R本,又以失败告终。】

【忽必烈当时,也是极为不甘心,准备发动第三次东征,但当时大元对越南发动战争,陷入泥沼,又因为常年征战,导致国力空虚,】

【最后东征R本的第三次计划,由于时间推移,最终不了了之。】

【此后,元军又攻安南,击缅甸,讨伐爪哇,开启了攻城略地模式。】

【与此同时,对内计划,忽必烈不仅推举孔子为国民偶像,还修葺孔庙,重建官学,重用汉人官员。】

【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就是被忽必烈招入官场的。】

【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此时来到元朝,阅尽东方盛景后,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由郭守敬等人修编的《授时历》也横空出世。】

【这部历法将一年定为日,与地球公转的视角仅仅有26秒之差。可以说与华夏如今的公立相差无几。】

【但是他的出现却要比公历早了300多年。】

【按理说,此时百姓应该安居乐业。】

【可在忽必烈治理下,元朝居然爆发了400多次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