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袁世凯略微出手,已经是载沣的极限

【也就在武昌起义后,

瑞澄充分发挥了满清鞑子草包的本色,逃亡北京后,他立刻就把武昌革命军造反的消息,】

【第一时间,汇报给了大清朝廷,朝廷受到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后,】

【以摄政王载沣为首的大清高层干部,感到了极为的震惊和愤怒,

在集体问候了曾经在湖北长期工作的张之洞同志所有的直系亲属八百遍后,众人一致同意动用中央军,】

【因此在他们看来,此时其他的地方军队已经不可信任,

【1911年10月12日。】

【载沣几乎拿出了所有的家底,兵分四路,兵锋直指武汉,

第一路以北洋四镇为主力,最高统率是满人荫昌。

这个荫昌是满人正白旗人,时任内阁陆军大臣,】

【天津小站边练新军那会,成为了袁世凯的好哥们,无论是从血统活着身份地位来看,由他作为第一军的统率,都比较合乎情理。】

【第二路是以北洋军五镇为主力,统率是冯国璋,

第三路以满人禁卫军为主力,统率是载沣的亲弟弟载涛。】

【第四路:由十多艘军舰组成的海军主力,任命萨镇冰为海军司令。

从长江自下而上进军武汉,

这个载沣,升官发财的时候,没把萨镇冰当回事,

但是用得着萨镇冰的时候呢,倒是记得把他往火坑里推。】

【载沣想要以海陆两军齐头并进,进入部队尽出,一起围攻武汉革命军。】

【想要一举歼灭反贼。】

【这场即将发生的战争,主要战场就是汉阳跟汉口。】

【这个两个地方在古代的地名叫做江夏和夏口,所以这一战被称为:“阳夏保卫战”】

【此时,举国上下,目光聚焦武汉,革命军能否成功,就在此一战了。】

【如果革命军被清军的主力歼灭,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如果革命军能抵挡住数倍于自己的清军,就算能把清军拖在武汉城下,那么其他正在观望的反清势力,

就可能响应起兵。】

【革命的星星之火,就可以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先行抵达武汉战场的荫昌,立功心切,只可惜他是有心无力,虽然荫昌带领的这支北洋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但是荫昌指挥不动这支军队。】

【北洋军从创立开始,征兵训练都是袁世凯在负责,北洋军中重要的军官,也是他袁世凯的人。】

【除了袁世凯本人活着得到他授意的人,否则呢,谁也指挥不动这支北洋军。】

【所以荫昌带领的北洋军,出工不出力,只是在应付差事。】

【第二路的冯国璋,的确是一大悍将,但是他呢,更要听命于自己的老大,袁世凯。】

【冯国璋在率军南下湖北的路上,顺道去了躺河南,亲自拜访了自己的老大哥,袁世凯。】

【到了河南,见到老大袁世凯后,

冯国璋问道:“大哥,咱们是打还是不打?”

“如果打,这应该怎么打?”】

【袁世凯的回答很简单,他说:“慢慢走,等等看。”】

【而这一等,就等到了十月底,

这第二路军,十月底才到达湖北地界,】

【至于以满人为主的第三路军,是满人最后的家底,载沣嘱托保留实力,要留着以后,防备汉人造反,还不能轻易的消耗。】

【第三路军,想等到前两路人马跟革命军拼杀得差不多的时候,用他们站出来坐收渔翁之利。】

【收拾残局。】

【如果说陆军的表现,让载沣抓狂的话,那萨镇冰带领的海军,就能让进载沣绝望。】

【10月18日,海军司令萨镇冰带领的水师,就抵达了武汉,

接下来载沣期待的军舰的火炮向武汉齐射的激烈场面,却并没有出现。大多数的时间里,海军只是象征性的发射了几枚炮弹。】

【而这些炮弹,几乎都落在荒郊野外和长江的水里,】

【这是咋回事呢?】

【秘密就在两个关键人物的身上,第一个人叫做汤芗铭,此人是海军少壮派的将领,

也是这支海军的参谋长,

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

他是湖北立宪派大佬汤化龙的亲弟弟。】

【而他哥哥汤化龙此时,已经是湖北革命军政府的政治部长,总览行政,相当于湖北省的省长。】

【于公于私,他都要把弟弟和弟弟所掌握的海军,拉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所以汤芗铭在去武汉的路上,就收到了哥哥汤化龙的来信,

汤化龙让他早日反清,以立头功。】

【汤芗铭本人曾经留学法国和英国,对清朝的腐朽和民主共和有着清醒的认知,

因此既受到了哥哥的影响,也为了个人的前途和国家命运考虑。】

【他决定冒险拼一把。】

【在他策划下,一些有革命倾向的军官和士兵!】

【逐渐被带入了他的阵营中,】

【于是,他们决定消极战斗,时刻准备着高举造反的大旗。】

【而第二个关键人物,就是这支海军最高统率萨镇冰!】

【萨镇冰这个人是什么来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