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美味佳肴
赵括站在厨房的灶台前,双眼如炬,专注地凝视着锅中的佳肴。做菜,对他来说,既是生活的必需,也是他对美食艺术的追求。他深知,一道好菜,需要色、香、味三者完美结合。然而,现实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他的厨房里,佐料并不齐全,只有酱、醋和粗盐。
赵括轻叹一声,心中虽有遗憾,但手中的动作并未停下。他巧妙地运用现有的调料,对火候的把控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时间,厨房中香气四溢,令人垂涎。
经过一番精心烹制,赵括终于完成了他的佳肴。那黄菇软弹可口,鸡枞鲜甜宜人,尤其是那一朵朵被称为“绵弹子”的美食,更是让人咬一口就感到汤汁四溢,唇舌为之震颤。那香气扑鼻,仿佛有一只勾魂的小手,挠得人心痒难耐,让人口齿生津。
此时,院中的锅碗瓢盆已经摆放整齐,赵括正要坐下享用这顿美餐。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拍了拍自己的掌心,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他差点忘了观中还有一位大佬需要供奉。
于是,赵括赶忙起身,前往供奉大殿。他点燃香火,奉上两根青蜡,虔诚地向道祖老爷子祈福。在这个地方,供奉真君道祖的时间往往定在一日午时前后。传说此时世间阳气最为鼎盛,门徒们敬献的香火、斋品也更容易被这些大佬关注到。
然而,云鹤观破落已久,加上赵括本人对这些繁文缛节并不太在意,所以往年间风雨无阻的每日一香,到了他这里就变得愈发敷衍起来。他时常会忘记供奉的事情,偶尔想起来了才会匆忙去烧两根香。虽然如此,他却不以为意,自认为供奉时的礼数还算周到,应该不会恶了这些道祖真君。
赵括心知,天下之大,道祖们未必会天天盯着云鹤观。而且,这些道祖们自己都没说什么,他又何必过于拘泥呢?于是,他放下心中的顾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眼前的美食中。
在殿内等待烟气袅袅消散后,赵括确认道祖老人家也能享受到这热乎乎的斋品。他特意整齐了衣冠、换上了道袍,然后才返身走出大殿。回到厨房后,他随手捞了件质朴的布衣罩在上身,准备享用那道精心烹制的佳肴。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
汤水在他手中的瓷碗里轻轻荡漾,他小心翼翼地倾斜着碗,生怕一滴汤水溅出,免得它滴落在他的道袍上。那件道袍并非寻常之物,上面描绘着云月花鸟的细腻图案,一只高挺的白鹤驾雾腾风,仿佛要冲破束缚,翱翔天际。这白鹤与道袍的款式一样,都是他身为观主的身份象征,是他过去的荣耀与责任。
然而,他并非因为身份象征才如此珍爱这件道袍。更多的是因为这件道袍的料子细腻滑爽,款式合身且亮眼,穿在身上舒适自如。他平常并不轻易穿上,主要是怕在日常的忙碌中,无意间沾上了污迹,玷污了这份清雅。
在他的记忆中,他的师傅,那位曾经传位于他的老观主,身上的道袍总是布满了修补的痕迹,虽然朴素却充满了岁月的痕迹。他猜想,那可能是因为师傅年轻气盛,对道袍的珍视程度不如他吧。
思绪收回,他坐在石桌前,手中竹筷轻轻夹起一块嫩滑的香菇,送入口中。那香菇的口感鲜美,香气四溢,让他不禁点了点头,心中赞叹不已。
他不再多想,只是埋头享受美食。满足感涌上心头,他打出了一个满足的嗝。
拍了拍肚皮,他起身开始清理桌上的残渣剩菜。他的生活虽然悠闲,但并不代表他可以懒散。他知道,只有忙碌起来,才能让自己的思绪更加清晰,避免胡思乱想。
他拿起鱼竿,虽然萍雨未至,但他知道,他需要找些事情来做,来填补这段空闲的时间。他的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要不……再试试?”他想到了自己意识海里的灵机,以及之前的五次失败实验。他决定,再试一次。
他选择了院子里的一块杂草,小心地滴上了灵机。然后,他屏息凝视,等待着奇迹的发生。只见那些杂草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生长,从两寸长到六尺,只用了短短半个时辰。然而,就在他以为实验成功的时候,那些草却突然枯萎了。
虽然再次失败,但他并没有感到沮丧。他知道,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他前进的阶梯,他会继续努力,直到成功为止。突然间,赵括的意识从无尽的深思中回归,眼前的一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愣住,目光紧紧盯着那片曾经生机勃勃的土地,此刻只剩下一片枯黄的残骸。这些曾经绿意盎然的植物,像是被岁月无情地剥夺了生命,只剩下空洞的躯壳。赵括深吸一口气,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捡起一根枯黄的根茎,那是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大白根,却在这莫名其妙的变化中,无声无息地走向了终结。
他将这些枯黄的残骸一一捡起,整理好,然后交由赵括细心地收拢。这些曾经充满生机的植物,如今却被他装在一个破旧的布袋中,放在杂物间的角落,任由灰尘覆盖。每次看到这些,赵括的心中都会涌现出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
之后的几次尝试,虽然对象不尽相同,从拳头大小的兰庭果,到皮厚得连刀都无法劈开的豆角,但结果却是惊人的相似。每一次的期待和热情,都在那剧烈的变化之后,迅速化为了灰烬。这些植物,无一例外地都在瞬息万变之后,迅速失去了生机,死得太快,太突兀,仿佛连死亡本身都是一种奢侈。
面对这样的困境,赵括并没有选择放弃。他坚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力量可以唤醒这些沉睡的生命。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动物。他精心挑选了一只生命力旺盛的蚯蚓,寄予了厚望,然而结果却依旧令人失望。那只被他寄予厚望的蚯蚓王,在接触到灵机的那一刻,便突然僵硬,再也没有了生机。
“活物也不行?”赵括喃喃自语,他的眼中充满了困惑和不解。他不信邪,又去尝试了石块,然而当石头与灵机触碰的那一刻,却没有任何反应。释放的灵气无法收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慢慢消散在空气中。
此刻的赵括站在后院,看着那片荒废的药圃,心中充满了无奈。他曾经满怀希望地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了各种灵药的种子,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收获满满的灵药。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每一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他知道,自己的意识汪洋无垠无尽,但真正能网罗光点固化为灵机的,只有最边缘的一小块区域。数月下来,那一隅之地所拘束累积的灵机也不过二十出头。平均三天才能抠下一小粒灵机,这使得他的每一次实验都显得格外珍贵。
然而,赵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找到唤醒这些沉睡生命的方法。于是,他开始准备新一轮的实验,希望能在这片荒废的药圃中找到新的希望。
他挥舞着锄头,将整个药田一分为二。虽然这片土地只有两丈见方,但赵括却满怀信心。他相信,在这片土地上,一定有着能够唤醒生命的秘密。于是,他开始了新一轮的播种和等待。在赵括的眼中,那块被遗忘的药田仿佛一个尘封的记忆,静静地躺在那里,少有人关注,如同废弃多年的秘密。那里,曾经绿意盎然,生长着各种珍稀的药草,但在过去的七八年里,它被世人遗忘,只剩下一片荒凉的景象。
但现在,它的沉寂似乎成了云鹤观复兴的契机。赵括站在药田边,看着那片被遗忘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希望。他仿佛看到了未来,那里种满了各种药草,生机盎然,犹如云鹤观初建时的繁荣。
回想起云鹤观的过去,赵括心中充满了感慨。据说,二代祖师曾经深入深山,挖掘了一株百年大药,想要移植到药田中,可惜未能成功。如今,那株大药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云鹤观也早已物是人非。
云鹤观,曾经以武起家,立足于乱世,后来转行当了道士。前两代祖师都是人杰,闯下了不小的名号,然而到了第三代,却是青黄不接,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到了老观主在位后,更是日暮西山,一日不如一日。再后来,一场人祸,使得云鹤观的后辈生尽数戮没,尸骨无存,从此一蹶不振。
在赵括看来,云鹤观这样的道观,与其说是求玄问道,更像是一个武侠小说里的帮派宗门。他们的命运,往往取决于几个高手的支撑,中层以下的培养全看运气。运气好时,门派能再续个十年八年,运气不好时,门派的命运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走向衰败。
然而,像正阳观那样历经朝代更迭而不灭,有着数百年传承和底蕴的大势力,却是少之又少。他们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能屹立不倒,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现在,赵括希望云鹤观也能像正阳观一样,重振旗鼓,再次崛起。他深知,这需要时间和努力,但他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他相信,只要他们肯努力,云鹤观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