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所在的木渠小学位于XX乡镇的西北边,是全乡最边远闭塞的村落,村子地处两个乡镇的交界处,村子北面全是一道道高大险恶光秃秃的山峦,没有一条路可以通行,西面隔着一条深深的河谷和另外一个集镇遥遥相望,就像当地人说的那样:两岸能听清狗叫,走路一天也不到。这里偏远落后,交通不便,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谷深崖陡,有很多的村庄至今还没有通上电,大大小小的村庄坐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星星点点的山村学校散落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像木渠小学这样一师一校的山村小学全乡还有好几所,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山村教师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年复一年默默地辛勤耕耘着,他们中有好多教师就在这块土地上安家落户,扎根农村一辈子,为农村基础教育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甘当农村基础教育的奠基石,他们是当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木渠小学原来的校址并不在这里,在下面的村子里,校舍是过去的大队公房改造而成,学校建在村子里,给教学和管理上带来一连串的麻烦,村子里来学校里串门子的、侃大山的、醉酒的、就连小鸡小猪也会跑到学校里来打搅,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后来才迁到这里。木渠小学静静地座落在村子后面的土坡上,一块块梯田般的坡地把孤零零的学校和村庄分隔开,学校里两座破旧的土屋和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以及周围半人多高的石墙构成了一所大山深处一师一校简陋的教学点。

正房是三间教室,没有楼,显得很空旷,里面摆设了十几张粗糙笨拙的长课桌,配上几条长凳子,教室的前面竖着一块用木板拼凑成的黑板,上面的油漆已经变得斑斑驳驳,从墙角渗进来的泥水把地面冲出一条条泥沟和一个个泥塘,看上去很像河网交织的江南水乡图;耳房有两层,楼上有三间宿舍,楼下原来也是三个教室,后来减少班级后就一直空着,中间用几块木板分隔开,一半用作厨房,另一半堆放着一些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

靠左边上楼梯的那间是我的宿舍,靠窗前支起一张木床,一张书桌紧挨着木床,屋子中间有一张笨拙的桌子,周围围着几个木凳子,中间有个小火炉,下面垫着一块又厚又重的大石板。

学校下面有一个村庄——木渠村,木渠村是一个彝族、汉族混居的村寨,彝族群众占多数,彝族同胞大多数时间用自己的彝语交流,但有时也说汉语,他们似乎天生就拥有强大的语言天赋,彝语和汉语可以流利的互通使用,这些村民生性豪爽、热情好客,村子不大,约莫有六七十户人家,村寨稀稀落落地座落在起伏不平山坳里,九十年代中后期,这里的人们大多数还在家耕田种地,养鸡养猪,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仅有少数人开始出门闯荡。

村子后面背靠着几座黑黝黝高耸入云的山峰,从远处看,像几把巨大的椅子并列排成一排,当一团团白云从山峰顶上掠过,站在山脚仰着头往上看,陡直的悬崖似乎随时就会跌倒下来,在峭壁的半山腰处,一股水桶粗的甘甜山泉从崖缝间喷涌而出,从突兀的岩石上倾泻而下,形成一道蔚为壮观的瀑布,清凉纯净的溪水顺着山势从村子右边的峡谷里潺潺地流淌下来,在峭壁的山腰间村民开凿出一条沟渠,把水直接引到村子里,灌溉着这一片肥沃的农田。

今年七月,我毕业于XX市一所师范学校,八月初,教育局通知我们去报道,往届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时候都是定向分配,(即:你来自哪个乡镇,毕业也就分配回自己的家乡工作),可今年分配工作和晚年不同,县教育局为了能照顾双方在异地工作的老师,让这些两地分居的老师能够团聚,能安心搞好教育,县教育局下发文件,工龄八年以上双方在异地工作的夫妻可以申请调动,因此全县在人事上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今年的毕业生在分配工作上教育局根据全县各个乡镇老师的差缺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和我一起分下来的三名年轻老师分别是李明杰、张倩、吴丽萍,李明杰学的是美术专业,人长得瘦瘦高高的,一身牛仔装,牛仔裤上破了几个洞,衣角残留着绘画时沾染上的涂料,有点艺术家的风范,这家伙遇到吴丽萍后就整天围转在她身边谄媚,据我观察,吴丽萍对他好像不大感冒,吴丽萍是幼教专业,身材修长,漂亮大方,性格张扬、清冷孤傲;张倩体型微胖,眼睛有点近视,给人有点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感觉,我和张倩是普师专业,在学校里组织老乡会时接触过几次。

八月中旬,我们去到自己分配所在的乡镇学区(现改为中心校)办理各种报道手续,办理好手续后,学校领导让我们几个新老师回去等候通知,当时我们最关注的是自己即将分配到的校点,但是每次打电话去询问,得到的答复是等候领导开会商议,直到八月末的一天,我才接到通知去报到。

我们去办理报到手续那天,陈校长在他的办公室里接见我们几个新来的老师,陈校长那时大约五十岁,鬓角的头发略微秃进去一些,眉毛浓黑而整齐,一双眼睛闪闪有神,态度和蔼可亲,没有一点领导架子,他坐在我们对面,中间隔着一个茶几,财务处的王老师给我们倒了一杯水,陈校长就在他的办公室里给我们几个新老师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首先陈校长对我们几位新老师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很高兴我们的教师队伍又多了几名年轻有为的老师,我代表全体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情地欢迎,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勇挑重担,勇于奉献、教学上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等等!最后他说:我相信你们在教育岗位上能够尽心竭力,教好学生,做出表率......”我们几个都表示一定好好工作,不辜负领导地期望,陈校长听后满意地点点头,陈校长接着说:“关于你们几个新来的老师工作岗位,经过我们几个班子成员商议,再结合各个校点教师的差额情况,我们初步这样安排:张倩和吴丽萍是女生,把她们分到远的校点工作不方便,好多地方不通公路,女同胞生活能力不比男同胞,该照顾的一定照顾,所以我们研究讨论后决定张倩就到坪地希望小学任教,那里正好缺一个语文老师,吴老师是幼教专业的吧。”吴丽萍点点头,“你就到岔山小学,那里今年招收了一个幼儿班,你的专业最适合,能唱能跳,孩子们最喜欢。”陈校长掏出烟要递给我和李明杰,我们俩连忙摆摆手表示不会抽,“还有木渠村的李洪波老师递上申请要求调回到他们村的小学,他是一个民办教师,收入不高,把他调回村里,可以为他减少一些开支,还能照顾一下家里,木渠小学需要调配一名老师下去,一开始我们考虑让夏雨和李明杰你们两个一起去木渠小学工作,两个人有个伴,可是这学期人手不够啊,今年共招了三名代课教师补充进来,可是还不够,明年我还得向政府递交申请,再招一批代课教师补充进来,我们考虑再三让夏老师去木渠村,夏老师是普师专业,低年级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我相信夏老师能够教好学生,李明杰暂且安排到和源小学,以后可能还会有变动,你们几个中,夏老师所在的校点最远,条件也最为艰苦。”他似乎在安慰我说:“年轻人嘛吃点苦也是应该的,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在艰苦的学校工作了好几年,你们到了各自的校点好好干,明年如果有新老师分下来,再把你们替换上来。”在那时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首先得分到边远偏僻的学校去锻炼,把原来在条件艰苦的地方任教的老师换到距离乡镇近一点条件好点的校点,就这样年复一年的更替轮换着,这几乎成为当时教师调动的一种定律,当然一些有背景的老师也就是例外了。

这样我就来到了木渠小学,张倩所在的坪地希望小学和木渠小学在同一个方向,公路仅通到坪地村,坪地村是这一片区的行政中心,有一个小小的农村集市,逢五赶集,从坪地村到木渠村还要走六七里的山路。

我的学生全都来自学校下面的村庄,来到木渠小学的第三天,我拿着李老师交给我的适龄儿童入学通知书,找了一个村里的孩子带着我一家家的去,通知家长让他们明天早上领着孩子到学校找我报道,明天正式开学,这里的村民非常友好好客,每到一户,都能感受他们的朴实热诚,有的还极力挽留我在他们家吃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