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看到月光下站着的持剑之人后,张鱼觉得这个轮廓有些眼熟。

此时,院子里响起脚步声,杜二苟跟楚若婵一起回来了,眼前的场景把二人也吓了一跳。楚若婵拿起火折子吹了一下,点燃房内的油灯。

油灯照亮了那个持剑之人的面容,赫然是张鱼前两天在长江里救的那个少年剑客。

这位少年剑客不爱讲话,张鱼并不清楚他的身份,但从昨天那个衙役和秦春才两人口中,张鱼知道他是被官府通缉之人。之时,凭直觉张鱼觉得这个少年不像是十恶不赦之人。

那天,张鱼当着秦春才的面玩了个金蝉脱壳,让杜二苟和李现把少年剑客救了出来。

之后,又开了一些连翘、黄芪、紫花地丁、板蓝根、牛黄、玄参等解毒的方子,让楚若婵派人去抓来给少年服下。

这几天张鱼一直在忙着河堤上的流民的事情,倒忘记了这位少年。

没想到,这家伙还是一位高手呢,刚才躲在暗处搞的张鱼以为他是三绝会蒙面人的同伙,一直没敢放开手脚去斩杀蒙面人。

此时,少年已经收回剑抱在胸前,又恢复了那种让人敬而远之的冷傲。张鱼过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行啊,小子,功夫不赖。叫什么名字啊?”

“我前几天就被你埋了,死人没有名字。”

少年冷冷开口,显然已经知道了前几天张鱼救他的事。

“死人没有名字,那我也不能叫你死人吧。”

张鱼看了一眼少年,少年站在那里怀中抱着剑,像是一尊雕刻的石像。

“这样吧,我看你一刻都离不开你那把剑,你就叫司剑吧。”

少年闻言,突然右手持剑单膝跪地,一下跪在了张鱼面前,朗声说道:

“司剑感谢主人救命又赐名,今后司剑任凭主人差遣。”

张鱼赶紧把他扶起,对司剑说:

“以前的你已经死了,你的来历我也不问了,今后就跟着我吧。”

对于这个司剑,张鱼很是满意。刚才已经领教了他的潜伏能力和功夫,这简直就是忍者神龟啊。

自己如今惹上了三绝会和秦家,他们一直想着要自己的命,如今有司剑这种高手在身边保护,会轻松很多。

想到三绝会,张鱼想到了刚才被司剑杀死的蒙面人,此人就自称是三绝会的,而且功夫不错,看来应该也是位重要人物。不知道是不是跟吴鸣子、蓝道人一样的所谓七大长老?

当晚,张鱼从司剑口中得知了一件事。

司剑因为追杀一位目标人物,而进入了乌江县西山,发现山上隐蔽之处有一座铁矿,铁矿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守卫,这些人都没有穿地方厢军的军服。

司剑还发现,不时会有身穿衙役公服的人,押送一些年轻的男子们来到山下,把人交给铁矿守卫人员后就走了。

西山、铁矿、守卫、衙役、青壮男子……

流民、抓丁、修河渠、青壮男子失踪……

张鱼一边思索着,把这些关键词放到一起碰撞后,发现这些事都围绕着失踪的青壮年流民展开,想到这里张鱼心中的疑惑豁然开朗。

很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河渠要修整,那些被以修河渠的名义抓丁的青壮年流民,他们可能都被送进了这座西山铁矿,成为免费的苦力。

怪不得秦春才劝张鱼让赵朗赶紧渡江,不要再等他的孙子了。

因为这些苦力根本就不可能被放出来,要知道在古代私采铁矿可是杀头甚至灭门的重罪,这些苦力进去那天就注定不可能活着出来。

中国古代一直以来实行盐铁官营制度,铁矿铜矿等属于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历朝历代都是由朝廷开采、冶炼,大部分用于装备军队武器、铸造钱币和各种礼器。

只有很少一部分流入民间,供民间生产生活使用。

然而,越是垄断的东西越是暴利,所以从秦汉到明清,虽然朝廷一直实行盐铁官营,但官商勾结私卖私采的情况,也一直屡禁不绝。有名的盐帮其实就是官商勾结,贩卖私盐的走私分子。

铁矿的开采可不是一般的小商贩、小官吏能够做到的,古代生产力低下铁矿开采需要大量人力,铁矿石开采出来之后需要冶炼提纯才能变成铁,炼成铁之后的买家一般也都是官府、军队等。

所以,张鱼猜测,这个西山铁矿的背后,很可能是不少朝廷官员,甚至可能还牵扯到四大家族。否则,也不会嚣张到动用衙门的衙役来为铁矿抓丁。

既然铁矿位于乌江县境内,张鱼决定从乌江县知县查起。

张鱼让杜二苟和楚若婵分别用朱雀门、红颜会的力量,去调查乌江县的知县王承云,看此人背后究竟站着哪位朝廷大人物。

调查的结果让张鱼有些泄气,乌江知县王承云,一年前进士出身,半年前到乌江县就任知县。到任后虽然没做过什么大事情,但也算体恤民情。

另据杜二苟的调查消息,乌江县西山从三年前就已经被官府列入禁地,农户不得上山砍柴,猎户不得在西山打猎,上下山道路都有人把守。

曾有猎户因追赶猎物误入西山,之后被以私闯禁地的罪名关进了县衙大牢,没多久这个猎户就生病死在了狱中。

汇总以上信息,张鱼认定这个王承云对于私采铁矿的事,可能不知情或者参与的不深。

调查陷入无头绪状态,张鱼又想起了柳诗诗,这个时候要是柳诗诗在就好了,朱雀门和红颜会的资源更多是在江湖上,柳诗诗掌握的同济会,则一向跟官场有很深的交集,她定能打探到一些内幕。

可惜,这个红颜知己还在江南的建康府,眼下只有另想办法了。

乌江县城,大街上。

一个员外模样的人,带着两个家丁在街上走着。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从旁边蹿了出来,走到其中一个家丁旁边,一把拉住家丁的胳膊,嘴里念叨着:

“我的平儿,跟为娘回家,娘给你做好吃的。”

“平儿快跟娘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