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东市内外人山人海,各种花灯彩灯争奇斗艳,眼花缭乱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
宁无忧乖乖地跟在苏婉儿身后,看着眼前的少女蹦跳在各个摊位间,天真又无邪。
宁无忧环顾着四周,突然眼神骤变。
“这小小东市竟然暗藏着这么多东陵人。”
宁无忧总感觉心慌,便快步向前,离苏婉儿更近些。
“宁无忧,你们东陵的上元节是不是也很热闹?”苏婉儿看着周围人来人往的人群问道。
“嗯。”宁无忧心不在焉。
各个摊贩的摊前都摆着久曲勾青,许是特殊节日,这风靡一时的茶在上元节这天竟降价售卖,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几乎人手一包茶。
还有那几个挑着担,叫卖的人,也可疑极了,嘴上在吆喝可这眼睛却在苏婉儿身上打量。
承王那家伙,应该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若他想对苏婉儿动手,那上元节这一天便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守卫聚集在各个关卡,汹涌的人潮正好可以成为承王行凶的掩盖物。
宁无忧只想快点带苏婉儿离开这密集的人群。
“你不是想买簪子吗?走,我们去前面买。”
宁无忧好似一块冰冷的石头,拉着苏婉儿穿过人群向前走去。
苏婉儿不懂宁无忧为何一来到东市便表现的如此冷漠。
“或许他看到这人山人海的北国人,想家了。”
“又或是他不喜欢北国的上元节。”
在意一个人,就会试着揣摩他的心思,可宁无忧的心思苏婉儿怎么会猜得准看得透。
苏婉儿就像个傀儡,被宁无忧牵着快步向前走,两旁的集市就如同走马灯般快速闪过。
“啊。”
苏婉儿突然大叫一声,引得宁无忧赶忙停下查看。
“怎么了,哪里疼?”
“脚,脚崴了。”
原来是这青石路不堪这来来往往的马车来回横走,裂成了几个小石块,不巧被苏婉儿踩着了。
宁无忧看着气喘吁吁的苏婉儿,才觉自己做错了事。
今晚的清漪河里,飘满了花灯。
大的小的,红的黄的。
全都承载了放灯人的寄托。
思乡思亲思故友。
宁无忧将苏婉儿小心搀扶到桥栏处。
“乖乖坐这别动,我去给你买膏药。”宁无忧转身刚想走,又像是想到了什么,回头说,“还有簪子。”
苏婉儿心中一暖。
其实苏婉儿早该知道宁无忧就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苏婉儿面前一闪而过,清漪河里的花灯也换了一批又一批。
“东陵的白面馒头,新鲜出炉的大白馒头。”
苏婉儿四处观望想要锁定这叫买声从哪传来。
之前去西市没给宁无忧买到这大白馒头,今日可不能再错过。
“大白馒头,东陵的大白馒头,新鲜出炉,尝尝鲜咯。”桥头的吆喝声越来越近。
苏婉儿一瘸一拐地向桥头走去,全然忘记宁无忧走前的嘱咐。
桥头的小角落里,一个满脸慈祥的老师傅正在制作大白馒头,看起来很有趣。
苏婉儿绕过人群来到老师傅的面前,凝神观望着他熟练的手艺,不时发出惊叹,老师傅也很开心地跟苏婉儿讲述着这大白馒头的历史和文化。
“原来老师傅是东陵人。”没过多久苏婉儿就和这老师傅侃侃而谈起来。
“是啊,年轻的时候为了我的老太婆这才搬到了北国。”老师傅提到这,面带幸福之色。
苏婉儿听到这,也羞涩了起来,她或许也在期待宁无忧会为了她搬到北国。
“姑娘,你的大白馒头好了。”
老师傅从蒸笼里取出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用麻布包好递给苏婉儿。
苏婉儿刚要从钱袋里取银子,便被老师傅制止了。
“今日你陪我这老头聊天解闷,这包子也不值钱,就当我这老头送你的。如若你那东陵的心上人喜欢,下次再来光顾我这老头子的小铺。”
“老师傅,我……你……怎么知道……”,苏婉儿惊叹于老师傅的神通广大。
“北国的人可不爱吃这大白馒头,快去吧,别让他等急咯。”
苏婉儿跟随着老师傅的目光朝桥尾看去。
宁无忧就站在人潮中,目光静静地守着苏婉儿。
瞬间,烟火四起,人潮涌动。
苏婉儿一个没站稳,往桥栏倒去。
宁无忧一个箭步将苏婉儿护入怀中。
苏婉儿贴着宁无忧的胸脯,
“噗通、噗通。”
“为何没有乖乖等在原地,让我好找。”宁无忧低头看向怀中的人儿。
“上次去西市看到了你们东陵的白面馒头,想买给你吃,但遇到了一些意外。”
苏婉儿见宁无忧不说话便接着说:“今日上元节你不能在东陵过,所以我想买个白面馒头让你开心一下嘛!”
苏婉儿提起手中的白面馒头,娓娓道来:“老师傅说这白米馒头在东陵象征着纯洁无暇的感情。”
“无论是新婚夫妇还是年过半百的老夫妻在特殊的节日都会将这白面馒头就着梨酒喝。
“不过我没喝过梨酒。
“如果有机会带我去东陵喝……”
没等苏婉儿说完,宁无忧便将苏婉儿拥得更紧些。
若有一日苏婉儿去东陵那便是以战俘的身份,他希望苏婉儿这辈子可以无忧无虑地呆在北国。
可是,这世道,不由他。
上元节的烟火转瞬即逝,宁无忧从袖中掏出一枚清青透亮的玉簪,小心翼翼地戴在苏婉儿发髻上。
苏婉儿乖乖地呆在宁无忧怀里,感受着上元节的欢乐氛围和他们之间单纯又美好的感情。