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暂时安置了王伟的老婆卢可颐在美绪家里,作为重要证人保护起来。他还没有想好到底怎么上报这件事。总不能说,局长,IIB帝国意识形态调查局的一等事务官是个敲诈犯,咱们去抓人吧。

这个机构不是莱姆所在的市局惹得起的,必须找到新的证人证据,好在卢可颐回忆了一份王伟的履历表,莱姆觉得工作量很大,沈万林的案子还没查清楚,又牵扯出王伟和方志辉的案子。

还是兵分两路,莱姆安排美绪去走访那些王伟任职过的公司。自己则来到了高新生物城,走访“红书”的项目负责人陈敏。想到陈敏,莱姆不免想起沈万林外强中干的老婆,她最近应该是积极地给上面运作,要不局长也不会给自己施压。

莱姆见到了陈敏。和他想象中一样,陈敏就是一个醉心科研同时略带一点狡黠的中年男人。陈敏热情的接待了莱姆,并且详细介绍了红书项目,从项目取名的来历(来自卡尔荣格的一本心理学著作《红书》)到各个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当然,科研上的事情莱姆基本上没听懂,他关心的不是这些。

“陈教授。我发现,无论是哪个课题组,虽然路线不同,但是研究的目标,从本质上讲还是一样的,都是意识传输是吗?”

“额。不太准确,你可以这样说。”

“沈万林生前对这个项目关注度很高吗?”

“沈先生对新技术关注度一直都非常高,他经常说,未来的商机就在新技术中,要不也不会专门投资组建自己的实验室,招募自己的实验团队,这个可不是光有钱就能办到的。”

莱姆心想,如果不是他有癌症,可能也不会这么激进吧。

“陈教授,实验室关注度这么高,迎来送往的参观拜访的人一定很多吧。”

“还好,这些行政任务都是我在处理,尽量不打扰课题组的研究进度,我们科研压力也不小。”

莱姆遇上对手了,这个陈敏城府挺深,所有问题对答如流,滴水不漏。莱姆几乎抓不出来任何蛛丝马迹。

“陈教授,您也挺忙的。我最后想知道,红书项目的其他股东还有合伙人的情况?”

“据我所知没有其他合伙人。这个项目一直是沈先生独资的。”

“但是,最近引沈家人不太愿意了,你们找到了新的投资人,是不是?”

“确实是。不得不说,项目万幸有了眼光长远的投资人,我们得以继续探索未解之谜。”

“新的投资人怎么样。”

“挺好。基本没有修改我们的研究方向。自主权挺大的。”

“关于量子波动……”

陈敏看了一下表,“不好意思,莱姆警官,我还有个沟通会,您看如果还有其他事情,我改天单独空一天,去局里跟您单独沟通。您看行不行?”

莱姆似乎也没有其他好的理由将其留住,只好礼貌地送他离开。陈敏进入无菌实验室之前,戴上了防化面罩,遮住口鼻的一个瞬间,莱姆的眼睛捕捉到一个画面。这画面非常熟悉,也许只有几个微秒,莱姆想起那幅人物肖像。眼周部分:很深的鱼尾纹和大眼袋,眼睛不大,太阳穴卡槽是金色的。

陈敏的卡槽就是金色的。

莱姆笃定,沈万林的私人医生管波说的那个“拔卡人”之一,给沈万林实施意识传输的地下团队的一份子,就是陈敏!

莱姆回到局里,正好撞见美绪。

两人迫不及待的交流起案情,莱姆这边暂时是一无所获。美绪也处处碰壁,被敲诈的老板理所当然的不承认被人敲诈,很多人自己发家的历史都不太干净。宁愿破财免灾。

“但是。”

莱姆最喜欢听但是,他发现美绪的办案思路也在变化,从以前的直来直去,到现在也会曲线救国了。

“男人的路数不行,我用了女人的路数。”

“怎么说?”

“精密通讯有个乙方公司合作伙伴,也在卢可颐给出的名单上。这家公司是家隐形冠军,负责的是一个非常小配件研发和生产,公司拢共也才十几个人。她他们老板小日子过得不错,生活优渥又清闲。我走访过后,有些紧张,说话当时就前言不搭后语。我当下就觉得有问题。在他们工厂外面等着,果然他开车去了一个地方。那是一处高档社区,那个小老板去了有两个小时。才离开。”

莱姆认真听着。

“那人走之后。我给保安亮了身份,说了车子车牌号,找到了那个房间。”

“情妇?”

莱姆点点头。

“对。年龄不大,小姑娘,也就刚毕业没几年,天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我三两句话就全部说了。”

“怎么说。”

“据小姑娘回忆,有一次确实小老板拿了一个尼龙的防水旅行包给她。叮嘱他,在晚上八点,送到东郊盛天寺的一间单独的禅房。还说不能打开看,就慌慌张张走了。”

“她打开看了?”

“那必须的嘛。女人的好奇心。她打开看了全是千元大钞,那一袋子少说有二百万。她不仅看了还拿了几沓。”

“这都给你说了?”

“对啊,应该是涉世未深存不住事,又没人倾诉,看见我警花大姐姐,一股脑全部说了。”

“你去庙里了。”

“我去了。”

莱姆竖起大拇指,走到旁边给美绪拿了一瓶水。“不得不夸一句,效率真的高。”

“我先查了庙里香客登记,没什么发现。然后和住持聊了聊,我想如果在中京盛天寺有自己单独的禅房,应该也是不凡香客。果然,我一问,住持跟我炫耀呢。住持禅房里面有各种大人物来访的合影。有些香客因为功德捐得多,虽然不是大人物,也有跟住持合影的机会,相片都收在一本相簿里。”

“你找到方志辉的合影了?”

“不。我看到的是那个IIB的大背头,二等事务官——刘銮风。”

“看来他是白手套了。这条线索不错,立功了!”

美绪笑了露出很好看的洁白的牙齿。

“要上报吗?咱们的线索已经够抓大背头了。”

“暂时不用,再养养。证据还不够。”

莱姆心想:这案子太大,大到可能需要内政部级别的大人物来处理。并且还没有方志辉涉案的直接证据,他大可以把一切罪责推到手下刘銮风的头上。白手套脏了一脱就是,手套不就是这个功能吗。这是自己的筹码,现在已经卷入风暴之中,想要全身而退必须有些筹码才行。

莱姆又仔细叮嘱了美绪,一定要小心家里的证人,王伟的老婆卢可颐,她的证词非常重要,也许有一天东窗事发,要她的证词。美绪在家里装了摄像头,回家之后尽量疏解她的情绪。

一切安排好之后,脑海中又出现了陈敏的样子。莱姆知道,一提到他的新老板——戴明远,他就非常避讳的借故离开,他不希望接受相关的盘问。这一点就很有意思。假如陈敏真是搞意识传输的拔卡人,那他就是沈案的凶手无疑。

莱姆想着应该再去一趟高新生物城,再会会这个陈敏,实在不行就上报提审。局长不是说,我找不到嫌疑人吗,这不给你找了一个,就算争取时间也能把十五日之期延长到三十日吧。莱姆走出市局,来到自己的车位边上。发现一份传单插在车把手上。

莱姆打开看了一眼准备扔掉,结果发现不是传单,是报纸,是《邮报》英文版面。然后他又发现了一些英文下面的小黑点,他认识一个人喜欢用这种方式传递消息。斯芬克斯,你又唱的是哪出?

晚上十一点,根据报纸上的信息,莱姆需要赶到城南一处下穿隧道。还有一个红绿灯口,这附近都是工厂,现在工人下工了,路上冷清。

绿灯亮了。莱姆扔掉烟头,踩下油门开过去。车子进了下穿隧道刹住,莱姆前后张望,没看到人。莱姆熄火,关灯,下车之后,才发现这里有个类似于检修孔之类的凹陷,有个黑衣服的男的站在里面。

“这里。”男人低声说。

莱姆手伸进去大衣里面,拔出枪,慢慢靠近。他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是我。莱姆探长。”

“斯芬克斯。”

“听着,探长,我是冒了很大的风险过来的。”

“我根本不想蹚你们安全局这趟浑水,你为什么找我。”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在浑水里面裸泳了。”

“你想说什么?”

“我发现了戴明远的计划。”

“什么计划?”

“他们要造反。”

“造反?”

莱姆不太相信卡特(斯芬克斯)嘴里的话,这个古装言情剧里经常出现的词汇,听上去有些儿戏。再说,他是哈迪斯的线人,怎么也轮不到,找自己来爆料。不过,看他的阵仗,倒是非常严肃。

“说来听听。”

“莱姆。我知道你还有疑惑。现在情况比较紧急,我来不及给你解释全部细节。我的上级,哈迪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他极有可能与戴明远策划了一起政变,千真万确。他们准备……”

一阵警报声响起。一辆公路巡警车驶向下穿隧道。大灯从莱姆身后照过来,卡特赶紧转身。

车内的巡警用喇叭喊话:“两位先生,下穿隧道禁停,请你们赶快离开。”

莱姆怕误会,马上转过身亮出警徽和证件。

“我是市局刑事组的莱姆,兄弟们。方便把大灯先关了吗?”莱姆眼睛疼,大灯正好打在他前面。一看到莱姆的动作,两位巡警马上下车。车上一共下来三个穿制服的巡警。驾驶位和副驾驶的走在前面,还有一个后座的走在后面。奇怪的是副驾驶那人戴着一双蓝色橡胶手套。

三人呈“品”字形的站位,一边走一边说话:“原来是长官。”

主驾驶的巡警走到莱姆跟前敬了一个礼,拿过莱姆警官证检查起来,还在不停的说着客气话:“不好意思长官,我们依例要检查一下您的证件,还有车。”副驾驶也站在莱姆这边。

后座巡警站到卡特身边。堵住下穿隧道的另外一边。

卡特一对一,莱姆一对二。

莱姆有些不太高兴,这几个愣头青也太傻缺了,没看到我的刑事组的证件吗,这么不上道,刚要教他们做人。两个巡警突然发难,跟前这个推了莱姆一把,然后迅速掏枪瞄准莱姆。戴手套的那个把他按在墙上,然后卸下莱姆的枪别在腰上,在莱姆的右侧太阳穴拧了两圈,使劲粗暴地拔出卡带。

“你们哪个分局的。要干什么。”

守着卡特的巡警也突然袭击。卡特的脸撞向脏兮兮的墙壁。巡警一膝盖顶了卡特。卡特痛苦的跪下去。三人配合非常默契,动作干净利落。戴橡胶手套的巡警,拿着莱姆的枪,快速走到卡特身边。他打开保险,拉套筒上膛,对准卡特的右侧太阳穴,直接就是一枪。

巡警打爆了斯芬克斯的头。卡特就此殒命。

事情发生的太快,莱姆甚至来不及喊出不要,只听见卡特说了一句:“铁”

确认卡特死亡后,巡警迅速用手铐锁住莱姆,将其押回车上。

“呼叫总台。呼叫总台。城南C区51号下穿隧道发生凶案,人员死亡。疑犯已经被控制,请求支援。重复,城南……”

莱姆的脸撞在地上,卡特(斯芬克斯)脑浆和卡带碎片溅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