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暴虐之法
面对众人的注视,朱允炊满怀愤慨地争辩道:“哪有什么首在压服于人来避免下属野心之理,这些全都是建立在假设下属皆是心怀不轨的小人之上!只要作为领袖的人做到诸葛武侯所说的‘亲贤臣,远小人’,使正派人士充盈朝廷,就自然可以达到长久稳定之效!这才是真正的王道——以德服人!
而你说的那种手段,不过是一些邪恶暴虐者的旁门左道,非正统大道,我绝不认同!
这是父王平日里教导我的,他也正是这么做的!”一时间,气氛凝重,所有人都看向朱标。
只见朱标的脸色骤然阴沉,暗想:难道我是这样教导他的吗?
没错,他说过做君主要行王道、以德服人。
但他忽略的是前半句——要先识别他人居心叵测,稳固自身的权威和地位后,才能谈以德服人。
也就是说,朱标的真正理念是“王霸兼施”,因势而变!可在朱允炊耳朵里却变成一味迷信所谓王道,这实在过于拘泥教条了!原本朱标还认为朱允炊比朱允通略胜一筹,此刻他不禁开始动摇,并彻底感到失望。
越是深思,他越觉得愤怒——怎么两个儿子都如此不成器?刚打算开口训诫几句时,忽然耳边响起朱政的声音。
只见朱政瞥了一眼脖子梗着一脸倔强不服气的朱允炊,冷冷一笑,反问道:
“世间可有真正的贤臣?”
“有德又有才者被称为圣人,有德却无才者为君子,有才但无德者算小人,无才也无德便是庸人!
虽说德才兼备是最理想的状况,然而世间这样的人又有几何?你若执着追求所谓的纯真贤臣,恐怕永远无法企及。”
“况且,你又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贤德呢?有没有能力好判断,只要交托一些事务便明了。
可是道德品质谁能看得穿?
要知道历史上的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声名在外被誉为圣人的,那时的表现岂止贤能二字可以概括!
所以只能不去刻意偏向清水般的清官,也不用排斥混水中的贪官。
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平衡!”
“另外,掌权者岂能把心思全都泄露出来?
按照你的理论,什么亲近君子远离小人,那必定会让下面的人竭尽全力伪装自己讨你喜欢,表面看上去人人像个绅士,结果实际上可能整个朝廷都是只会空谈、欺瞒蒙骗、装作高尚实则没有为国为民做任何事的伪君子。
没有对人心诡诈的有效把控以及权谋威慑力去镇压那些狡诈之人,还能奢谈用人唯贤吗?
后果很可能是被这些虚伪的家伙蒙蔽利用,成为他们的棋子甚至沦为玩物而性命难保。”这一席话说完,就像一阵狂风暴雨席卷而来,又如巨大的钟声响彻天际。
直震得朱允炊张口结舌,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他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心中充满无尽的耻辱感。
好一会才勉强挤出一句话:
“仍执意遵循暴虐之法,却不自省。
反倒言辞凿凿,你……你……”
然而,朱政对此早已懒得理会他。
在朱政眼里,朱允炊显然已被儒家思想洗脑至深,不仅顽固不化且愚笨无比,已然无可救药。
他也无意再多费唇舌。
而朱元璋同样根本没有搭理朱允炊的意思,只是伸出掌心轻抚朱政的头颅,频频露出欣慰之色:“好孩子,没白白教导你。
为父很是欣慰啊——确实很棒,真是令人称赞!”
目睹这一幕,朱允炊简直要气得炸肺,还企图再说些什么。
可朱标却不再给他机会了。
他的面色阴沉,满怀失望地训斥道:
“令你如此丢脸的角色,你想还要说些啥?嗯?这便是平日里孤对你的教诲吗?
只知墨守成规,不懂灵活应变。
惯于搬弄书本之语来生搬硬套。
居然还好意思责怪别人残暴!
人心诡诈,世情险峻,你却一无所知。
讲出来的皆为幼稚可笑的话语!
读过的书籍都被你浪费了,全都进了狗肚子去吧!给孤退下,深刻反省!”
朱标少见地动了真怒,并且话语异常难听,可见这一天朱允炊与朱允通的表现,让他何等的愤怒和失望。
朱允炊遭此责骂,脸色骤然惨白,眼神里满溢出惊惶。
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这样的朱标。
纵然当下他对朱政憎恶不已、心怀不愤,也不再敢言语半句,慌忙回了一声后转身便走。
走路之时还踉跄不定,差点跌倒。
“你这无用之徒也在这做什么,还不快滚回去用心读书!\"
朱标又转向暗中幸灾乐祸的朱允通,大声呵斥,“知道了……儿子告退!”
被骂的朱允通大惊,也不敢耽误分秒,连忙紧跟在朱允炊后头匆忙退出。
看着二人离开的背影,
大发雷霆之后的朱标不由叹息连连,内心满是疲惫。
这种眼看着自家孩子如此无能且让人瞧不起的感受确实十分痛苦不堪。
此时此刻,朱元璋却又冷不防再添了一句话:\"怎么样,标儿,我的麟儿是不是相当出色呢?\"
听到这话,朱标瞬间恢复意识。
他苦笑着摇摇头,然后满脸惊讶之色看向朱政,由衷赞美:\"天生异禀,举世无双啊!”
听及此处,即使朱政也不免稍显羞涩地挠挠头谦逊答道:
“太子过赞,实在担当不起。”
朱标摆了摆手,回应道:\"没有夸张之处,这才是孤的真实感慨。”
说着他又一次叹息不止,“若我的子弟能有这样的天资该多好啊?如若实现那才是人生大满足啊……”
听了这些话,朱元璋情绪顿时激动起来。
差点就失口而出:他,就是你的骨肉啊!不过话音刚落喉际时,
朱元璋凭借惊人毅力硬生生克制住了自己。
他知道绝不能过于操之过急。
凡事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
一切还得缓缓图之。
他深信只要按照原定步骤逐步推进计划,朱标必将欣然接受朱政为亲子,并名正言顺将其确立为继位人选。
这个愿景就在眼前。
如此思虑之下,朱元璋深深吸一口气,稳住心境。
而后带微笑凝望正在交谈的父子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