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轧钢厂见闻

来到轧钢厂门口,今天保卫科在大门值班的是李建国,就是周卫民上次来报道给领路的小伙。

周卫民在门口和李建国唠了一会儿,八卦一下厂里的花边新闻。

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便抬腿往生产车间走去。

听李建国说,今天厂里可热闹了,召开了年终技能考核。

周卫民很好奇这个年代的考核是怎么操作的,刚好离上班时间还有一会儿,就顺道去瞅瞅。

本来技能考核是放在年初的,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这次把技能考核提到年前了。

第一生产车间,今天车间产半日,专门进行技能考核工作。

考核的内容就是学徒工转正式工,技能升级考试等等。

一个车间几百人分成几个圈子,分别进行钳工、锻工、焊工等技能考核。

一般厂里技能考核是要三个评委的,车间正副主任必须要有一个在场。

然后各个领域专业技能级别高的人算一个,另外一个是厂办派来的人,以示公平。

为了节约时间,此时技能考核已经开始了,周卫民挤进了钳工考核组的圈子。

钳工考核组评委组成员是车间主任王爱国,道德君子易中海八级钳工,还有厂办派来的一名年轻人。

周卫民看见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神色严肃,认真熟练的操作手中的工具,几分钟不到,一个品相很好的工件就成型了。

“大小尺寸正合适,光洁度也够,不错,真不错。”车间主任王爱国拿起尺子量了一下尺寸,再上手触摸了一番,很满意地说道。

“一气呵成,技艺娴熟,可以晋级。”作为八级钳工的易中海不用上手,远远地看上一眼,就下了结论。

“恭喜杨师傅成功晋级,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们厂最年轻的五级钳工了。”

厂办派来的年轻人,见车间主任王爱国和八级钳工易中海都这么说了,就痛快宣布杨师傅钳工技能成功晋级。

“谢谢!非常谢谢!”

在场响起一阵喧哗。

“天哪!这么年轻就五级钳工了,一个月工资也得五十多。”

“杨师傅,恭喜恭喜啊,这晚上不得请大伙喝点!”

围观的众人纷纷送上祝福,祝贺杨师傅成功晋级。

“必须的,必须请客,大家晚上都来,一个都不能少啊!”杨师傅连忙答道。

今天太高兴了,以后每个月工资多了13元,请客这点钱不算个啥。

然后接着又有几个人纷纷下场,有的是成功晋级,有的是学徒工转正。

当然,几家欢乐几家愁,有晋级的自然就有没晋级的。

晋级的自然高高兴兴,没晋级的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了。

不一会儿,就听见白莲花秦淮茹的名字。

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身材丰满,皮肤白皙的少妇,只见她穿着一身比身材略显宽松的工装。

展现着傲人的曲线,莲步款款的走上了操作台,抬头望了评委易中海一眼,然后连忙低头。

自从贾东旭死了之后,秦淮茹就进厂接替顶班,从学徒工做起,今天是她学徒工转正的考核。

只见她双手笨拙的拿起工具,对着操作台上一件半成品加工起来,显得非常慌乱,一副生疏笨拙的样子。

虽然周卫民不懂钳工,但是看她一副紧张慌乱,无所适从的样子,显然是不能够达到转正的标准。

秦淮茹用的时间差不多是别人的一倍还要多,才勉强把手中的半成品加工完。

然后红着脸,低头快速的离开操作台。

易中海看了眼秦淮茹,然后走上了操作台,打量了一下秦淮茹加工的工件。

回头对厂办派来监督的那个年轻人说道:

“工件合格,可转正为一级工。”

“易师傅,这……”

车间主任王爱国看了看那惨不忍睹的工件,想说些什么,又想到一些事情。

看着易中海那副霸道不容拒绝的样子,只能把想嘴里说的话咽了回去。

厂里有规定,学徒工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只能清退。

秦淮茹进厂已经三年了,一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样子。

每天上班,仗着自己是易中海的徒弟偷奸耍滑,随便应付差事,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混日子。

厂里早就想把她清退,苦于易中海一直维护她,就没有提出来。

本来想借着此次技能考核的机会清退她,却被易中海一锤定音,直接判定合格转正。

他可不敢再轻易得罪易中海,易中海是厂里唯一的八级钳工,厂长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的。

记得自己当时因为一些事情说了他一句,易中海脸色顿时就放了下来,立马就撂挑子。

连带着他那些徒子徒孙也跟着磨洋工,不配合工作。

由于生产任务紧,自己被逼的没办法,最后只能提着礼物登门道歉,做足了姿态才算完。

哎,算了,不就是个学徒工吗,过了就过了吧。

挖了坑还得自己填,没必要再得罪易中海,给自己找不自在

主任王爱国果断后退一步,干脆闭嘴,睁着眼睛装糊涂。

车间围观的人早已看出猫腻,只不过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毕竟这些人要么是易中海的徒子徒孙,要么是在他手下下干活。

除非活腻歪了,否则谁敢提出异议,是想穿小鞋了还是?

周卫民早已知道易中海为什么会这么照顾秦淮茹。

除了贾东旭是他徒弟外,还有希望贾家给他养老送终的目的,最重要的还有一个不为外人道的重要原因……

周卫民再没兴趣看下去,转身就走出第一生产车间,往采购科走去。

采购科在办公楼的二楼,三间办公室,十二个科员,一个副科长,一个科长,加上刚入职的周卫民,一共十四个人。

采购科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和全厂几万人的后勤物资采购,有公对公,也有公对私。

还分计划内物资采购和计划外的物资采购,需要采购员有一定的关系和手腕才能采购到需要的物资。

周卫民有着仓库空间完全不需要担心物资采购,这也是他当初为什么选择来采购科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