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与新同学问对,中西结合不了一点(月票加更)
“是!是!”王亮连连点头。
手上的痛感还在告诉他,眼前这个人不好惹。
加上一旁的萧承志并没有替他说话,王亮也更加清晰的感知到现在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地位了。
萧承志这边明显是没有一点想要拉偏架的想法,甚至连多的一句话都没说,反倒是皱起眉头,好像很厌烦他这种行为似的。
本来他以为萧承志和方言是竞争关系,想要主动挑衅让方言吃瘪,获得萧承志的好感,结果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好像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而这时候,刚才被他揪住衣领的杨景翔,眼神不善。
很显然这位也不是什么善茬儿,今天马屁没有拍成,反倒是和方言这边的人结了个梁子。
王亮有种自己算盘全落空的感觉。
方言倒是没有过多关注王亮,而是立马就将他无视掉,然后开始和其他岭南一派的中医世家子弟们认识起来。
方言发现今年招收了这么多人,自己除了遇到个小彭是没基础的,目前遇到的所有人都是家里世代行医的那种。
也就是说目前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他们班上的。
其他人倒是没有因为王亮的事儿,对方言表现出敌意来,反倒是和他聊的挺开心。
毕竟这位可是萧承志都要夸奖的。
萧承志在他们那边是什么地位,那就是相当于年轻人里面金字塔尖的存在,他没有在南方发展而是来到了北方这边,那么他应该就是岭南年轻医生里面的一号人物了。
连这位都称赞的人,大家心里就清楚方言的分量了。
所以表现的对方言那也是相当的客气,当然言语中也有不少试探,毕竟都是年轻人,多少还是有些不服气的想法的,问一些问题试探下方言的深浅,然后发现不管是说什么方言都能对答如流,应对自如。
从最开始询问方言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如经方变通,到后面讨论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如地域不同的辨证,方言通通都能对的上来。
其中一人个叫黄维的人问道:“家父曾遇一痹证患者,原方用乌头汤见效,复诊时因失眠加酸枣仁,反致心悸呕吐。此非'十八反'之属,方言同学认为何故?”
方言回道:
“此乃'十九畏'中'乌头恶白蔹'的变相体现。酸枣仁虽不与乌头相反,但其酸敛之性闭门留寇,使乌头走窜之毒不得外泄。当仿仲景乌头煎用法,以蜂蜜先煎乌头减毒,失眠改夜交藤30克,既通络又安神。”
黄维点点头,随后又另外一个叫郑忠健的人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同学,面瘫急性期,承淡安主张取地仓、颊车浅刺,而陆瘦燕强调远取合谷、足三里。临证当如何取舍?”
这话一出,方言还没回答,杨景翔就皱起眉头问道:“陆瘦燕是谁?”
听到这话,郑忠健乐道:
“哈哈,杨同学,你连陆瘦燕都不知道?”
杨景翔顿时有些局促,但关键是他真不认识什么陆瘦燕,很有名吗?什么时代的人?什么理念自己怎么没听过?这时候方言说道:
“他说的陆瘦燕是上海人,1909年出生1969年去世,你不知道很正常。”
“他父亲李培卿医术高超,在南方有“神针”的名号,他算是针灸世家出身,他十八岁行医,后来和妻子朱汝功共同开创了“陆氏针灸”流派,在南方中医针灸界很有名气,主持编写了《针灸学习丛书》,里面有《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汇论》、《针灸腧穴图谱》,其中《针灸腧穴图谱》被国外出版社多次翻印发行,此外南方那边现在用的“瘦燕式”毫针,就是他发明的。”
听到方言如数家珍的说了一堆出来,郑忠健也收起调侃之色,对着方言拱拱手:“方师兄果然见多识广。”
这称呼都变了。
方言摆摆手回应道:
“郑同学,回到刚才你的问题,其实你说的两样理论并不冲突,二者实则互补,在急性期风邪袭络,先取对侧合谷、同侧太冲祛风治本,配患侧太阳、下关浅刺不留针以通局部经气。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阳明,此即'急则治标,缓则固本'的理念,不知道我这个回答,郑同学满意吗?”
“满意!”郑忠健回应道。
这时候杨景翔对着郑忠健问道:“郑师兄,刚才我确实不知道,现在我也有个问题想问问你,陆瘦燕的爹怎么姓李啊?”
“额……”郑忠健张了张嘴。
他还真被这个问题给问到了。
“你不是对他很熟吗?”杨景翔看出对方的窘迫,笑着追问道。
你还别说,方言都被这问题给整不会了。
谁没事儿研究这个啊?结果就在这时候,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孟济民说道:
“陆瘦燕本来姓李,叫做李昌,他五岁时过继给昆山陆家,这才改名陆瘦燕。”
众人都看向孟济民。
这时候萧承志才反应过来,对着孟济民拱了拱手:“还是孟师兄见多识广!”孟济民笑着说道:
“以前听师父说过。”
接着萧承志对着其他人介绍起了孟济民。
“这位是南通朱良春的高徒,孟济民孟师兄。”
这下给岭南一派的医生给震惊了。
他们对北方的医生知道的不多,但是对朱良春那可是久仰大名了。
没想到眼前这位居然是五毒医生朱良春的高徒。
而这个人刚才一直跟在方言身后,一句话都没说。
随后大家都明白过来,方言应该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人家还是有底蕴的。
要不然凭什么朱良春的徒弟跟在他后面?
一个个都是聪明人,瞬间就想明白里面的关键了。
而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王亮对着方言问道:
“方同学,我也有个问题想问。”
方言看向王亮,点点头:
“行啊,请讲!”
王亮思索了一下后,说道:“咱们现在卫生部提倡中西医结合,若遇阑尾炎患者,你认为,是切脉开大黄牡丹汤?还是直接送外科手术?”
这个问题就有点意思了。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但是方言感觉这个王亮还真是挺讨人厌的。
只不过他表面上没表现出来,对着王亮说道:
“其实阑尾炎急症当分三期:瘀滞期脉多弦紧,可投大黄牡丹汤合红藤60克,蕴热期见洪数脉,加败酱草、蒲公英;超48小时进入毒溃期当遵'六腑以通为用',若24小时高热不退,脓已成时禁用大黄牡丹汤,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30克、败酱草18克、附子3克,取穴:足三里、阑尾穴、天枢、上巨虚,快速提插捻转强刺激,留针期间每5分钟行针1次,持续至腹痛缓解。”
“你不用西医?”王亮皱起眉头,他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方言摇摇头:“不用。”
王亮说道:
“可是上头都提倡中西结合。”
“结合不了一点。”方言语气坚定的说道。
然后他对着王亮说道:
“如果你了解过西医和中医的话,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话一出,立马得到其他人同意,纷纷点头:
“是啊,这个结合……没办法,最多就只能从旁辅助。”
“但既然中医能够治好,那干嘛用人家西医的?”
“就是……哪疼割哪里?以为身体里的器官真没用?我可见过割阑尾的人,后面消化一直出问题……”
王亮听到周围的人都在给方言说话,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时候方言对着王亮问道:
“王亮同学那我也问问你,若此刻你父突发阑尾穿孔,你是信我手中银针,还是西医的柳叶刀?”
“我……我我……”王亮被方言这问题直接给问住了。
一时间张着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就在这时候,学校的广播响了起来:“各位同学,十一点的开学典礼即将开始,请大家有序到礼堂报到……”
ps:月票又多了100,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66000字。
下午还有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