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敦煌残卷
雨水在青石板上汇聚成细小的青铜色溪流。我蹲下身,指尖触碰水面的刹那,那些水流突然凝固成细如发丝的青铜线,缠绕着指向西北方向。铜钱在掌心发烫,烫出一个模糊的坐标——北纬40°,东经94°。
\"敦煌...\"我喃喃自语,突然听见老宅地窖传来木板破裂声。跑过去时,发现爷爷的旧樟木箱正在渗出黑色黏液。箱盖自动弹开,里面整齐码放着十八本皮面笔记本,最上面那本封面上用朱砂写着:\"莫高窟北区,第465窟,三层夹墙。\"
Q9667次列车穿过河西走廊时,我发现车厢连接处的阴影不太对劲。那些黑暗比正常的夜色要浓稠得多,像是融化的青铜。凌晨三点,我假装熟睡,透过睫毛看见乘务员的手——他的指关节泛着不自然的青灰色,制服袖口露出半截青铜刺青,图案与柳瞎子书房里的星图一模一样。
\"您的茶。\"他放下一杯冒着热气的液体。水面倒影中,他的眼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青铜膜。我假装失手打翻茶杯,液体溅到地板时发出\"滋滋\"声,腐蚀出蜂窝状的孔洞。
莫高窟北区的警戒线是新拉的,但守卫的装束明显不是景区工作人员。他们穿着类似防化服的银色连体衣,腰间别着的不是警棍,而是刻满符文的青铜匕首。当我在三危山背面找到缺口时,月光突然被云层遮蔽,窟区传来此起彼伏的\"咔嗒\"声,像是无数青铜齿轮在咬合转动。
第465窟的甬道比记载的深了至少二十米。手电筒照到壁画时,那些飞天突然集体转头——她们脖颈扭转的角度远超人体极限,颜料剥落的脸上露出青铜材质的骨骼。最骇人的是她们手指的方向,全都指向窟顶那轮本应静止的青铜日月轮盘。
三层夹墙的机关藏在日月轮盘的\"辰\"字纹里。按下时整面墙无声滑开,露出个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缝隙。墙内空间不足五平米,中央石台上放着半卷泛着青光的贝叶经,经卷上方悬浮着三枚旋转的青铜钱币。
当伸手触碰经卷时,那些贝叶突然散开,在空中组成立体星图。其中一枚青铜钱币\"铮\"地嵌入我的眉心,剧痛中看到:
公元366年,乐僔和尚看到的\"金光\"其实是青铜种子坠落
1908年,伯希和带走的经卷里混入了三页青铜材质的\"非人之书\"
三天前,有个与我容貌相同的人在此取走了经卷下半部。
剩余贝叶突然暴起,边缘变得锋利如刀。它们割开我的衣袖,在右臂青铜纹路上拼出一段文字:“月圆之夜,当三危山影覆盖九层楼时,持此卷者可见真道。”
最末一叶刺破指尖,吸饱血后显出隐藏图案:敦煌研究院的平面图上,所有洞窟位置连接起来,赫然是人体经络图。而第465窟对应的\"百会穴\"位置,被人用血画了个箭头,指向正在建设的数字展示中心。
离开时窟区死寂的可怕。在跨出警戒线瞬间,背后传来金属摩擦声。回头看见那些\"防化服守卫\"正集体摘下头套——他们的头颅完全青铜化,天灵盖处镶嵌着旋转的青铜钱币,与我方才所见如出一辙。
最年长的守卫突然开口,声音带着电子合成般的杂音:\"星火将熄,持卷人需在七日内找到...\"话未说完,他额头的铜币突然爆裂,整个头颅像被无形之手捏碎的陶俑般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