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奕匡:“要不,咱们还是请老袁出手吧。”
第104章 奕匡:“要不,咱们还是请老袁出手吧。”
【萨镇冰毕业于福建马尾船政学堂,邓世昌的同学,】
【而后他留学英国,归国后,在天津水师学堂当过黎元洪的老师,也算是受过先进教育并且思想开明的人。】
【再加上得不到载沣的重用,】
【所以作为蒙古族的萨镇冰,对大清朝并没有大多的忠心。】
【海军到达武汉的时候,萨镇冰就收到了他的学生黎元洪的来信,】
【《黎元洪至萨镇冰书》,】
【在这封1300字的来信中,黎元洪表示,武昌起义的目标,在于改革清朝的专治政体,建立共和民国。】
【并劝说萨老师,站在国家前途民族大义的角度上,反了他大清,加入革命军。】
......
大清位面。
雍正看着画面中的黎元洪,气得面红脖子粗,怒喝道:
“黎元洪你这个逆贼,你自己造反也就罢了,居然还敢策反我大清水师统率,简直找死。”
“来啊,将黎元洪先祖全部抓入天牢。”
下方,
年羹尧脸色一变,回应道:“皇上不可啊!眼下我大清正在实行新政,大搞戊戌变法,”
“若无缘无故抓捕黎元洪先祖一脉,只怕会引起民愤,对新政实施大有阻碍啊!”
雍正闻言,脸上的火气这才消散了三分。
“哼!”
“若不是朕要大搞新政,让大清万世不朽,你黎元洪一族必然要断绝。”
此时,大明位面。
朱元璋看着黎元洪言辞恳切的劝说萨镇冰加入革命军,一起造反。
他倒是看到津津有味,那模样,仿佛回到了当年自己走投无路,加入郭氏起义军的日子。
“萨镇冰,你还犹豫啥,直接造反!”
“反正这大清王朝早就烂透了,唯有明月换新天,才能拯救华夏的未来啊!”
大唐位面。
李二也是十分赞同萨镇冰造反,联手革命军,一起推翻满清腐朽政权。
为后世华夏搏一个美好的未来。
大汉位面。
刘邦侧躺在龙椅上,歪着嘴建议道:“萨镇冰,反吧!这大清还有什么值得效忠的吗?”
“底裤早就没有了。”
“何必在为这样的朝廷效忠?”
值此之际,画面再次回到萨镇冰。
【读完来信的萨镇冰老师很纠结啊!】
【他是既不想做大清的叛徒,也不愿意跟革命党为敌。】
【于是,他绞尽脑汁,想了一个还不错的办法。】
【什么办法呢?】
【自然是和稀泥啊!】
【而另一边,满怀希望的黎元洪,终于等来了老师的回信。】
【他打开信件一看,】
【结果让黎元洪很失望。】
【信中就写了八个字。】
【彼此心照,各尽其职!】
【此时,停在汉口边上的大清海军的军舰里,这一边是参谋长汤芗铭想要带头造反。
;另一边,总统率萨镇冰态度暧昧不清不楚,】
【对手下的将领不出力的行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所以这仗要是能打起来,那就活见鬼了。】
【海军不打革命军,革命军就更不会主动进攻火力强大的海军了。】
【因此杨夏保卫战第一阶段,大部分的时间里,双方都是在一片祥和的对峙中度过,消磨时间。】
【别看武昌起义是共进社和文学社干的,没有同盟会和立宪派什么事,但是共进会和文学社虽然起义成功了,】
【但毕竟只是武汉的小党派,名气小,影响力也仅仅局限于两湖地区。】
【而立宪派和同盟会就不同了,他们在全国都有分支,而且势力庞大,】
【他们首先看到了武昌起义的成功,而后在清军的反扑中,清军的主力又被拖出不思进取,】
【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他们打算打铁要趁热。】
【在全国积极行动起来,与此同时呢,慈禧太后生前,在多年前的清军内部就埋下的雷,也终于要引爆了。】
【也就在同盟会准备再各地效仿武昌起义的同时。】
【载沣这边也是头皮发麻,急的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因为清军的主力部队,在湖北磨磨蹭蹭,出工不出力,因为迟迟拿不下武汉。】
【大清的最高领导人载沣,就开始积极的开动脑筋想办法了。】
【如今北洋军指挥不动,如果此时不能及时消灭革命乱党的话,就可能造成全国各地集体效仿武汉起义。】
【这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载沣急的团团转的时候,】
【袁世凯的老关系奕匡及时出现了,奕匡给载沣提了一个很犀利的建议。】
【奕匡说:“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北洋军,前线需要北洋军去灭乱党,”
“中央也需要北洋军的中心护主。”
“北洋军还控制着全国的重要关隘。”
“像北京,直隶,山海关,济南,锦州这些地方,都有北洋军的驻防。”
“只要解决了这个指挥不动北洋军的问题,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最后奕匡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要不,咱们还是请老袁出手吧。”
“他一手打造的北洋军,难道连他自己也指挥不动吗?”
】
【载沣听完后,脸是一会红一会绿,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尴尬,毕竟之前袁世凯是他亲自辞退归老的,
现在要请袁世凯出手,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嘛。】
【从个人感情上讲,他载沣是非常讨厌袁世凯,
但是目前即将失控的局面,又容不得自己失去袁世凯这个最后的希望。】
【一时间,载沣进退两难,他竟然也拿不定主意了。】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嫂子隆裕太后...】
【而此时的隆裕太后能否扭转当下的局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