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怎会跟你这种卑鄙无耻之徒同流合污!”
他一边说一边仰天哀叹,露出极度失望的神情,连连摇头道:“谁能想到啊,这么些年,
我竟然还认你做兄弟。
真是走眼了!
你也别再啰嗦了。
今天起,我就跟你一刀两断,绝不再交往!从今往后,形同陌路!
你滚吧,我不想再看见你!”话音刚落,
李景隆毫不迟疑地撕下一块衣袖,扔在地上。
随即果断转身。
他义正辞严的姿态,俨然是个心怀天下、疾恶如仇的翩翩君子!见到这出戏,
朱政忍不住暗暗惊叹:好一个善变的人才啊!
这翻脸的速度、果断程度以及表演功底,可都称得上顶级水准。
也难怪能把那愣头青朱允炆骗得团团转了。
另一边的李鸾,则被李景隆的表现刺激得差点昏过去!他脸色青得发黑,浑身抖个不停。
伸出手指着李景隆的背影,憋了半天才咬牙切齿道:“好啊,李景隆,你高尚,你是个人物!
我李鸾算我看错了人,确实高攀不起你!
不过,你小心点,千万别以后追悔莫及!告辞了!”
说完,
李鸾也不再多言,恶狠狠扫了一眼旁边看热闹的朱政后,转身愤恨而去。
他知道,因为刚才李景隆的一番做派,
今天的九曲黄河酒是别想到手了!但他心底已暗下决心:
这事情绝不会就这么结束!李鸾我记住了这笔账!
房间中,等李鸾离开后。
李景隆立刻恢复常态。
之前那一身正气的形象刹那间消失不见,
随后他快步冲到屏风后面,“噗通”一声跪在老朱面前。
“臣曹国公李景隆,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然而随着他的请安声落下。
老朱却久久没有任何反应。
只是静静坐在那里,眼神深邃地注视着李景隆,仿佛在思考什么问题。
李景隆连大气都不敢喘,
满心忐忑和不安,在心中暗暗焦急:
刚才的那套表演是否合格?皇上打算怎么处置自己呢?
他越想心里越是没底,额角冷汗直流。
一时间房间里的空气变得无比僵硬,静谧得可怕。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响起。
随后朱政缓步走了进来,笑呵呵地喊了一声:“爷爷!”
“爷、爷爷?”
趴在地上的李景隆彻底傻眼了——那个他当小商户的小年轻,
竟然是皇爷的嫡亲孙儿?但不对呀!
以他的身份背景——皇室贵胄、曹国公世袭之躯,进宫次数多了去了,
跟宫里的众多皇子王孙都混得很熟络。
尤其东宫太子朱允炆,
更是对他推崇备至,对其风采气度十分敬佩。
他却从未见过眼前这个人!
“朱政……朱政?难道是那位曾被遗弃的婴儿?”
李景隆心中默念,猛然间意识到了某些线索,刹那间一切都变得清晰了——原来是他!
朱政在宫中备受老朱宠爱,哪怕痛打过朱权、**以及朱允炆等诸多皇室成员也毫发无损,未受任何惩罚。
这类事迹李景隆也是略有耳闻,不过当时并未多加留意,也未曾完全相信。
再者,谁能料到此君竟是这酒楼的老板呢?
所以,当见到对方面对李鸾的威胁**却如此沉着冷静,且信心满满乃至嗤之以鼻的态度时,李景隆彻底震惊了。
他还一度认为对方是个彻头彻尾的笨蛋,却未曾想到其背后居然站着洪武皇帝!李景隆不由自主地苦笑了起来,怪不得自己一向自认眼力独特,如今看来分明是瞎了眼。
而此时此刻,老朱完全不理会伏在地上惶恐不安的李景隆,他急忙看向朱政:“麟儿,快来坐下,有没有事?那家伙是否把你吓着了?”话语之中满是关怀之意。
朱政笑着回答道:“没事的,爷爷你多虑了。
那只是一出小丑闹剧,我何惧之有呢?”
“说得对啊,就是个小丑罢了,这话真是贴切!”看见朱政表情淡然自若,老朱内心甚为欣慰,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寒意冷笑着:
“李鸾,李善长的小儿子,好得很呀!这下可是给他的父亲争光喽!咱多次强调过,公侯勋贵务必管教好家中子侄仆从,严禁恃势凌人,压迫平民百姓!结果现在看来压根儿没把咱的话放心上!敢在我面前明目张胆地威逼利诱想要抢走人家生意,简直肆无忌惮得很哪!还敢欺负到我孙儿头上来了?简直是胆大包天,以为我们刀钝不成吗?”
朱元璋话越说越生气,周身充满杀机。
李鸾行为就已令他极度厌恶,更何况牵连到朱政身上,这一情况正好击中了老朱敏感的神经区域,他已经暗暗将李鸾判了死刑。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立刻命令锦衣卫去缉拿李鸾过来治罪。
而是转身询问朱政,带着些许考察语气问道:
“麟儿,你怎么看这个李鸾该接受什么样的处罚?要不要马上派人帮你捉了出去?”
朱政胸有成竹地笑答:“依我看,不妨暂时装作不知情。”
“哦?!”
朱元璋兴趣盎然地继续追问:“讲讲你的具体想法。”
“爷爷不是教导过我们‘打蛇不死反遭其害’吗?既然要行动,就要做得干干净净。”朱政侃侃而谈:
“当下李鸾虽说居心叵测打算夺取孙儿我的产业,可终究仅限于口头上的威吓而已,并未真正实施过激行为。
此时就对他施加重刑恐怕无法让人心服口服吧!古话讲求‘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据我观察,这位李兄似乎是爱憎分明,一旦有所仇隙定要报复。
那么不如略施放手给他一些自由和空间,让他自食恶果。
等到适当的时机一击致命,则无论谁都不会再挑毛病,即使是韩国公也会缄口不言,不知爷爷可否赞同此法?”
“妙哉!好个策略!”听后朱元璋心情极为愉悦,连连称许点头。
他岂会是个容易被情绪左右便莽撞行事的人,开国以来历经千辛万苦建立明朝,凭的便是深思熟虑和果断决策的能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