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光复中华
往后得时常带麟儿出门考察走访才行。
否则怎会落得个\"何不食肉糜\"的局面呢?“大人、小公子,喝点水。”
此时祁小二端来两碗水快步走来。
朱元璋瞬间回神,本能伸手接住。
随即他扫视眼前简陋至极的屋舍。
再望向木板床上重病缠身的小二母亲。
最后目光落在穿着褴褛,瘦弱如柴的祁小二身上。
老朱声调凝重启问道:
“娃儿啊,咱问你,这般贫穷困苦,心里是否抱有怨气呢?”
祁小二一愣,疑惑询问:“怨气何在呢?”
“比如埋怨父亲去世太早,埋怨朝廷偏颇,乃至不满大明。”
祁小二摇头答道:“无怨。
我爹说,洪武爷是我们家的再生父母。
是他老人家使我们免于饥馑存活下来,大明就是我们的家园!
故而我爹为大明奋勇作战,是在捍卫咱们的家园!他便是盖世英雄!我也要仿效他英勇无畏,在战场守护大明!”
闻听此言。
一侧祁小二的母亲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眸中泛着泪花。
孩子他爹,小二真像你呀!
九泉之下,当慰矣!
朱元璋内心深处亦有所感触,他深吸一口气,赞许地点了点头:“不错,这才是我大明的好儿郎。
我坚信,你日后定不会让你父亲蒙羞!”言毕,老朱缓缓站起,用眼神对朱政稍作示意。
朱政马上明白了意图,随即从袖中取出两锭银子。
接着,朱政走向满脸疑惑的祁小二,将银子递到他手中:“拿着吧,拿这些钱带你母亲去好好看看病。
\"
祁小二一怔。
而其母亲反应更为迅速,连忙拒绝道:”怎么可以收恩人的银子?你们救了我家小二性命,我们还没办法答谢呢!\"
她还看着祁小二,命令道:“小二,快把银子还给恩人!”祁小二立刻将银子奉还:“公子,我不能要这钱!\"
朱政摇了摇头,按住祁小二握着银子的手,直视他的眼睛,坚定说道:”听好了,这银子不是平白无故给你。
只是借你,为的是暂时救你娘的病患之急,你是需要偿还这笔钱的!我在城西开了一家名叫正通的酒楼。
明天你到那儿去,我让手下安排些工作给你做。
你用为我干活的方式来还款,这样既公平,也合理吧?\"听闻此话,祁小二心中犹豫,表情挣扎不已。
见儿子这般神情,母亲祁夫人顿时面色不悦,语气严厉地斥责道:“小二,你还愣着干什么?赶快把银子还回去!我们不能无缘无故收人家的东西!\"
然而这次,祁小二并未听从母亲的话,带着几许哽咽的声音说道:”娘,我想治你的病,想让您的身体好起来!\"
这一语触动了母亲的情绪,她的双眼瞬间湿润了,张口欲言,却始终未发声。
再看向眼前儿子那稚嫩而又执拗的模样,最后,她心如刀绞般轻叹一声,勉强点头:\"那你就赶紧谢谢恩人,日后要踏实做事以报恩情。
如果食人俸禄不思回报,我就不再认你这个儿子!\"
祁小二欣喜万分,重重地点了点头,擦干泪水,转过身来,对着朱政砰地一声双膝跪地磕头:“恩公在上,今后祁小二这条命就是您的!”
朱政笑了笑说:\"好了,起身吧!\"站在一旁默默观看这一切的朱元璋心中满是欣慰之情——这位少年确实将自己先前的话语铭记在心,不嫌百姓贫苦,深刻了解民间疾苦。
最令人赞叹之处在于,这种作为并非居高临下的施舍,也不是有意在自己面前卖弄表演,而是真心与百姓感同身受,体现了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的同情心!
小小年纪已展现出卓越的领袖风范。
日后必定能够令人效死追随!如此人物,堪当大任!
从标儿手里接过的江山大业,除他之外还能交付谁手!想到这里,朱元璋暗自赞许地点点头,随后摆摆手:\"好了,麟儿,咱们动身吧!\"
两人辞别祁小二母子,并拒绝了他们挽留相送的恳求后,径直向门外走去。
不过朱元璋没有直接回宫,在离开了祁小二住处后,还携带着朱政继续探访了一些伤残老兵的家庭。
经过走访观察,他发现,虽然有个别情况稍好,多数却和祁小二家庭相似,户主因战牺牲或者因病退役,失去了谋生能力。
只靠每个月官府补贴些许钱财维持生活。
家眷人丁单薄的家庭日子稍微过得轻松一点;
若子孙众多,且身带旧伤需疗治,那日子便过得分外艰难。
老朱越探视越多感悲酸涌上心头。
今日因捕鱼得胜的好心情出宫闲逛,此刻早已消散殆尽,剩下的只有沉重和内疚!这些老兄弟跟他一起南征北战,建立了不世功勋,明朝万里河山,正由他们的热血换得!
他那威严无比的金銮殿宝座,正是他们用性命和鲜血铸成。
如此一想,万千情感顿时充盈胸臆。
尽管老朱向来坚毅果敢,现在眼眶也微显泛红。
朱政一直守在一旁,心中同样哀悯。
这些人,是大明脊梁,也是华夏子民生存土地的守护者。
他们从底层百姓中来,投身军旅报国为民,别无所求,只盼生活安定、肚中有食。
此理至简却深刻,这一刻,朱政不禁兴起想要有所行动的念头,以改善这些伤病残卒以及天下苍生的境况。
经过一阵行走,朱元璋与朱政再度回到疗养院门口,但此时心境已截然不同。
门外,那个常在门口晒太阳的跛脚老许再次映入眼帘。
老朱默然凝望片刻后上前询问:“大哥,曾参过军吧?”
老许听到后慢慢睁眼,认真注视着眼前的朱元璋,辨认许久,方确认这位便是方才随祁小二到访家中的贵客。
虽觉对方似有熟稔之感,但仍未细思。
随即,他笑答道:“是呀,年轻时候走投无路就入了军营,那时候脑袋栓在裤腰带上跟着长官冲锋陷阵,和敌寇血战!
后来在洪都跟随朱文正大都督对抗陈友谅的时候,不幸腿受伤致残退出队伍。
如今老了快不行了,什么活也不能干了,只能发发呆,回想当年跟兄弟们并肩作战的豪迈时光,嘿,那才叫痛快呢!”
或许是上了岁数,言语越发多。
一边絮叨往事,一边眼神迷离远眺,沉浸于当年英勇事迹之中,回想着当时为求生存毅然应征,目睹迎风招展的大旗。
旗帜下誓言振聋发聩:占有中华大地、再造汉族蓝天;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年少无知那时难以明白其中意义。
只是隐隐间感觉灵魂深处似被某种力量激发触动,忆起初进军伍青涩稚嫩模样,受前辈教导责骂的同时也被倾囊相授保命绝技。
更记得初次上战场的惶恐忐忑,在战友接连倒下,眼见引导自己的老兵被杀之后,最终克服内心恐惧勇往直前杀入敌阵。
满腔怒火驱使不顾一切拼死向前厮杀到底。
老许心中时常回想洪都大战的时候,那时候朱文正大都督负责向他们传达上头的指令,坚守阵地、决不可退!当时,他就想着,自己的命本就是捡回来的。
从最初起就注定没什么指望,却没承想竟能活到现在,甚至还为家国杀敌报效,这都是靠了上头的庇佑。
上头对待子民极为仁厚,家乡父老分得了土地,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这般平安美满的生活绝不容他人毁坏。
若是有人胆敢对抗上头,那就要将那人除掉!就算为此付出性命又如何?于是,他毅然决然,奋不顾身地向前冲去。
幸运的是,最终他活了下来,不过只是留下了一条瘸腿罢了。
想到许多同僚连尸骨都未能寻到,他反倒觉得如今的自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忆及往昔,老许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还下意识地抚着自己的拐杖——毕竟这一生都在战场厮杀,手中没了兵刃略感不适,但所幸还有这根拐杖可以寄托一些情怀。
“真是痛快!这时候要是有壶酒就更好了!”老许念叨着,咂了咂嘴,似乎带着几分遗憾。
而站在一旁的朱元璋,则一直耐心倾听着,并未显露出丝毫的烦躁。
看着眼前的这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朱政也不禁神色庄重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老许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絮絮叨叨个不停,连忙赔笑道:“人年纪大了,总爱多话,贵人莫要见怪呀。”突然间,朱元璋开口问道:“值吗?”
“嗯?”老许有些疑惑。
朱元璋又重复了一遍:“值吗?一生的拼搏付出,可连温饱和安稳都无法保证,这样值得吗?”
老许顿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摇摇头笑了笑说:“怎么不值呢?我这种人本来就没啥指望,家里人不是饿死就是遭了狗**的毒手,就剩我自己。
是上头让我有了一条活路,还能有机会报仇雪恨!况且,上头早说过,那些恶人根本不让咱们汉人活命,是打算灭尽咱们汉族人的后裔。
这事儿我能答应吗?肯定是要握紧刀枪与之抗衡,为了后代拼出一片安宁天下啊!现在,咱大明朝势大力强,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不用担心动乱随时危及生命,即便是贫穷些又有何妨?心中坦荡便是幸福。
这全赖上头之恩,我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认定追随上头。
只要上头一声令下,该砍谁我就去砍谁!”
讲到这里,老许忽然叹了一口气说道:“唯一遗憾的是没能亲自靠近见过上头一面,仅在远处瞅过一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