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情形,我怎能袖手旁观?”谈及朱政备受朱元璋特殊优待之事,朱允炆内心早已妒意横生,颇为不满。

在他看来,朱政出身卑微,居然能光明正大地住进皇宫,还偏偏是坤宁宫,实属荒谬绝伦!祖父必定犯了糊涂。

早前他便寻思着找机会向老朱进言规劝。

此时,朱权等人的请求对他而言,无疑是瞌睡送枕头的好时机,求之不得!要是他在这件事上有所作为,展现非凡能力,为朱权等人主持正义,必然能得到祖父和父王赞赏,也能博得朱权等人的敬重。

这是一举多得的大好机会!

至于能否成功,朱允炆半点疑虑也无。

他是太子嫡长子,朱政不过是个被捡来的弃婴,两者相比简直如同萤火与皓月相映衬,轻重缓急一目了然。

难道祖父还会不理解?况且事情本来就是朱政不当。

按照道理,朱政怎敢如此肆意妄为?祖父怎么会不听忠言反而偏袒一个弃婴?

一念之间,朱允炆仿佛已经看到朱元璋惊愕之余对自己夸赞有加的场景,心里不由自主飘飘然起来。

当下,朱允炆环顾众人一眼,果断道:“各位皇叔放心,此事我责无旁贷。

咱们立刻出发,定当为十九叔讨回公道!”

此话一出,倒让朱权等人略显茫然。

他们没想到朱允炆会表现出比自己还大的反应,激动得像打了鸡血一般。

“这个……”朱权沉默片刻后有些迟疑地问道,“眼下就去吗?刚才祖父还在,若是遇见……”

“正好!”朱允炆毫无顾虑地摆手道,“祖父在场更好,我就直接上前劝谏。

非要说服祖父幡然醒悟不可!”

听闻此言,朱权等人呆住了,彼此对视一眼,满心懵然:朱允炆是不是吃错药了,竟敢和父皇对着干?怎么脑袋这么铁?真有胆识啊!

然而,面对朱允炆如此积极请缨打头阵的行为,朱权等人自是没什么反对意见。

于是在朱允炆的带领下,一群人气势汹汹朝着目标而去……

却不知,在他们行进的方向,另一场戏码正在上演。

原来朱元璋因有要事中途先行离开,此时只剩朱政带着王景弘、郑和几个太监随意游览一番,赏花看景,悠哉自在。

但无论景色多么怡人,独自欣赏总是乏味。

而且数年来,朱政早将此处摸得熟透。

最近他正想找个契机游说朱元璋让自己外出玩耍,毕竟来到大明朝已有数年时光,可从未踏足过宫外的世界。

正当朱政心中思忖之时,转身准备返回坤宁宫。

忽然发现不远处朱权等人重新折返,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朱政不由一愣,心下诧异:还没放弃?

难不成是老朱没发怒呢?还是你们自己过于自信了?这么快就忘乎所以了么?

不过转瞬间,朱政察觉情况似有异常之处。

对面领头的是一位相貌清秀的少年,朱政从未见过。

莫非此人就是朱权、朱橞他们的依仗?朱政渐渐明白了些什么,却也不放在心上。

既然有人主动送死,他也无可奈何。

于是他停下脚步站在那里,冷静地看着朱允炆等人愤愤地走来。

“就是他!”

看见朱政,朱

为了提升文官地位,朱允炆大幅度改善了文官待遇,将六部尚书的品级由正二品升为正一品。

他减免刑罚、释放了不少因受贿被囚禁的官员。

同时颁布旨意,准许五品以上的文官举荐贤能,开始大规模调整官员任免。

除此之外,他还撤销了老皇帝对江南地区实施的高额赋税政策,放宽了对江南豪族的各种限制。

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推崇文官而压制武将,效仿宋朝治国之策,意图以文制武,联合士大夫阶层共同治理天下,试图打造一个秀才执政的局面。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便是失去军方支持,尤其是那些在沙场出生入死换来的将领们断不会轻易拥护他。

试想如果真的成功推行,大明恐怕会重演宋代的覆辙,削弱华夏民族的力量,导致面对北方蒙古余部和新兴强权帖木儿帝国时毫无还手之力,极有可能出现明朝速亡的结果。

如此举措,究竟能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什么好处呢?

至于所谓朱允炆的仁孝美誉,实在不足为信。

只要看他削藩时的手法就能明白:不问是非曲折,一味强硬处理。

曾经有位皇叔因此全家惨死,还有四位皇叔全家遭受流放之罪,其中一个流放到海南岛的宗室尤其可怜——其子出生后无奶可吃,家人甚至只能用衣物交换羊奶喂养幼童。

这般残忍暴虐的方式哪里谈得上仁义?实属可笑至极!更讽刺的是,他的所作所为令藩王们都感到惶恐不安,却仍然委派谷王朱

一旁的朱已然高声指责起来:

“就是他!二话不说便将我打成这般模样,真是欺人太甚!”

“对,十九弟本来就长相普通……”另一人接话道,“如今被这小子一顿暴揍,简直面目全非了。”

“诶?等等,我觉得是不是反而好看了点?”有人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胡扯!我有那么丑吗……”朱

“哦??”

朱政听后露出饶有兴味的笑意,反问道:

“若是我拒绝呢??”

“拒绝?哼,那可由不得你!”

朱允炆带着轻蔑的语气丢下一句话。

接着,他懒得再正眼瞧朱政一眼,转头对身边的近身太监命令道:

“你们去把他给我制住,掌嘴三十,再去向十九叔赔罪!”

“这……是!!”

几名太监犹豫了片刻,心存规避之意。

但在朱允炆威压目光的注视下,他们最终只能无奈上前。

然而他们才迈开几步,就见王景弘与郑和一个腾身挡在了面前,如猛虎般死死盯住了这几个太监。

这几人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心想到时候若是皇爷和刘公公立知道了今日的事,还得了?

“大胆,敢违抗本宫之令?莫非你们忘了自己是谁的奴仆?”

看到这一幕,朱允炆当场气得脸一阵青红交替,愤怒不已。

然而王景弘与郑和并没有退却的意思,反倒出口相劝起来:

“殿下息怒,我们斗胆请您再思虑周全些。

一旦这事传到皇爷耳里,后果恐怕……”

“好!好啊!”

朱允炆胸膛剧烈起伏,自觉大失体面,羞恼万分。

连手底下的太监都不买他的账,反而拿皇祖父来压制他。

倘若今日不能制服朱政,往后还有什么颜面作为嫡长孙?

此刻眼见几个贴身太监难以前进半步,朱允炆索性不再等待,径直走向朱政厉声喊道:

“今日本殿下亲自惩戒这个狂妄至极的奴才!且看看谁能拦我!!!”

可无论朱允炆怎么说,王景弘和郑和依然不为所动,坚毅地站在原地阻挡。

特别是郑和,更将朱政护在身后,浑身戒备状态,一副随时准备出击的模样。

就在这个时候,

朱政抬起手拍了拍郑和。

意思是让郑和以及王景弘都别管这件事。

“这……小主子……”二人仍有些不舍和担忧之色。

朱政的目光瞬间变冷,轻轻一瞥间让两人噤若寒蝉。

即便在朱政身旁侍奉没多久,但他们都深知主子性情刚强决断,同皇爷极为相像,一向说出去的话从无更改的道理。

两人迅速交换个眼神,随即便默默低头退在一旁,任凭朱允炆一步步逼近。

“吾自幼熟读经典,通习圣贤之道。

何曾想今朝要行此鄙陋低贱之事……”

朱允炆故作沉稳姿态一脸无奈状,好似生怕自己的手沾污了脏物一般。

口中依旧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冠冕堂皇之辞。

他认为只要自己亲自动手,朱政便只会有挨打的份儿。

难道他还能在众多下属目睹之下反抗不成?

然而话音未落,

朱政忽然开口截住:“你的废话说完没?”

“什……什么??”

朱允炆尚未来得及反应,疑惑看着眼前的朱政。

但见朱政唇角含着似有若无的笑容,语意轻佻地回应道:

“欲仗势欺人可不是靠着空口白话与不通世务的道理便可成事的,那是要用实力说话的。

而这样的实力你确定自己具备吗??”

“狂徒!怎敢如此对朕说话!”

意识到被嘲弄后的朱允炆勃然大怒,挥起手便准备直接掴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