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出没几步,老朱突然又想到些什么似的赶忙补上一句:“对了麟儿啊,刚才那好酒可千万别忘给爷爷弄点回宫里去。

喝了这种美酒,其他什么酒都不顶事啦。

还得带回去给你姑姑也尝尝鲜!”

一听这话,朱政眼睛眨巴眨巴笑着回答道:“放心吧爷爷,这事早给您安排好了。

我已经派人送去皇宫里了。”

“哈哈哈,不错不错,还是我的麟儿懂事疼爷爷啊!”朱元璋欣慰得不得了,笑呵呵地说完之后,爷俩就走出酒楼沿着秦淮河边散起步来。

一路上悠闲自在,直至靠近城门处时。

前面忽然传来了一阵闹腾声。

循着声音望去,不远处的人群正在惊慌失措四下躲开。

周围不少路人满心好奇凑上前查看情况究竟。

当然,朱元璋和朱政自然也不例外。

两人加速赶到近前一看究竟。

只见,在人群包围出的一块空旷地上,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

那孩子一脸恐惧,往后缩着身子,看起来非常无助可怜。

周围一群人将一个瘦弱孩童团团围住,几位高大汉子眼神凶恶地瞪着他。

这时,一位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走出,来到孩子面前冷笑道:\"这回可抓到你了,还想逃?我看你能逃到哪儿去!\"说罢他挥手命令:\"还呆着干嘛,给我教训这小东西!\"

随从们立即应声准备动手。

围观的人群见状都流露出同情,纷纷窃窃私语:这孩子看起来像是个乞丐,不知怎么惹上这群人。

看他们的穿着打扮,似乎是某位权贵家的奴仆,因此虽然觉得不平,却没人敢站出来。

但朱元璋显然没有这样的顾虑。

他眉头一皱,沉声喝道:\"住手!\"说着便分开人群走了过去,朱政静静跟随其后。

而暗中保护的蒋琥等人则立刻提高警惕,调整位置以随时保护皇上安全。

那被称为李管事的中年人与手下奴仆被这一嗓子震住,不解地望着这个忽然出现的老者。

李管事很快反应过来,皱眉说道:\"老头儿,这是忠勤伯府的事,莫要多管闲事,快走开。

\"

朱元璋听后脸色更加阴沉:\"哼,忠勤伯府,倒是好大的架子!\"

虽然初步判断这事可能是富贵人家欺负贫苦之人,但老朱向来严谨,在弄清事情全貌前不会轻易下结论。

然而即便如此,他对眼前这些人依然厌恶非常。

他是体恤百姓的,见不得普通百姓被欺凌,何况还是这么个小娃娃,于是心底愤怒渐生,目光也愈加凌厉起来,让那李管事顿时心里打鼓。

李管事惊慌失措,面对突然出现的小老头子满是困惑:\"这位...大人究竟是什么人?\"

朱元璋目光如刀般盯着对方:\"说,为什么要打他?这么小的孩子,你们也下得了手?嗯?\"李管事被压倒般的气势震得两腿发软,意识到现在情况似乎不对劲,赶忙拱手解释:\"大人息怒,这并非我们有意刁难,而是这小崽子太过分...\"

说到这里他察觉到朱元璋脸色更差,连忙改口:\"不对不对,不是这个意思。

此子狡猾至极,表面看着可怜,实则是个惯偷。

成日穿梭于大街小巷偷摸作案,我们忠勤伯府都被他偷了好些次了,这顿教训不是正当的吗?\"

听闻此言,围观人群一片喧哗。

人们重新审视那身着破烂衣衫的孩子,开始低声议论:\"原来这小孩竟真是个江洋大盗...\"

人群之中,传来一片唏嘘之声:“真是看人不可貌相啊,谁能想到这般幼小的孩子竟然已经染上了恶习!”另一人附和着说:“哼,小小年纪不学好,这样的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了,就该让人好好教训他一顿!”

听到周围人议论纷纷,那个衣衫单薄、满身尘土的小孩默默地低下了头,身子微微缩成一团,神情间流露出几分无奈与无助。

而朱元璋在旁,听着这些话语不禁眉头紧锁。

他起初还猜想这是某个权贵或豪奴借势欺压平民,但眼前的情况看来并非如此简单。

然而,朱元璋素来明辨是非,凡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判断,不愿轻易信人一面之词。

他不再继续追问李管事的叙述,而是目光深沉地转向那小孩,沉声道:“孩子,他们说的到底是否属实?你真的偷了东西吗?”

“不用害怕,实话告诉我们,要是他们诬蔑于你,我们替你主持公道。”他说完这句话后,那名褴褛的孩子却依旧保持着沉默。

只是短暂之间抬起头,迅速瞥了一眼朱元璋的脸庞,像是试图记住对方一般,随即急忙重新低下头去。

围观者见状纷纷指责起来,显然把这孩童沉默视作默许——即承认了罪责所在。

而此时李管事适时补充一句:“这位尊驾,如您所见,我们没有冤枉他,他的确不是第一次窃贼行为,实在是让人无可容忍。

如果不加以惩戒恐怕他日后更不知收敛。”

朱元璋听罢长叹一声。

即便内心有所不忍,但也断然不可能为了同情心便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就在此刻,小孩身躯猛地一阵抖动,更是深深埋下自己的头颅,好似预感到了某种不妙。

恰在此时,一旁的朱政站起身形,缓缓走向小孩身边,蹲下来平视着他问道:“你说吧,你为何要去偷东西?”

那孩子犹豫了一下,缓缓抬起头望着朱政露出了些许暖意笑意,似乎有什么触动内心深处的东西浮现了出来,过了许久才低声喃喃作答:“没…没钱...给娘亲看病啊…”

朱政听罢皱起眉梢追问:“那么你的父亲呢?他又去哪儿了?”小孩轻声说道:“我爹早年离世,去战场上为国家战死了...”

一旁侯府的随从不屑一笑插言:“呵!别在这里瞎编乱造,谁相信你们这种生性狡猾之人说的话?我看你所谓死去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个惯犯罢了,否则怎么可能让你如此嚣张跋扈?”

霎时间那衣衫破旧的孩子像被什么东西刺痛了一般怒目而视。

“胡扯!我父亲是真正的英雄,绝不是你们说的小偷!”话未说完便再也忍受不了对方挑衅语气的侮辱之意,猛地从原地站起来大声吼叫反驳,“是我父亲杀敌殉国死去了!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啊!”

对于这样的激烈反应,那个豪仆不过冷笑回应几句还想开口讥讽几句。

可是就在这关键时刻,朱元璋面带威严直接冷声喝道:“闭上你的嘴!这么多废话做什么?还不赶紧退下!”

这仆人虽然爱耍小聪明但是并不愚蠢,明白面前的老者绝不普通,当下灰溜溜的住嘴闭声不敢再言语半句。

随后,朱元璋冷冷扫了全场一圈再次将视线转移到带头的李管事身上,轻轻摆了摆手示意道:“好了,这不过是个小孩,没必要同他计较得失。

就算真有损失也不过值些银两物品罢了,我就如数赔付便是,此事至此结束如何?”

李管事心中犹豫一番考虑对方身份不明又加之此件琐事影响不大,权衡利弊之后也就顺势点头答应了下去。

紧接着,一直隐藏暗处不曾显现的蒋琳鬼魅出现。

从腰间袋子里掏出几锭闪亮的白银递交给了那李管事手中。

对方接过后不禁眼皮一挑,心知肚明这位看似平凡无奇的老人背后定有人护航,绝对不容小觑,遂也不敢再多说什么推诿之语了。

急忙接过银子,带着众多随从离开。

围观的人群见无戏可看,便像潮水般渐渐散去。

就在这时,朱元璋才转身,看向那个小孩,沉声问道:

“小娃子,你如实跟咱说,你爹真是因征战去世的?”

那孩子肯定地点点头。

朱元璋皱起眉头,凭他的阅历,自然不会轻易被一个小孩子蒙混过关。

但若孩子的父亲确实是在战场上战死,按他制定的规矩,应当有一笔抚恤金,还应每月供应粮米,怎会穷困到要行窃呢?

莫非中间出了什么纰漏?

朱元璋立刻想到了这个可能,随即目光冷峻,杀气隐隐浮动,他又问:“那朝廷有没有给你家发放抚恤金?”

孩子有些困惑地答道:“好像发过……”听此,朱元璋也心中了然。

恐怕再询问这孩子也不会有什么新线索。

但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他必须彻查到底。

当下,他挥了挥手说道:

“走吧,小娃子,带路,咱们去你家看看。”

于是,带着朱政,朝着那孩子的家中走去。

途中交谈中,朱元璋和朱政了解到了这个衣衫单薄的孩子名叫祁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