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一接到刘文秀、白文选的军报,猛然间想到了刘文秀刚愎自用,不听王复臣劝谏、被沙场老将吴三桂所乘、导致南明军队在保宁城下遭到惨败。最后痛失四川的悲剧。

一想到保宁这关键一战,孙可望立刻命令心腹将领张胜率领7000精锐骑兵,抄小路快速行进,直奔保宁。

孙可望的目的是:增强刘文秀在保宁城下的兵力,同时要求刘文秀不必强求全歼四川清军主力,因为四川的清军主力并没有收到多大损失,战斗力依然很强,而且还有吴三桂这样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坐镇指挥呢。

孙可望给刘文秀下了严命,要他务必不要分兵围城,以免被吴三桂窥出破绽,发动突袭,一举大败明军,扭转整个战局,孙可望要求刘文秀不要仓促对保宁城发起攻击,一定要等到白文选大军前来会合之后,再作军事部署。同时孙可望以“国主”的名义给刘文秀下达死命令:如果采取军事行动,务必取得张胜和王复臣的一致同意。否则以违犯军令论处。

历史上刘文秀率军收复了几乎四川全境,最后因为骄傲轻敌,在保宁城下被吴三桂抽冷子打了个反击,大败而还。但是,吴三桂只能算是惨胜,刘文秀所部的战斗力之强,也令久经沙场的吴三桂心有余悸。战后,吴三桂慨叹道:“生平未尝见如此劲敌,特欠一着耳!”庆幸之余,精疲力竭的清军并不敢乘胜追击刘文秀的残部。

现在,孙可望是穿越而来的,他当然不会让刘文秀重蹈覆辙啦。派出张胜之后,他又派将领王自奇率领一支2000人的骑兵去催促大将白文选不要与清军过多纠缠,务必迅速赶到保宁城下与刘文秀大军会师。

在孙可望这一连番的操作指挥之下,四川明军主帅刘文秀终于引起了重视,他不再力主全歼四川清军主力,而以收复整个四川,把四川清军赶往汉中为目的了。

1652年9月里,白文选、王自奇所部大军一路疾驰,终于赶到保宁城下,与刘文秀会师了。保宁城中的清军统帅吴三桂、李国翰、李国英等人意识到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就趁夜间悄悄弃城而逃,击溃了刘文秀布置在路上拦截他们逃往汉中的伏兵,顺利逃往了清军的基地汉中。于是,刘文秀、白文选顺利收复了整个四川。

四川一恢复,孙可望立刻就要刘文秀稳定四川的局势,恢复四川的生产,发展经济,让四川四川也能够成为南明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稳固根据地,取代云南、贵州,成为进攻清军的后方供给基地。

当然啦,穿越而来的孙可望自然要胸怀宽广,包容一切可以联合抗清的军事力量,他写信告知刘文秀和白文选,要以大局为重,对于长期局促于川东鄂西贫瘠山区的夔东抗清武装不要歧视,应该加意联络他们,让他们加入抗击清军的军事行列中来。只要笼络住夔东的抗清武装,双方精诚合作,必会取得一番很大的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