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这个念头就让他感到无比恐惧。\"这实在太可怕了……太可怕了……”朱瞻基在心里默默念叨着,情绪十分复杂。
他确实有些慌了。
如果稍有差池,自己恐怕真要大祸临头。\"唉……”他轻轻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他开始嘀咕着一些难以理解的话语。\"大孙子,你在嘟囔什么?”永乐帝忽然问道。\"没,没有!绝对没什么!”朱瞻基赶紧摆手解释。
他知道,土木堡之事简直就是一个深坑。
一旦涉足其中,后果定然不堪设想。
所以还是别想了。\"行了,把老大也换上龙袍,随咱们一起去奉天殿。”永乐帝说道。
朱高炽见到父亲的要求后点了点头。
随即他也换上了龙袍,父子俩穿戴整齐,一同朝着奉天殿方向行去。
此刻的奉天殿中站满了朝廷文武百官。
当看到朱高炽和永乐帝一并现身时,众人全都惊愕万分。\"这不是太宗皇帝吗?!”有人忍不住惊呼出口。
因为在朱高炽继位之时,已经将父亲朱棣的庙号改成了“太宗”,这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认可与尊敬。
此刻,在场官员无不惊讶万分:太宗皇帝不是早已去世了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太子怎么可能会直接灵前继位呢?大家满心疑惑,脑海中嗡嗡作响。
听到众人的议论声,永乐帝内心极为舒畅。
他满意地笑了笑,因为“太宗”这个庙号正合他心意。
看着儿子朱高炽,他欣慰地说:“你这次费了不少心思啊。”
朱高炽恭敬回道:“这些都是为了父皇。
您奋斗了一生,作为儿臣,自然知道您想要的是什么。”
永乐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扫视了一圈周围的百官,开口说:“大家不用担心,我现在还活着呢!这次多亏了我的大孙子呀。”
说着,他轻轻拍了拍手掌。
随即一名年轻的英雄走上前来。
这个人正是朱瞻基。
众人再度震惊:这位一向成熟稳重的太孙,怎么一下子年轻这么多?到底是怎么回事?
永乐帝又笑了笑,说道:“诸位不必太过惊讶。
我的这位大孙子来自永乐十年。
要不是他的到来,我这条老命恐怕早就保不住啦。”
“永乐十年?”这句话像一道惊雷炸开,所有人都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之中。
甚至连一向沉稳的杨士奇此刻都目瞪口呆。\"世上怎可能有这种事?怎么可能……”他下意识重复着这些话,眼皮微微颤抖。
很快事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再度望见了朱瞻基,那是身为皇太孙的朱瞻基。
此刻大家再无法怀疑。\"此事果然属实……”
朱瞻基在一旁说明原委,他毫无保留地将自身情况告知现场百官。
所有官员尽皆惊愕,嘴巴微微开启,忍不住倒抽凉气。
渐渐地,他们才接受了这一现实。\"无论如何,我今日到来便是为公布一件大事!”
“即日起,大明的新皇帝将是朕长子朱高炽,年号洪熙。”
言至此处,话语稍作停顿。
周围仿佛空气凝滞,一片寂静。
全场所有人瞬间跪倒在地。\"吾等参见皇上!”
“吾等参见洪熙陛下!”
众口齐声,气势撼天动地。
朱高炽显得有些茫然失措。
然而永乐帝轻轻扶他落座龙椅之上。\"皇位已定,天下太平!”
永乐帝缓缓道:“我在此宣告,今后老大就是大明新君,谁若反对,看我的剑说话!”
话音刚落,手中竟多出一柄长剑,那正是闻名天下的永乐剑。
场中的臣僚自然无异议,全然认同。
毕竟这批臣工中不少来自太子东宫旧部,皆是太子亲自栽培之人。
因此众人再度伏身跪拜。\"洪熙陛下万岁,洪熙陛下万岁!”
其呼声震耳欲聋,响彻九霄。
永乐帝见此一幕,心中颇为释怀。
多年御座之上,今日方感前所未有的轻松。
正如他所言,为大明拼战一生。
至此阶段,终该放下权力的重担。
这时朱瞻基走近前来,开口说道:
“皇爷爷,值此场合齐全,孙儿有一请愿,还盼能蒙恩允准。”
在场之人目光皆投向年轻皇子。
大家都想探知他的想法。\"你说说,你有何打算?”永乐帝扫视着他问。\"既然当下已经确认新主,那么关于内阁人选,我想举荐一位贤才。”
朱瞻基含笑而语。
四周顿时静默一片!
就连永乐帝和朱高炽也愣住片刻,心生好奇注视朱瞻基。\"好啊,你要提名何人?!”
朱瞻基笑着环顾百官,忽然锁定其中一人——于谦。
于谦一惊:为何瞅我?
随后朱瞻基郑重发声:“内阁首辅之位,我认为非于谦莫属!”
于谦:
此时此刻,他整个人陷入极度错愕之中。
实在与自己无关吧?
他压根不想担任这个要职。\"殿下怕是弄错了,下官实则难当此重任啊!”于谦带着苦笑回答。
旁观的永乐帝略一点头。\"我以为,你确实符合条件,也有胜任的能力!”
毕竟了解之后,不得不认同于谦确是一员良材。
而且刚刚听闻,朱瞻基评价他的一句赞语,更是印证了此点。
——国士无双。
只是关于更多原因,朱瞻基并未详细阐明。
尽管他没有明言,但话语中的深意已然清晰——此事定与于谦相关。
永乐帝看到此状,略一沉吟,便轻轻颔首。
既然就连皇太孙都这般认定,那于谦的能力必有独特之处。
此时,于谦只是微启嘴唇,欲言又止。
杨士奇见状则往前迈出一步:“陛下,老臣亦认为于谦才干过人,如让他担任内阁首辅,老臣毫无异议。”
随即,厅内响起附和声:“老臣附议!”
“老臣也附议!”
杨荣和杨溥随之站出支持。
他们如此推崇,可见于谦的本事绝非寻常。
朱高炽深吸口气,虽心中默然,却对父皇的选择表示认同。
他暗暗感慨,于谦行事大胆且心思缜密,忠心赤胆从不隐瞒。
最终,永乐帝郑重宣布:“既然众卿无意见,那就此决断:大明新任内阁首辅由——于谦担任!”
说着将目光转向儿子,“你可有何不同意见?”
朱高炽苦笑摆手,“儿臣并无异议,自然相信这是最佳选择。”
听完后,永乐帝再点头,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好罢,这些事务交给你处理吧。
我已退位让贤,日后大明的未来便是你的责任。”言语中带着些许倦意浮现脸上。
永乐帝思虑再三,“该歇歇了,朕这一辈子足够努力。”
目睹此情此景,朱高炽想说点什么,却又开不了口。
最后只听父皇宽慰道:“莫要多言,为父相信你的才华和魄力。”又郑重补充一句,“大明江山托付予你,我极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