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清政府的最强对手来了

【黎元洪成了革命党人心中最中意的人选。】

【一来这般黎元洪懂兵,而且是名将,他的名气足以震慑住满清朝廷。】

【并号召天下,从而壮大革命党的声威。】

【二来:黎元洪是湖北本地人,再军中本来就有很高的威望,可以在部署和指挥中减少阻力,

三来:黎元洪跟湖北立宪派的关系不错,通过他可以把立宪派,牢牢的绑在革命的战船上。】

【1911年10月10日晚上9点半,也就是新军起义的当晚,

黎元洪受到新军起义的消息,、

作为朝廷的官员,作为一名负责人的军事干部,本应该去镇压起义,完成他的分内工作。

所以呢,他当即下达了镇压革命党的命令,

而后在自己的司令部里等待消息。

之后不久,他就等来两个坏消息。】

【第一:是自己派遣的镇压的部队,已经倒戈相向了。】

【第二:就是起义军已经拿下了楚望台的武器弹药库。】

【实在是出乎意料啊!】

【黎元洪意识到,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造反运动。】

【自己可能镇压不住了。】

【他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他做出一个很实在的决定。

不求有功,但求自保。】

【于是他把附近所剩下的几百人马,

集中在自己的麾下,并禁止所有人出入,并对士兵下达了命令。

只防守不进攻。】

【指挥士兵按兵不动,】

【当晚十一点,有人突然翻墙入营,并大声高呼:“革命已经成功,汉人同胞们速来支援。”

“一起攻打总督府。”

这个叫周荣堂,是熊秉坤派来号召其他新军起义的联络人。】

【黎元洪怕士兵哗变,立刻下令杀死这个倒霉的周荣堂。】

【这就是黎元洪反革命证据的由来。】

【毕竟大局尚未明朗之前,保命最要紧。】

【这么看来,黎元洪先生,也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毕竟谁不怕死呢?】

【此时,炮声隆隆,。火光映天。】

【义军沸腾,草木皆兵。】

【黎元洪也是慌得一批,心中沉思,现在我该怎么办呢?是继续为朝廷效力,还是投靠革命军,一起反了这满清鞑子呢?】

【这成了黎元洪此时心中的难题。】

【如果继续为朝廷效力,自己拿区区几百人的兵力,又如何是那几千革命军的对手?】

【不过黎元洪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名将,此时他的虽然头痛目前的处境,但他头脑确实十分冷静。】

【他决定好汉不吃眼前亏。】

【既不去镇压革命军,也不参与造反。】

【他做了很务实的决定,解散军队,逃回家中躲避。】

【也正是由于他这种识时务的态度,使得他能在后来的腥风血雨中存活下来。】

【逃回家中的第二天,

就在黎元洪惊魂未定之时,革命士兵找上门来了,

【黎元洪此时听闻革命军找上门来,慌乱之下,躲进了卧室,

革命士兵们进入卧室,见到了黎元洪。】

【当即用真诚的语气说道:“黎老师在此,我等皆是您的部下,

今日之救国起义,就是您平时的谆谆教诲。”

“我们不是来害你的,现在的情况,十万火急,请您速速出山,主持大计。”

还没有等黎元洪说话,他就被士兵们前拥后簇,连绑带请的带到了咨议局大楼。】

【咨议局大楼,就是清朝湖北省的议会大厅。】

【在这里等待的,蔡济民,熊秉坤,吴兆林等人告诉他:

“瑞澄和张彪已经被赶跑了,武昌也被起义军全面占领,”

“善后大局,非您不可。”】

【可黎元洪知道,武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革命党的实力,难以应付清军接下来的反扑。】

【要是跟着起义军干,那叫造反。】

【现在如果收了革命党的好处,就来是要那脑袋去换的。、】

【风险系数实在是太高。】

【于是黎元洪那句历史名言,便脱口而出,黎元洪推脱说:

“汝辈事儿闹大了,莫害我,莫害我呀!”】

【唯一的带头大哥候选人黎元洪,不肯合作,革命党自然不会放过他,

当即把他软禁,革命党知道,对付黎元洪这种不上道的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断了他的后路,

当天就以都督黎元洪之名,签署落款的《安民布告》,就贴满了武昌的大街小巷,黎元洪都督的大名立刻是家喻户晓,】

【黎元洪瞬间从大清的高级干部,变成了反贼。】

【一旦被拉上贼船,在想下来可就难咯。】

【一天后,汉口,汉阳,也落入了革命军的手中。】

【自此,武汉三镇,汉阳,汉口,武昌全部落入革命党之手。】

【随后,时刻关注武昌起义的列强们,也顺势宣布,严守中立,革命形势那是一片大好。】

【局势的变化,让黎元洪终于打消了对革命党实力的顾虑,

他再次做了识时务的决定,

与其做革命党的囚徒,又被满清朝廷当做叛徒,不如索性把前程压在革命党这边。】

【最终黎元洪对着革命党说:“我跟你们通力合作。”

【黎元洪本来就是个军事人才,

又是身经百战的名将,

又有文学社,共进会这样的好助手,

再加上处理民政的好手汤化龙。】

【湖北革命军政府的领导班子,很快搭建完成。】

【并高效率的运转起来。

以新军的班底扩招士兵,安民免税。】

【整军备战,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了清朝宣统年号,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10月12日,起义军,先后发布了宣布《满清政府罪状檄文》《布告全国电》《致满清政府电》等,号召各省相应起义。】

【至此清政府终于迎来了一个战斗力极强的革命党对手】

【湖北革命军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