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上,白云在懒洋洋的午后里慵懒地翻滚着,像是无边的海洋中的浪花,悠悠然舒展开来,又一个明亮温暖的太阳天开始了。

在青台山深处,一座古朴的道观静静地隐匿在茂密的林木之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世无争。只有那从道观中传出的朗朗诵读声,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人间的存在。

“净者,若闻无言,食无悔,言行无左右,则心性所致,诚哉至理不休……”这是一个道士在研读经文,他的声音清亮而坚定,仿佛每一句都在他心中激起了深深的共鸣。

“盖明明风逝,察然天地……”这是另一位道士在咏诵,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力量,仿佛在述说着宇宙间的不变真理。

视线落在道观的中院,一个年轻的道士引起了注意。他身穿灰色短褂,双臂裸露在外,肌肉线条分明,显然是个勤劳且勤于修行的人。他手中捧着一本线装书,双眼紧紧地盯着,仿佛在品味一道珍馐美馔。

那本书名叫《华净十生录》,比起其他的道书,它的内容更加深奥,通篇都在阐述明心净念的道理,时不时还夹杂着一些道教的专业术语,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只读三五句就会感到头晕目眩,难以继续。

然而,这位年轻的道士却与众不同。他不仅没有感到困惑,反而越读越有兴趣。他的名字叫做赵括,他对这个世界的道教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理解。

与前世道教最终的合源归流不同,这个世界的道教流派繁多,各有特色。仅在大梁境内,就有数十上百个不同的流派存在。这些流派时常有新的道学理念流出,引发无数道士的热议。

其中,最受推崇的五大流派分别是北方的三支流派和南方的正阳观与真武山。正阳观信奉乾阳之道,真武山则秉持清微之理。这两大流派香火鼎盛,共同执掌着天下道门的牛耳。

云鹤观保存的五本道书中,《广云论.五行册》和《明神录》就出自这两大流派。前者如同《长风经》一样广博而杂糅,像是一部野史般的闲书;后者则稍显深度,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深的道理,需要细细品味。

赵括手中的《华净十生录》虽然晦涩难懂,但他却沉浸其中,享受着这份精神的盛宴。他知道,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道理,他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这就是赵括,一个热爱道教、勤奋修行的年轻道士。他在这个世界中,追寻着自己的道,追求着那份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平和。在这广阔的道门文献海洋中,有一本书籍,能够和那位道门大贤手中的《华净十生录》相提并论,那便是《道心自在录》。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大道的玄妙,自在的真谛,是每一个道门子弟在修行道路上追求的明灯和指南。它并非入门浅显的读物,而是那些愿意深入钻研,追求真理的道者们的宝贵财富。

赵括,大梁境内一座古老道观的观主,自然也是这本书的虔诚读者。因此,他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一根属于自己的钓竿。

道观外的山田并不需要他多加照料,他有了一些闲暇时间。书本虽然珍贵,但也不能日日夜夜、翻来覆去地读。至于练功,更是需要张弛有度,过度操练只会损伤身体。

赵括走在山道上,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还略带湿意的地方。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昨天的野钓经历,特别是那条他灌注了灵机的大红蚯蚓。他期待着今天能够有更好的收获,同时也期待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钓竿能够在今天大显身手。

赵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山林之中,只留下那红灿灿的阳光洒在青石路上,熠熠生辉。那是一个清晨,阳光穿透窗帘的缝隙,洒在赵括的脸上。他揉了揉眼睛,从床上爬起,走到窗边,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他深吸一口,仿佛能吸入整个山间的清新。

他记得昨晚还在研究那只特别的蚯蚓,它是他的实验对象,被他寄予厚望。然而,今早一看,那只蚯蚓已经僵硬地躺在那里,似乎已经没有生命的气息。但奇怪的是,它没有散发出通常蚯蚓死亡后的腥臭。反而,它的头部突出了一些肉筋,像一顶精致的王冠,环绕在它的头顶。

赵括皱了皱眉,心中默念:“蚯蚓王,崩。”他知道这次实验失败了,他试图将灵机作用在动物体内,但似乎并未成功。也许是因为他的实验方法有误,或者他对灵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看着那只蚯蚓头上的肉冠,他决定不再在自己身上尝试。

他拿起那只蚯蚓,轻轻地放入另一个竹筒中。他并没有因为实验失败而丢弃它,反而认为它仍然有价值。他想,如果它真的发生了什么不好的变化,那么用它来钓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赵括走出门外,山路崎岖,但他已经习惯了。他穿过了石坡,眼前的景色让他眼前一亮。绿色的草地疯狂生长,有的没过他的脚踝,有的躺在石块的阴影里,有的迎着朝阳摇曳。草地后面,是一片片挺直的斑竹,竹叶像刀片一样悬挂在枝桠上。

他回头望去,远处的山峰层层叠叠,山色空蒙,雾气在山丘顶上缭绕,阳光透过雾气,散发出唯美的光晕。然后,雾气慢慢散去,露出了山峰的真面目。

赵括深深吸了口气,他知道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他也知道,他并不孤单。他有大自然,有他的实验,还有那只特殊的蚯蚓陪伴着他。他抬头看了看天空,阳光正好,他微笑着,继续向前走去。在他眼前展开的景象,如同一幅渐变的画卷,虽然他没有仿效那些影视剧中的主人公,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但他的内心却如同拂过一阵清风,带走了沉积已久的沉闷,让他的整个灵魂都仿佛与这美景交织在一起,仿佛从无形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在。

他明白,为何有些隐士会选择在僻静的山林中寻找心灵的庇护所,因为他们渴望在这片静谧之中,放空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安宁。

他心中升起一丝疑惑,但随即便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赵括慢慢地将意识深入内心的世界,那里是他最熟悉的地方,那片朦胧的意识海。但这次,他发现那里比往常要平静得多。

以往,海底的光点总是瞬息万变,像是被无常的命运所操纵,无法自主。但现在,这些光点在某种未知力量的作用下,竟然稳定了许多,仿佛得到了某种解脱。

是刚才那份轻快的心情引发的变化吗?他在心中自问。就在刚刚,当他感受到那份自由与宁静时,他的意识海深处似乎也有了一些微妙的波动。现在看来,这些变化似乎并不是坏事。

赵括仔细观察着这片平静的海洋,这是他许久未曾体验到的安宁。他的意识海总是波涛汹涌,仿佛有无尽的风暴在其中肆虐。但现在,他终于找到了久违的平静。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这份平静之中时,他突然发现,意识海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光点凝聚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层若隐若现的薄膜。他从未注意过这个现象,也许是因为过去的波涛过于汹涌,掩盖了这一切。

现在,这层薄膜在平静的海面下显露出来,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迅速靠近,想要一探究竟。但就在他靠近的那一刹那,意识海再次活跃起来,波涛汹涌,拍打着他的身体。而那层薄膜也在瞬间消失无踪。

他睁开眼睛,回到了现实世界。眼中带着深深的思索,他意识到自己的灵魂似乎隐藏着许多秘密。那片无垠广阔且波涛汹涌的意识海洋,那些银白色的光点,以及由光点凝聚而成的灵机,都让他感到困惑。

他知道,自己与普通人不同。他的灵魂似乎有着无法解释的奥秘,等待着他去揭开。但无论如何,他都会勇往直前,寻找答案。因为,那是他唯一的道路,也是他的使命。至少在我的前世,与那个飘渺的前影并无这般奇异的交集。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穿越么?赵括站在风中,任由乱发飞扬,内心犹如湖面波澜起伏。这种感觉,他以前从未有过,就像突然闯入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画卷。

他说不清楚自己现在的心情,似乎有些迷茫,有些激动,还有些……释然?他突然洒脱地笑了起来,笑声在风中飘散,仿佛能洗涤他内心的疑惑。

“想那么多做甚!”他大声对自己说,然后转身步入了身后的竹林。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他的心声。他感觉自己仿佛与这个世界融为一体,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每一根神经都在跳跃。

“反正我不亏。”他再次自言自语,这一次,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是的,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他都不曾失去什么,反而收获了更多的可能和精彩。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竹林的清新气息让他感到心旷神怡。他知道,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不害怕,因为他相信自己,相信这个世界。

他继续在竹林中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他知道,只要他肯去探索,去体验,去感受,这个世界就会给他无尽的惊喜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